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物體受力分析注意事項

  高一物理理物體受力分析是學好力學的必備技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物理受力分析注意事項

  1、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出現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輕繩”、“輕杆”表示不考慮繩與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慮摩擦力。

  2、彈力表現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平常說的“壓力”、“支援力”、“拉力”、“推力”、“張力”等實際上都是彈力.兩個物體相接觸是產生彈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相接觸不一定都產生彈力.接觸而無彈力的情況是存在的。

  3、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之間有彈力時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觸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沒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這也要由研究物件受到的其它力與運動狀態來確定.

  例如,放在傾角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體A,當用一個沿著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時,物體A處於靜止狀態,問物體A受幾個力?從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援力N和拉力F,但靜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這需要分析物體A與斜面之間的相對運動趨勢及其方向才能確定。

  4、對連線體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離法的優點,隔離法能使某些內力轉化為外力處理,以便應用牛頓第二定律.但在選擇研究物件時一定要根據需要,它可以是連線體中的一個物體或其中的幾個物體,也可以是整體,千萬不要盲目隔離以免使問題複雜化。

  5、受力分析時要注意質點與物體的差別.一個物體由於運動情況的不同或研究的重點不同,有時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有時不可以看作質點,如果不考慮物體的轉動而只考慮平動,那就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在以後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討論力和運動的關係時均把物體認為是質點,物體受到的是共點力。

  6、注意每分析—個力,都應找出它的施力物體,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車剎車時還要繼續向前運動,是物體慣性的表現,並不存在向前的“衝力”.又如把物體沿水平方向丟擲去,物體做平拋運動,只受重力,並不存在向水平方向丟擲的力。

  7、注意只分析研究物件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物件對其它物體所施的力。例如所研究的物體是A,那麼只能分析“甲對A”、“乙對A”’、“丙對A”……的力,而不能分析“A對甲”、“A對乙”、“A對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為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物件上。

  例如:A、B兩物體並排放在水平面上,現用以水平恆力F推物體A,A、B兩物體一塊運動。B物體只受重力mg、地面的支援力N1,A物體對它的推力N2和地面對它的摩擦力f。而不存在推力F,不能認為F通過物體A傳遞給了B。

  8、注意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時作為物體所受的力.

  例如:質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時,受到重力mg、斜面對它支援力N和摩擦力f三個力的作用;不能認為物體受到重力mg、斜面對它支援力N和摩擦力f以及mgsinθ、mgcosθ五個力的作用.mgsinθ、mgcosθ只是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兩個分力。

  9、注意只分析根據性質命名的力場力、彈力、摩擦力等,不分析根據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下滑力、回覆力等。例如單擺在擺動過程中只受重力和繩子的拉力兩個力,而並不受回覆力。

  10、分析物體受力時,除了考慮它與周圍物體的作用外,還要考慮物體的運動情況平衡狀態、加速或減速運動、曲線運動.當物體的運動情況不同時,其受力情況必然不同。

  例如放在水平傳送帶上的物體,隨傳送帶—起運動時,若傳送帶加速運動,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向前;若傳送帶減速運動,物體所受的靜摩擦力向後;若傳送帶勻速運動,物體則不受靜摩擦力作用。

  高一物理學習方法

  複習

  有的同學課後總是急著去完成作業,結果是一邊做作業,一邊翻課本、筆記。而在這裡我要強調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業,而應該靜下心來將當天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認真思考、回顧,在此基礎上再去完成作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複習的方法我們可以分成以下兩個步驟進行:首先不看課本、筆記,對知識進行嘗試回憶,這樣可以強化我們對知識的記憶。之後我們再鑽研課本、整理筆記,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使對知識的掌握形成系統。

  作業

  在複習的基礎上,我們再做作業。在這裡,我們要糾正一個錯誤的概念:完成作業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們在課後安排作業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鞏固課堂所學的內容;二是運用課上所學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

  明確這兩點是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做作業時,一方面應該認真對待,獨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積極思考,看知識是如何運用的,注意對知識進行總結。我們應時刻記著“我們做題的目的是提高對知識掌握水平”,切忌“為了做題而做題”。

  質疑

  在以上幾個環節的學習中,我們必然會產生疑難問題和解題錯誤。及時消滅這些“學習中的攔路虎”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有的同學不注意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對錯誤也不及時糾正,其結果是越積越多,形成惡性迴圈,導致學習無法有效地進行下去。對於疑難問題,我們應該及時想辦法如請教同學、老師或翻閱資料等解決,對錯題則應該注意分析錯誤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錯還是計算粗心致錯,是套用公式致錯還是題意理解不清致錯等等。另外,我們還應該通過思考,逐步培養自己善於針對所學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這裡,我建議每位同學都準備一個“疑難、錯題本”,專門記錄收集自己的疑難問題和典型錯誤,這也可以為我們今後對知識進行復習提供有效的素材。

  小結

  學習的最後一個是對所學知識的小結。小結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綱,將當天所學的知識要點以提綱的形式列出,這樣可以使零散的知識形成清晰的脈絡,使我們對它的理解更為深入,掌握起來更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