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學習方法

  清華大學是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最高學府之一,能在這所百年名校學習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一、 學習社會學的理論知識,有助於用正確的角度看問題 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很多社會現象,從中也總結了很多經驗與教訓。但由於沒有適當的理論指導,無法總結歸納,因此經驗和教訓對工作的指導作用有限。通過此次學習,學習了很多的理論知識,如:

  ***一*** 個人財務生命週期和社會風險理論

  費裡德曼和默裡安尼的 個人財務生命週期理論,深刻地揭示了個 人收入支出的三個階段,如何結合這三個階段把社會風險化解,楊教授提出了終生風險管理和服務,使公民在受到因生、老、病、殘、失業、無居處、災難而造成的風險時,能有基本的社會保障,度過難關。

  ***二*** 社會階層理論

  在處理社會管理工作中,重點是解決相關方的利益衝突。但階級 矛盾的分析方法與現代社會現狀不太相應,如何劃分利益各方,需要有一個新的理論支撐。社會階層理論,作為社會學的一個核心理論,從社會人的財富、權力、聲望來把人劃分為若干階層,有利於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社會矛盾衝突利益各方的共性和個性,其衝突的根源,為解決矛盾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 危機管理和社會衝突,重在預防

  在學習《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和《社會衝突管理》過程中,系統地學習了危機和衝突的事前、事中和事後的管理方法、經驗和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深刻地體會到重在預防的重要性。危機需要快速處理,但自然的災害隨時發生,事前做好預案和演練是關鍵,平時多流汗、災難少流血。社會衝突需要及早介入,因為社會衝突往往起源於長時間得不到解決的利益訴求,越早發現其利益訴求和異常行為,對解決衝突越為有利,化解群體性事件的關鍵還是重在預防,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預防性的措施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

  三、 處理工作,待人接物,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基本禮儀

  公務員時刻面對著機關內部複雜的人際關係及,並在工作中受到公共服務物件的負面心理影響,而且還有績效管理、問責管理等制度而造成的壓力,這些都對公務員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公務員心理失常甚至自殺已經屢見不鮮。如何在處理同事關係和待人接物的時候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關係到公務員身心健康和工作業績的一個關鍵問題。通過學習孫健升老師的課程,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只有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積極的行動,才能創造輝煌業績和美好人生。通過學習李老師的禮儀課程,學習了一些日程公務的禮儀,糾正了一些錯誤的行為舉止,對日常工作很有幫助。

  5天的課程很短,但收穫非常的豐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特別是到一流大學去學習,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處理工作的能力。

  二

  一、瞭解清華。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911年的清華學堂,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並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組建國立**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覆校。清華校園以清華園為主體,西部還有近春園,這次學習的住宿之所便是清華接待服務中心—紫荊公寓。在清華主校門***東門***外的綠地正中,橫臥著一塊巨大的臥壁,正面是毛主席手書的“清華大學”校名,背面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校訓源自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的一次演講,他引用《易經》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勉勵清華學子樹立“完整人格”,後被定為校訓,成為清華之精神所在。

  二、生活清華。在清華園的這段日子裡,我們研修班的57位同學每天結伴騎車而行,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間來回穿梭。儘管這“三點一線”的生活有些單調,但在精神層面卻是異常豐富的。水木清華,鍾靈毓秀。在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清華秉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恪守“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踐行“行勝於言”校風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弘揚“人文日新”精神,培養了17萬名優秀人才,湧現出一大批學術大師、興業人才、治國棟樑。100年來,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在革命、建設、改革中頑強拼搏、真誠奉獻,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建立了突出攻績。面向未來,清華大學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發展道路,改革創新、奮勇爭先,加快發展,爭取在本世紀中葉邁入世界一流大學的前列,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可以說,清華園裡這樣一種文明的氣息、一種人文關懷,會讓你時時感到溫暖,受到教益。

  三、所學所思。本次在工程物理學術報告廳和水電水利學術報告廳所舉辦的10場專題講座,主題設計新穎高階,資訊容量豐富多維,體現出把握理論前沿觀點,聚焦理論學術熱點,包容不同聲音論點,收集甄別國內外不同領域、不同層次對同一問題的多維度闡釋解讀,可以說薈萃百家爭鳴,獨樹精華國粹。汪玉凱教授以他生動的語言、比較研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治國使命與政府治理現代化的主題主線,對如何提高和完善執政理念、理論、制度進行了深度解讀,剖析深入持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與建設服務型政府,對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現實意義和戰略發展意義;劉書林、侯景新等教授以激情飛揚的講解風格,用詩言志、歌詠言,風趣幽默的漫畫寓意,小故事大道理等不同形式,通過充分挖掘博大精深的道、儒、法、易等國學思想精髓,對領導幹部素質與修養、領導者執政智慧與謀略、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等專題作了全新解讀,並結合新的世情、黨情、國情,新的工作生活實踐,啟迪人們深刻認識創新思維與科學決策生動內涵,警示領導者要用心智履職盡責,勇於肩負和擔當歷史使命;李虹教授作的國學智慧與情緒管理專題報告,從不同側面生動地講述了陽光心態對於人的學習、工作、生活、快樂、健康的重大影響。關貴海教授以獨特視角、縱論古今中外,講述了“一帶一路”的願景規劃和中國特色戰略佈局,是全面貫徹落實提出的牢固樹立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意識,堅持奉行鄰里守望,合作共贏,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需要和戰略選擇;劉玲玲教授用豐富的知識、大量的資訊和例項生動地講述了國內外經濟形勢與政策分析,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必須立足我國巨集觀經濟新常態,構建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新模式。要形成中國製造國際標準,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實力,必須充分釋放市場活力,發揮制度機制潛力,最大限度的營造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生動局面,帶動和促進發展理念的創新、科技引領的創新和管理制度的創新,使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激發億萬群眾的創造活力,讓更多的人富起來,讓更多的人實現人生價值,進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馬駿教授全面分析了國際局勢與我國周邊安全形勢,警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外交思想和國家發展戰略,實施守望相助的睦鄰、安鄰、富鄰周邊安全大國戰略,營造不戰而勝的國際發展環境,確保國家核心利益最大化。大家普遍感到,每一堂課都展示了理論熱點面對面的生動場景,猶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對提高自己理論素養和實踐領導力是一個很大的拓展。

  通過系統的學習培訓班課程,增強了學習緊迫感。參加學習之前,我總覺得自己教育管理已經很多年,談不上有什麼好的管理理念,學校還是能不斷髮展,隨著年齡逐漸偏大,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新不是那麼迫切,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更高要求,認為只要教好書育好人就行。但此次參加清華學習班,真正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實在太少,而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在當今這個時代,僅憑現有的理論知識已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求了。特別是老師所講的那些課程內容與我們企業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上課時我總是認真聽講、生怕漏聽了哪個環節而影響了學習,能夠認真做好課堂筆記,自覺遵守學習班制度,課後還和大家一起討論分析。在學習期間我曾想,學習永無止境,人不學習,如同朽木啊!今後一定要加強學習,業餘時間多看一些書籍,充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升工作能力;

  通過5天的所見所聞,拓展了眼界和思維。站在西安看生源,覺得教育教學還可以,自己也算是事業有成,幹勁少了,拼勁沒了,但是真真融入到清華的培訓中,通過和外面的教育家交談、聊天才知道自己不過是滄海一慄,我們的學校管理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簡單的教材重複。走出清華,回到學校,我將秉承“行勝於言”的校風,在工作中樹立“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作風,將所學的現代教育管理知識用到學校的規劃發展實際中,真正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歷程中成為一名實實在在的人民教育者。

  通過學習,堅定了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人生就一個小括號,人生的兩端就是括號的二個弧線段,人生的經歷就是括號當中的內容,也就在這填充括號的人生歷程中,我們肩負的是社會責任,不僅僅是自己,我們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也不能把自己看的與別人沒關係。當前,我縣教育事業正推向全省教育事業發展前段,在政府和教育局領導正確指引下,學校有一個長期發展規劃。我們一定要把握國家政策走向,勤溝通、多交流,人才隊伍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政策向中西部傾斜的有利時機,接觸政府支援學校教育優先發展條件,發展壯大學校辦學規模,走自己的路讓社會認同,不要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遇事,不要硬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改變不了自己可以改變對事情的看法。帶頭構建和諧、平安校園。心態決定思維,思維決定出路,爭取在人生的括號中填充更多的內容。

  這次學習對我本人觸動頗深,感嘆知名學府老師的學識之淵博和治學嚴謹的同時,自己各方面的差距及缺陷更加明顯,此次學習機會之寶貴難以言表,我將以此為起點,用激動→心動→行動,理清發展思路,堅定發展信心,爭取幫助校長使學校有一個大的發展和變化。

  三

  清華大學是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最高學府之一,能在這所百年名校參加領導幹部培訓班,我倍感榮幸,倍加珍惜。行前,我曾跟領導說:“出門旅遊我可以放棄,但到清華學習我不願放棄,因為這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接觸最高學府的唯一機會”。更令人難忘的是,在清華學習期間,我接到通知,經過筆試、面試、體檢、政審,我將調到辦公廳工作,由此我對清華的感情自然又深了一層。清華大學的短暫學習,受益非淺、體會頗多,是我一生中難得的財富,也對我在新單位新崗位、開展新工作注入新能量。

  清華大學果然與眾不同,名不虛傳。在這裡,沒有枯燥、呆板的教學,更多地感受到清華的人文氛圍、深厚的道德底蘊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報國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特別是崔國文教授激情澎湃的開學典禮講話,使我深入思考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做人與做官、奉獻與索取的關係;專家學者的上課,或諄諄教導,或啟發引導,都使我強烈地感受到時代的腳步、知識的樂趣;古色古香的建築、單純的校園生活、學生們的笑聲,又使我尋找到青春和活力。參加工作十幾年的我,重回校園,在這短暫的十幾天裡,真正懂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含義。

  我是抱著學習“充電”的態度,來到清華學習的。這些日子以來,我認真聽、仔細記、靜心思,收穫很大。主要體現在“長、寬、高”三個方面:

  一、“長”,就是增長了知識,有助克服“本領恐慌”

  平時自己忙於工作,時常感到“知識短缺”、“本領恐慌”,力不從心。這次到清華,聆聽中國最高權威學術專家的講座,增長了知識,見識了“世界”。一是增長科學管理知識。管理出生產力,管理也出凝聚力。管理是一門大學問,溝通與協調是管理的核心環節。通過學習,使我係統瞭解了公共管理、依法管理、應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不少是我以前未知的。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彭向剛教授在《領導者科學與藝術》中,把“東北二人傳”的語言藝術引入課堂教學,通俗易懂地闡述了領導者的角色定位、能力要求,對我們基層同志進一步提高科學執政、依法執政、民主執政水平很有幫助。二是增長現代經濟知識。比如,《中國巨集觀經濟分析》一課,專家用了大量資料和事例,說明中國經濟執行與國外的聯絡和區別,說明中國再也不能延續“資源換增長”傳統方式,而要利用巨集觀調控“倒逼”機制,加快經濟轉型發展,不斷增強經濟整體實力、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再如《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現狀》一課,對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掩蓋下的貿易摩擦作了深入淺出地分析,使我們進一步增強了推進開放型經濟轉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三是增長構建和諧人際知識。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會人。作為領導者,工作物件就是“人”。記得美國著名學者卡耐基說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三分靠個人努力,七分靠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句話雖然有所偏頗,但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極端重要性。我們必須善於“換位思考”,運用鼓勵激勵、聯絡聯誼、真心真誠等辦法,溝通上下,協調左右,統籌內外,以良好的人際關係,著力營造和諧環境。這對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促進各項任務落實十分有用。

  二、“寬”,就是拓寬了視野,有利走出“象牙小塔”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眼界決定未來”。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多走多跑,這對開展十分有利,對事業發展也是受益無窮由於工作性質原因,我長期在辦公室寫材料,很少接觸外面世界。這次學習,使我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等同於走出“象牙塔”。一是內容廣。這次培訓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建設各個方面,涉及到國內、國際形勢分析,既有巨集觀層面,又微觀分析,結合了專家們平時所見所聞所思,對我們自然很有啟發,彌補了很多方面的不足。二是聯絡緊。這次培訓,既有理論教育也有實地參觀考察,十分貼近基層工作實際,比如李虹教授《壓力管理與心理調適》,從心理、生理角度,提出“淡定積極”的觀點,闡明“以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道理,對人生具有啟迪。三是感悟深。清華課程形散但神不散,學到知識的奧妙,是我從未有過的。在課堂上,我更多的的是思考、薰陶和感悟,是思維習慣。思維是“道”,其餘是“器”,這次學習,我既“練器”,更是“修道”。通過學習,我認為,一個人千萬不要糾纏於小事上,不要沉迷於溫柔鄉,更不要陶醉於現狀,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三、“高”,就是提升了素質,有力激發“心靈火花”

  這次培訓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突出在職繼續教育這個主題,突出領導幹部這個物件,突出科學藝術這個方法。特別是通過學習《領導者科學與藝術》、《領導幹部壓力管理》、《領導者語言藝術》、《政務禮儀》等,第一次對“領導者”這個耳熟能詳的概念有了系統的理性認識,提升了素質,提高了境界。“一朵浪花融入大海便不會泯滅,一顆玉石打磨愈久便光華愈燦”。我認為,領導者是一個普通人,來源於群眾,是群眾利益的代表,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領導者又不是一個普通人,對自身素質、能力水平的要求要更高;領導者的產生,是由自身努力、歷史機遇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但關鍵是由其自身的精神境界決定的,一個高層次、受人尊重的領導者,必定是一個境界高、修養好的同志。某種程度上說,境界越高,職位也就越高,群眾的認可度也越大。當然,境界的提升,要靠學習、靠實踐、靠自己的感悟。所以,通過學習,我進一步堅定了做一個用心幹事的人一個純粹的人的信心和決心。這或許是我這次學習培訓的最大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