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第八章知識點

  學習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編的八年級物理下知識點,大家快來看看吧。

  八年級物理下知識點:第八章《運動和力》

  一、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距離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誌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2、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指一個物體只能處於一種狀態,到底處於哪種狀態,由原來的狀態決定,原來靜止就保持靜止,原來運動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運動不需力來維持。

  3、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就以上兩點各舉兩例***不要求解釋***。答:利用: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後可以讓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包裝玻璃製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對“慣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體”包括受力或不受力、運動或靜止的所有固體、液體氣體。

  ②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

  所以說“物體受到慣性”或“物體受到慣性力”等,都是錯誤的。

  ③要把“牛頓第一定律”和物體的“慣性”區別開來,

  前者揭示了物體不受外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後者表明的是物體的屬性。

  ④慣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但並不是“產生”慣性或“消滅”慣性。

  ⑤同一個物體不論是靜止還是運動、運動快還是運動慢,不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是不變的。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而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

  ***3***在解釋一些常見的慣性現象時,可以按以下來分析作答:

  ①確定研究物件。

  ②弄清研究物件原來處於什麼樣的運動狀態。

  ③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變化。

  ④由於慣性研究物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於是出現了什麼現象。

  二、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概括:二力平衡條件用八個字概括“同體、等大、反向、共線”

  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1、 力和運動狀態的關係: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6、應用: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要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畫圖時注意:①先畫重力然後看物體與那些物體接觸,就可能受到這些物體的作用力 ②畫圖時還要考慮物體運動狀態。

  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平衡。力和運動的關係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物體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2***受非平衡力 運動狀態改變

  7. 運動狀態改變,一定有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且是不平衡的力。

  8. 有力作用在物體上,運動狀態不一定改變。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的條件:***1***兩物接觸並擠壓。***2***接觸面粗糙。***3***將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⑶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該研究採用了控制變數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練習:火箭將飛船送入太空,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看,是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太空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斷依據是:飛船的運動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飛船實驗室中能使用的儀器是 B ***A 彈簧測力計、B溫度計、C水銀氣壓計、D天平***。

  八年級物理下知識點***一***

  大氣壓

  1、概念:大氣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一般有p0表示。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或部分氣體壓強***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內的氣壓——指部分氣體壓強。高壓鍋外稱大氣壓。

  2、產生原因:因為 空氣受重力並且具有流動性。

  3、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4、大氣壓的實驗測定:托裡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裡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麵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4***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裡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以下操作對實驗沒有影響:

  ①玻璃管是否傾斜;②玻璃管的粗細;

  ③在不離開水銀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銀面的位置。

  1標準大氣壓: 支援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g=1.01×105Pa

  2標準大氣壓=2.02×105Pa,可支援水柱高約20.6m

  5、大氣壓的特點:

  ***1***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且空氣中某點向各個方向的大氣壓強都相等。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

  6、測量工具: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7、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

  8、沸點與壓強:內容: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應用:高壓鍋。

  9、體積與壓強:內容:質量一定的氣體,溫度不變時,氣體的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

  應用:解釋人的呼吸,打氣筒原理。

  ☆列舉出你日常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知識的幾個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從瓶中吸飲料②給鋼筆打水③使用帶吸盤的掛衣勾④人做吸氣運動

  10、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的產生:飛機的機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狀。當飛機在機場跑道上滑行時,流過機翼上方的空氣速度快、壓強小,流過機翼下方的空氣速度慢、壓強大。機翼上下方所受的壓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八年級物理下知識點***二***

  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⑴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 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 = 物體的重力G

  ⑶ 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⑷重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和 對比法

  3、壓強:

  ⑴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於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⑷ 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 。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麵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⑸ 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後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 p= 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