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海物理直線運動知識點總結

  直線運動是高二物理學習的重點內容,是學好曲線運動、力學、電磁學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物理直線運動知識點

  一、機械運動:一物體相對其它物體的位置變化,叫機械運動;

  1、參考系:為研究物體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又名參照物***參照物不一定靜止***;

  2、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不考慮其大小、形狀的物體;

  ***1***質點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體視為質點的條件:物體的形狀、大小相對所研究物件小的可忽略不計時;

  如:研究地球繞太陽運動,火車從北京到上海;

  3、時刻、時間間隔: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是一點、時間間隔是一線段;

  如:5點正、9點、7點30是時刻,45分鐘、3小時是時間間隔;

  4、位移:從起點到終點的有相線段,位移是向量,用有相線段表示;路程:描述質點運動軌跡的曲線;

  ***1***位移為零、路程不一定為零;路程為零,位移一定為零;

  ***2***只有當質點作單向直線運動時,質點的位移才等於路程;

  ***3***位移的國際單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時間圖象:建立一直角座標系,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位移;

  ***1***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影象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影象是一條傾斜直線;

  ***3***位移影象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夾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質點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度較瞬時速度;物體在某一段時間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標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義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與物體速度大小無關;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為零;

  ***4***速度改變等於末速減初速。加速度等於速度改變與所用時間的比值***速度的變化率***加速度大小與速度改變數的大小無關;

  ***5***加速度是向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變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國際單位是m/s2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1、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和時間的關係:vt=v0+at

  注:一般我們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則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勻變速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平均速度,等於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和時間的關係:s=v0t+1/2at

  注意:當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當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3、推論:2as=vt2-v02

  4、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兩個連續相等時間間隔內位移之差等於定植;s2-s1=aT2

  5、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前1秒,前2秒,„„位移和時間的關係是:位移之比等於時間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與時間的關係是:位移之比等於奇數比。

  三、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高處靜止下落的物體所作的運動;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論:2gh=vt2

  高二物理學習方法

  一、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物理解題的過程是一個資訊加工的過程,這些資訊來自兩方面:一是來自題目本身,通過審題而獲得;二是來自我們大腦,包括物理的概念、規律、思維方法和已經解過的問題及結論等。它們貯存在解題者大腦的記憶中,要通過回憶提取出來,這就是“聯想”。解題就是解題者這個資訊處理系統與問題的相互作用,也是題目資訊與大腦中的貯存資訊的相互溝通、相互結合的過程,當我們面對一個物理試題時,成敗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將頭腦“記憶庫”中的相應知識與題目建立正確的聯絡,並進一步應用這些知識分析、推理,最後完成解題。

  提高物理解題能力的前提是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熟練掌握基本規律的應用,強化知識間的綜合聯絡。這就要重視教材,認真閱讀教材,構建學科的知識網路。因為教材是專家們根據教學大綱精心編寫出來的,教材是同學們學習物理的基本依據。是物理知識的“寶藏”,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資源之一。讀教材時要重視物理概念、規律的建立過程,弄清每一個概念、規律是怎樣引入或得出的,它們的內容、物理意義如何。對相互關聯的概念,要辨析其異同。對於物理規律,要掌握它的公式表達、適用條件,用來解決什麼問題等,邊看書邊思考,把讀、劃、批註相結合,所以讀教材時,不僅要記住知識結論,更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瞭解科學的研究方法,瞭解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認識過程是怎樣一步一步深入的。在此基礎上,要善於根據物理學科特點,從整體上把握物理主幹知識之間的相互關係,構建物理學科的知識結構,使離散的知識形成彼此緊密聯絡的網路,以便於解題時能準確定位,迅速提取。

  二、分析,建構物理模型

  高考命題側重能力的考查,以問題的變化為切人點。千變萬化的物理命題都是根據一定的物理模型,結合某些物理關係,給出一定的條件,提出要求的物理量。而我們解題的過程,就是將題目隱含的物理模型識別、還原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學會分析並善於分析,通過對具體物理問題的分析。即分析題目涉及的物理情景、物理過程和狀態,分析各種條件下可能出現的結果和變化,以及導致這些結果和變化的原因。通過這些分析,把一個複雜的物理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絡的子問題,判定各個問題的特點,建構起相應的物理模型,結合***物件***模型所遵循的物理規律,根據需要尋求的關係,寫出符合題意的物理方程。只有在分析基礎上的解題才能做到透徹、自覺、主動,正確地分析具體問題,建構物理模型是一種能力。我們應該在平時的學習中多注意培養和鍛鍊這種習慣,通過訓練逐步形成“物理頭腦”。

  三、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提高解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十分重要。

  1.形成正確的解題程式

  無論是何種題型的物理習題,解題過程一般都要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環節:讀題、審題、情景、***物件***模型、規律、方程、求解討論。一些同學解題時習慣於讀題,找已知條件,找出要求的物理量,確定所用公式、定律,最後列出方程。其實用這種解題思路來解決物理問題是相當費時費力的。實踐證明,只有規範地按照解決一般物理問題固有的解題程式,或者按照物理解題的基本模式進行操作,才有助於增強自己思維的條理性,最終達到解題程式自動化,有效地提高解題能力的目的。

  2.養成畫圖的習慣

  畫示意圖***力學中的受力圖、運動情景圖、v-t圖,電學中的電路圖,光學中的光路圖等***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解答物理習題的一大法寶。示意圖能直觀清晰地展示物理情景,可將複雜的物理問題變得形象具體。畫示意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把握題意的思維過程,一條簡單的線段,一幅簡單的圖象,往往就是開啟思路的金鑰匙,很多同學問老師問題,當老師畫出了示意圖時,待求問題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便是明證。所以同學們從審題開始就應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習慣,這是學好物理、做好物理習題的“祕笈”之一。

  3.學會題後反思

  學好物理貴在領悟和理解,重在掌握物理解題思想和方法。解完題後,不能只管答案的對錯,還應解後思考:題目涉及哪些知識點***模組***?解題的關鍵是什麼?有哪些解法?能否將題目變通一下?經過這樣反覆思考和總結,同學們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定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