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撰寫教學論文 ,有利於七年級語文教師自身的提高 ,有利於教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1

  一、當前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尚未養成合作學習習慣

  雖然近年來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不可否認,應試教育的影響仍未完全去除,在這一背景下,相當數量的學生還未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表現在習慣於獨立思考並自行解決問題、團隊合作意識不明顯、不善於質疑、沒有自己的觀點等。此外,一些老師也沒有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及其對學生學習的積極影響,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不願意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導致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

  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之間應當相互合作,共同實現學習目標,學習成果應當是小組成員集體合作的結果。但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卻發現,一些學生參與性不強,成為旁觀者;有的只顧自己學習,對別的成員漠不關心;有的裝腔作勢,合作無實效。在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成果時,學生也經常以“我認為”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組其他成員的貢獻,同時,老師也經常以“按你的理解”為評價用語,這些都是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的表現。

  ***三***學習過程設定不合理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當預先分配好時間,讓學生有個獨立思考的過程,這樣在小組學習時,學生才會帶著疑問去學習。但很多語文教師經常在提出問題後立即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造成一部分學生產生依賴思想,不再去思考問題應當如何解決,這種合作學習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學習評價不科學

  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面評價,既要評價學習過程,也要評價學習結果。但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教師大都只關注學習結果,且不能辯證地評價學習結果,而是要麼一味肯定,要麼徹底否定,導致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降低。

  二、高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

  ***一***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

  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傾聽非常重要。不管發言者的觀點是對是錯,學生都要學會認真去聽,只有在傾聽完講話者的發言後,自己再結合所掌握的內容進行綜合判斷,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才能達到探討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既可以質疑權威,也可以質疑老師,還可以質疑其他小組成員的觀點,當然質疑的前提是有正確的分析,而不是胡亂質疑、為質疑而質疑。

  ***二***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

  有效分組是高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語文教師在實施分組時,必須綜合考慮學生的語文成績、個性特點、學習風格等因素,破除舊有的小圈子,讓不同特點的學生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這樣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也能讓每個小組成員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在對小組內部進行分工時,不妨設定組長、發言員、記錄員、觀察員等不同角色,每個人既各負其責,又分工合作,共同實現學習目標;而且成員之間的職責動態調整,每個學生可嘗試不同的角色,從而得到全面發展、全面鍛鍊的機會。

  ***三***對課堂內容進行有效預設

  在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讓學生理解學習目標,同時優化問題的設計,題目既不能過難,也不能太過容易。問題太難會讓學生學習起來不易達到學習目標,久而久之產生畏難情緒;太過容易則讓學生失去討論的興趣,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師要綜合考量課程知識點和教學重難點,將那些爭議性的問題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通過讓學生互相啟發,實現觀點的碰撞。只有這樣,學生討論起來才有積極性,才有解決問題的動力,進而通過互相交流掌握知識。

  ***四***對學習效果進行有效評價

  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點評時,教師要注重評價的科學性。既要注意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並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也要注意集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對集體的評價。同時,對學習方式的評價也應辯證對待,既注意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也要注意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進行評價。此外,教師在進行點評時也要採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綜合測試,然後對小組的表現給予整體評價;也可以讓不同的小組間展開競爭,對錶現優異的小組給予肯定,同時對錶現不錯的小組成員進行個別點評。在開展評價前,教師要明確評價標準,讓學生了解不同評價的差異,以切實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進而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取得實效。

  三、總結

  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同時也是不斷髮展完善的。我們相信,只要語文教育工作者切實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真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和方法,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步伐會大大加快。

  作者:曲彭傑 單位:青島第三十七中學

  篇2

  一、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共生讓課堂教學的思維含量更高

  中學語文教師要合理創設學習環節,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並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探究時間,促進課堂教學中的思維含量的提高。例如《憶讀書》一課,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體會作者不同年齡段的讀書生活對她的影響,體會作者的讀書心得,圍繞著這個內容,教師創設學習環節,把積累詞語和了解作者的讀書經歷作為自主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按照課文的時間順序羅列出作者讀書的層次,並體會作者在不同階段讀書的心得有何不同。在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之後,創設了合作探究內容,要求學生運用對比手法,深入思考作者不同階段讀書的感悟有何不同,對作者的影響是什麼。在這一節課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思考的目標,合作學習建立在自主學習之上,思考更深入。整節課充滿著對知識的思考和反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二、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和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共生促進了課堂教學的雙效提高

  教師角色一直被認定為需要巨大奉獻和付出,而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來看,課堂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的知識獲取和能力發展,其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教師的專業發展長久以來被忽略。在共生視域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從聽說讀寫四個層面上促進了學生的傾聽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也能夠為語文教師的教材二次創作能力、情境營造能力和知識內化能力提供營養。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到底獲得了什麼,多少知識轉化為能力,多少能力能夠被實際運用,同時要思考自己處理課堂的步驟和方法是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要能意識到自己對課堂的分析和把握是否引導學生獲得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等。做到了學生和教師的雙效發展,處理好這兩方面內容的共生關係,不僅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也會獲得發展。

  例如《魯迅自傳》中,教師在組織學生理解“魯迅眼中的魯迅”時,讓學生從多個方面對魯迅做出評價,並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從魯迅的人生經歷中觸控到魯迅先生的偉大靈魂。學生的學習過程很流暢,教師在課堂中也注意到了自己對人物進行分析時的語言運用不足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的切入點靠前,在課後反思中做出了記錄並思考到如何糾正,從而獲得了人物分析的更好的方法,課堂教學獲得了雙效提高。

  三、否定與激勵評價策略的共生讓課堂教學更顯嚴謹和有效

  課堂評價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糾偏指錯的重要方式,也是課堂教學的過渡點和引導點。新課程標準提出要進行激勵性和發展性評價,讓部分教師片面的放棄了否定性評價。從中學語文的學科特點來看,學生對細節的感悟、對人物性格的分析等都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有些認知不夠全面不夠正確,如果教師不能及時的糾正,會影響教學目標的落實和學生的健康發展。在共生視域下,否定性評價策略和激勵性評價策略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合理的否定,才能進一步激勵學生認真思考和探究,也只有進行恰當的激勵,才能讓否定之後的學習獲得應有的效果。否定與激勵評價策略的共生讓課堂教學更嚴謹和有效。

  四、總結

  在共生視域下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中學語文教師要拓寬自己的視野,創設更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課堂教學相容幷包,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駱仕娣 單位:廣東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