高二歷史複習計劃策略有哪些

  很多同學進入高中以後歷史成績變差了,可能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複習策略。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二歷史複習計劃策略,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二歷史複習計劃策略一

  複習時間規劃及作息安排

  我本人是非常能熬夜的人,而且晚上記憶裡比較好,所以我會選擇晚上背知識點,但最晚也不超過十二點。我給大家的建議也是,不要熬夜熬太晚,多學的那些時間其實只是心理安慰,沒有多大幫助,而且一定要摸清自己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比如早上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那就早睡早起學習,不要盲目熬夜學習。而且我建議大家要抽空學習,比如課間可以背背小知識點,進行比較瑣碎的複習。中午要睡覺,保持精力。課上一定要跟著老師的腳步,不要自己複習自己的,老師有時會講到一些考點,甚至是不經意提到一嘴,聽到了就是收穫。

  下午到晚上都有自習,我自習時間的規劃是把大量時間放在薄弱的科目上,但對於有把握的科目也不能放鬆,我每天都會做一套文綜,的模擬卷,查缺補漏,不是全做,挑陌生的題和不擅長的模組做,做完了要把錯題認真總結,詢問老師,我自己有歷史的錯題集,不一定要把題抄上,標記是哪本書或卷子哪道題就行。

  還有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方法或者說是品質,要積極和老師交流想法,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點或者無知,文科的題很多時候得低分都是思路偏離,尤其是歷史,而思路這個東西很難改變,所以多和老師交流,這樣老師才能發現你思路上的問題,然後幫你扭轉。

  高二歷史複習計劃策略二

  科目學習方法

  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薄弱點和優勢,就歷史這一科目來講,基礎很重要,發散卻又縝密的思維是得高分的關鍵,所以大家一定要摸清自身的實力,才好確定努力的方向。

  基礎不牢,是很多同學都會有的問題,高三複習時,建議大家買一本總結性質的教輔,並以教科書為主配合教來捋清書上的內容,因為遼寧考生大多數用的是嶽麓版教材,教材編寫沒有按照時間而是經濟政治文化色分類,所以好多考生對歷史發展對華脈絡並不清晰,對於很多歷史重大事件的前因後果都不清楚,而書上寫的也不是很清楚,這個時候,一本自己整理的筆記就很重要,不要說什麼之前上課時記了,無需再整理了,我建議大家自己再整理一次,整理筆記色過程其實也是複習的過程,很多教輔都有對於教科書的內容的課外延伸,這些延伸其實很主要,它們往往是高考對我考點,因為教材不變,但考試的內容及考點每年都要變,所以考的範圍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發散,所以大家要依託教材,並去儘可能地吸收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課外知識。

  具體的複習策略,

  首先,歷史背景、發生時間等,一個歷史事件,你看見它那一刻腦子裡一片空白,那你就要去查。不要急於求成,一口氣就看完一本書,一口吃不下一個胖子,你可以每天看一章,根據教輔按時間順序也行,按不同模組一個個歷史事件那麼複習也可以,重要的是你理解你看的每一句話,不要去死記硬背某些知識,當你合上書和教輔,可以在腦海裡過一遍看過的知識,對於某一歷史事件,你可以清晰地反應出它發生的時間、歷史背景等知識,並可以自己構想一些問題,考試會考哪些方面,怎麼考察,這些都可以通過自己學習和反思的過程去摸索和總結。

  其次,就是架構時間軸,歷史的發展有其時間軌跡,那我們學習也要有時間概念,很多看似不相關的事件恰恰只是因為發生在一個時間點上而彼此產生關聯。所以,架構一個時間軸顯得尤為重要。比如1911年,這個時間點上發生了辛亥革命,政治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經濟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文化上是一次思想解放等等,也許你單獨看此刻經濟發展形勢沒有太多理解,或者對於此時出版的一些報刊書籍的內容,你也並不清楚為什麼是這麼一種文化輿論走向,但當你把它們放在時間軸上時,一切就有了解釋,很多歷史事件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其他方面,在同一段時間彼此一定會有聯絡,可能是前因後果,可能是矛盾衝突。對於一個問題的理解,最先的切入點應該是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我們要從經濟原因入手,繼而引向政治文化等原因。

  最後就是知識整合,因為之前複習都是分段進行的,所以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邊複習邊忘知識點,很多事件的時間背景混淆等,這個時候就要有一種整合思維,我習慣於冥想回顧知識點,我會按時間軸來,把時間分段,我會想這段時間發生什麼事,每件事都會過一遍背景,起因,過程,結果,啟示,意義。然後再把這段時間內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事相互聯絡起來,尋找它們之間的關聯,如上文說的,經濟都是基礎,政治文化是經濟的反映。最後再自己想一想會考什麼,怎麼考,最後把那些在教輔上看的材料和一些細節的小知識點複習一下。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對幫助我們記憶和理解知識點有很大幫助。

  我們還要額外關注時事,其實時事一直未曾離開我們的歷史考察重點,我們會在主管題或客觀題的材料或者題幹身上發現它們的影子,雖然是考歷史,但歷史發展有其相似之處,可能最近發生的某件大事和歷史上某個大事件有可比性,然後我們就要尋找它們的相同點不同點,所以對於時事,要保持應有的關注度。

  最後要提的一點貌似和歷史無關,卻很重要,它就是古文閱讀能力,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題,一大半都是古文的,很多時候答案就是把那段古文翻譯過來就能找到,可是我們本來就不瞭解歷史背景,要是還不知道那些古文是什麼意思,答題就愈發困難,往往會答偏,所以大家要加強自己的古文閱讀能力。

  應試技巧考試選擇題也就是客觀題分數很重要,可能兩道選擇就是一道大題,所以選擇不能花費太多時間又要精準就是高分關鍵,我高考時選擇只錯了一道,但是我模擬考試時經常錯五六道七八道,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我摸索了一些小技巧。選擇的題目絕不是瞎編的,它們很大部分都是書上引申的材料改編而成,所以大家看書時要額外關注書上小字***歷史書上只要是字就很重要***,然後把小字看懂並有所理解。要是小字有某個時間時間背景之類的,要牢記。選擇的答案如果很絕對,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對於歷史的評判本來就沒有固定的眾人皆認可的觀點,所以某個選項特別絕對,可以把它排除。

  對於主觀題,只要注意三點即可,一是字跡工整,這真的很重要,閱卷老師每天要批很多卷子,要是你的字跡潦草,很可能讓老師反感或者看不清,看不進去,這樣分數自然低。二是一定要分點答,答案是按照採分點給分,所以分點一方面是讓老師看的清楚,另一方面還可以給閱卷老師造成一種自己答了很多點的錯覺,不要怕答錯,主觀儘可能多答,說不定某句話就得分了,三是要會總結材料,其實考試時你會發現,題目和書上內容基本沒有重合,即使沒背過那些時間背景結果意義的人根據材料也能找到答案,那為什麼我們要學這麼多,要背這麼多呢?不光是要培養我們的歷史思維,也就是答題思維,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答題可以史論結合,有理有據。材料裡是乾巴巴的答案,我們把其中的得分點找出來,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答案。尤其是solo題,史論結合非常重要,只是找到材料中的關鍵詞不會得高分,去把材料和書上學過的知識相結合,並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去分析,才能得高分。而獨到的觀點和詳實嚴密的史論正是我們在之前的學習總結中獲取的。

  高二歷史複習計劃策略三

  關於教輔的選擇

  其實課後輔導材料我用的不多,多是老師推薦的經典款,爆款,它們被稱為經典一定有它們的道理,對於考生,它的編排彌補了教材不是按時間順序排版的不足,讓使用者可以有歷史時間軸概念。還有一點很重要,這樣你可以在學習某一知識點的同時瞭解這一知識點歷年都是怎麼考察的,考察的側重點在於哪,這樣複習時可以有計劃的複習。

  關於補課

  我自己沒有補課,一是我的高中比較推崇自主式學習,我更喜歡自學。二是成本太高。但根據我身邊同學補課的經驗來看,大家最好找自己的老師或者常年帶畢業班的老師補課,這樣才能保證老師瞭解考試形勢。還有就是,不要養成老師說你聽的簡單填鴨式學習方式,你應該自己先自學,做些題,然後把不會的地方經過自己思考後去問老師,最好把自己的理解過程記下來給老師看,這樣老師也可以瞭解你的薄弱點和思維偏離點,更好地幫助你提升,補課才有意義。

  備考心態

  我覺得我在這個話題上很有發言權,我自身就是心態特別不好的人,高三時壓力特別大,晚上經常失眠,白天狀態不好,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但學習效率特別低。我總結我心態不好的原因是目標定的太高,對自己又很沒自信,體現在考完試只要有人說他答案和我不一樣,我就一定覺得是自己錯了。後來我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有所好轉,不過並不如意。但我自身調整心態的歷程可以和大家分享。

  我複習時會很焦躁,生怕浪費一點時間,但是又學不進去,這個時候就要給自己一種暗示,告訴自己要理性,先休息好效率會高,這樣狀態不好勉強學習只會適得其反。然後如果是把目標定的很高,不妨也想一下做一下最壞的打算,就是自己考的最爛能去哪,那個地方自己能不能接受,因為心態不好,擔心成績不穩定,害怕高考發揮失常都是因為想去好的大學,這樣壓力就很大,如果最壞的結果都能接受,那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和老師家長溝通很重要,有時可能你的壓力來自於父母,但那可能只是你幻想出來的壓力,你覺得父母期望很高,怕自己達不到他們的目標,其實爸爸媽媽可能就希望你盡力就好,不留遺憾,不要太累。所以可以把自己的壓力、擔心和父母分享,這樣解開心結以後,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才能發揮到最好。

1.高考歷史複習計劃範文3篇

2.高考歷史備考計劃

3.高考歷史的複習計劃及經驗總結

4.歷史學科期末考試前複習計劃

5.中考歷史複習計劃範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