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教師教學教研的水平。七年級數學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在以前已經初步接觸過,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通過汽車行駛等豐富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不等關係,不等式是現實世界中不等關係的一種數學表示形式,讓學生通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形式進一步認知不等式。
2、在教學中我力求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所以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彩點撥、拓展延伸歸納昇華六個環節來進行。從而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
3、在本節課中採用啟發誘導、例項探究、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理解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以先“引導發現”,後“講評點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力、思維力,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鬆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
4、在課堂的各個環節設定上時間的分配有待改進,尤其是在個人探究、小組合作環節上時間有些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發現和交流的空間。在課堂總結環節應逐步培養學生學會總結的意識和習慣。
二
一、教學中的成功體驗:
1、減少教師的活動量,給學生足夠的活動時間去探討。教師只作出適當的引導,做到少講,少板書,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究,自主發展,促使學生學會學習。
2、通過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無形中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3、通過畫數軸,並把不等式的解集用數軸表示出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二、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教學方法:
怎樣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不僅應當經常的問學生“為什麼”,而更因該努力促進學生由“被動狀態”向相應的“自覺狀態”轉變,也即由被動的去回答老師關於“為什麼”的問題而發展為經常的向自己提出“為什麼”。而這一轉化過程的引導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究和探討。
三、需進一步提高的能力:
學生方面:在課堂生生交往中,所有學生都應學會如何與同學合作,為愉快和趣味而競爭,自主地進行獨立學習。
教師方面:進一步豐富社會科學知識,提高教育心理學和學習心理學水平。
三
不等式的教學是學生在已學習方程和方程組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經歷會認為數學“數與代數”領域多是研究等量關係的。通過教學中所接觸的例子,特別是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己找出生活中不等關係的例子。如:年齡、身高、體重等。讓他們瞭解和認識現實世界中不等關係遠比等量關係要多得多!
等與不等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一種矛盾,但它們之間又是密切聯絡的。所以在教學上我用類比於方程等式的觀點進行不等式的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降低了他們在學習上的難度。從課堂提問、學生練習等情況看效果比較好。有些學生特別是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表現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一些課前設計所擔心的現象並沒發生。由此可見,學生的能力和潛力並不像他們平時成績那樣差,重要的是如何激發他們的潛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主動、自主地練習。這比教師講得再多再好的實際效果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