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散文作品推薦三篇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巴金的散文作品三篇,供大家欣賞。

  巴金的散文作品推薦一:做一個戰士

  一個年輕的朋友寫信問我:“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回答他:“做一個戰士。”

  另一個朋友問我:“怎樣對付生活?”我仍舊答道,“做一個戰士。”

  《戰士頌》的作者曾經寫過這樣的話:

  我激盪在這綿綿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應該追逐這洪流,而且追過它,自己去造更廣、更深的洪流。

  我如果是一盞燈,這燈的用處便是照徹那多量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濤去洗滌海邊一切陳腐的積物。

  這一段話很恰當地寫出了戰士的心情。

  在這個時代,戰士是最需要的。但是這樣的戰士並不一定要持槍上戰場。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槍彈。他的武器還可以是知識、信仰和堅強的意志。他並不一定要流仇敵的血,卻能更有把握地致敵人的死命。

  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並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陽光,卻在暗夜裡燃起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驅散黑暗,這是戰士的任務。他不躲避黑暗,卻要面對黑暗,跟躲藏在陰影裡的魑魅、魍魎搏鬥。他要消滅它們而取得光明。戰士是不知道妥協的。他得不到光明便不會停止戰鬥。

  戰士是永遠年輕的。他不猶豫,不休息。他深入人叢中,找尋蒼蠅、毒蚊等等危害人類的東西。他不斷地攻擊它們,不肯與它們共同生存在一個天空下面。對於戰士,生活就是不停的戰鬥。他不是取得光明而生存,便是帶著滿身傷疤而死去。在戰鬥中力量只有增長,信仰只有加強。在戰鬥中給戰士指路的是“未來”,“未來”給人以希望和鼓舞。戰士永遠不會失去青春的活力。

  戰士是不知道灰心與絕望的。他甚至在失敗的廢墟上,還要堆起破碎的磚石重建九級寶塔。任何打擊都不能擊破戰士的意志。只有在死的時候他才閉上眼睛。

  戰士是不知道畏縮的。他的腳步很堅定。他看定目標,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絆腳石摔倒,沒有一種障礙能使他改變心思。假象絕不能迷住戰士的眼睛,支配戰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除非他死,人不能使他放棄工作。

  這便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戰士。這樣的戰士並不一定具有超人的能力。他是一個平凡的人。每個人都可以做戰士,只要他有決心。所以我用“做一個戰士”的話來激勵那些在彷徨、苦悶中的年輕朋友。

  巴金的散文作品推薦二:懷念蕭珊

  這些時候我住在朋友方的家裡。

  有一天我們吃過晚飯,雨已經住了,天空漸慚地開朗起來。傍晚的空氣很涼爽。方提議到公園去。

  “洋車!洋車!公園後門!”我們站在街口高聲叫道。

  一群車伕拖著車子跑過來,把我們包圍著。

  我們匆匆跳上兩部洋車,讓車伕拉起走了。

  我在車上坐定了,用安閒的眼光看車伕。我不覺吃了一驚。在我的眼前晃動著一個瘦小的背影。我的眼睛沒有錯。拉車的是一個小孩,我估計他的年紀還不到十四。

  “小孩兒,你今年多少歲?”我問道。

  “十五歲!”他很勇敢、很驕傲地回答,彷彿十五歲就達到成|人的年齡了。他拉起車子向前飛跑。他全身都是勁。

  “你拉車多久了?”我繼續問他。

  “半年多了,”小孩依舊驕傲地回答。

  “你一天拉得到多少錢?”

  “還了車租剩得下二十吊錢!”

  我知道二十吊錢就是四角錢。

  “二十吊錢,一個小孩兒,真不易!”拉著方的車子的中年車伕在旁邊發出讚歎了。

  “二十吊錢,你一家人夠用?你家裡有些什麼人?”方聽見小孩的答話,也感到興趣了,便這樣地問了一句。

  這一次小孩卻不作聲了,彷彿沒有聽見方的話似的。他為什麼不回答呢?我想大概有別的緣故,也許他不願意別人提這些事情,也許他沒有父親,也許連母親也沒有。

  “你父親有嗎?”方並不介意,繼續發問道。

  “沒有!”他很快地答道。

  “母親呢?”

  “沒有!”他短短地回答,聲音似乎很堅決,然而跟先前的顯然不同了。聲音裡漏出了一點痛苦來。我想他說的不一定是真話。

  “我有個妹子,”他好像實在忍不住了,不等我們問他,就自己說出來;“他把我妹子賣掉了。”

  我一聽這話馬上就明白這個“他”字指的是什麼人。我知道這個小孩的身世一定很悲慘。我說:“那麼你父親還在──”

  小孩不管我的話,只顧自己說下去:“他抽白麵,把我娘趕走了,妹子賣掉了,他一個人跑了。”

  這四句短短的話說出了一個家庭的慘劇。在一個人幼年所能碰到的不幸的遭遇中,這也是夠厲害的了。

  “有這麼狠的父親!”中年車伕慨嘆地說了。“你現在住在哪兒?”他一面拉車,一面和小孩談起話來。他時時安慰小孩說:“你慢慢兒拉,省點兒力氣,先生們不怪你。”

  “我就住在車廠裡面。一天花個一百子兒。剩下的存起來……做衣服。”

  “一百子兒”是兩角錢,他每天還可以存兩角。

  “這小孩兒真不易,還知道存錢做衣服。”中年車伕帶著讚歎的調子對我們說。以後他又問小孩:“你父親來看過你嗎?”

  “沒有,他不敢來!”小孩堅決地回答。雖是短短的幾個字,裡面含的怨氣卻很重。

  我們找不出話來了。對於這樣的問題我還沒有仔細思索過。在我知道了他的慘病的遭遇以後,我究竟應該拿什麼話勸他呢?

  中年車伕卻跟我們不同。他不加思索,就對小孩發表他的道德的見解:

  “小孩兒,聽我說。你現在很好了。他究竟是你的天倫。他來看你,你也該拿點錢給他用。”

  “我不給!我碰著他就要揍死他!”小孩毫不遲疑地答道,語氣非常強硬。我想不到一個小孩的仇恨會是這樣地深!他那聲音,他那態度……他的憤怒彷彿傳染到我的心上來了。我開始恨起他的父親來。

  中年車伕碰了一個釘子,也就不再開口了。兩部車子在北長街的馬路上滾著。

  我看不見那個小孩的臉,不知道他臉上的表情,但是從他剛才的話裡,我知道對於他另外有一個世界存在。沒有家,沒有愛,沒有溫暖,只有一根生活的鞭子在趕他。然而他能夠倔強!他能夠恨!他能夠用自己的兩隻手舉起生活的擔子,不害伯,不悲哀。他能夠做別的生在富裕的環境裡的小孩所不能夠做的事情,而且有著他們所不敢有的思想。

  生活畢竟是一個洪爐。它能夠鍛煉出這樣倔強的孩子來。甚至人世間最慘痛的遭遇也打不倒他。

  就在這個時候,車子到了公園的後門。我們下了車,付了車錢。我藉著燈光看小孩的臉。出乎我意料之外,它完全是一張平凡的臉,圓圓的,沒有一點特徵。但是當我的眼光無意地觸到他的眼光時,我就大大地吃驚了。這個世界裡存在著的一切,在他的眼裡都是不存在的。在那一對眼睛裡,我找不到承認任何權威的表示。我從沒有見過這麼驕傲、這麼倔強、這麼堅定的眼光。

  我們買了票走進公園,我還回過頭去看小孩,他正拉著一個新的乘客昂起頭跑開了。

  巴金的散文作品推薦三:“重進羅馬”的精神

  去年十一月十一日以後,許多人懷著恐懼與不安離開了上海。當時有一個年輕的朋友寫信給我,絕望地傾訴留在弧島的青年的苦悶。我想起了聖徒彼得的故事。

  據說羅馬的尼羅王屠殺基督教徒的時候,鬥獸場裡充滿了女人的哀號,烈火燒焦了綁在木樁上的傳教者的身體,耶穌的門徒老彼得聽從了信徒們的勸告,祕密地離開了羅馬城。彼得在路上忽然看見了耶穌基督的影子。他跪下去吶吶地問道:“主啊,你往哪裡去?”他聽見了耶穌的回答:“你拋棄了我的百姓,所以我到羅馬去,讓他們把我再一次釘在十字架上。”彼得感動地站起來。他拄著柺杖往回頭的路走去。他重進了羅馬城。在那裡他終於給人逮住,釘死在十字架上。

  綽號“黃銅鬍子”的尼羅王雖然用了火與劍,用了鐵釘和猛獸,也不能摧毀這種“重進羅馬”的精神。像這樣的故事正是孤島上的中國人應當牢牢記住的。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在這裡感到苦悶呢?固然在這裡到處都聽得見“到內地去”的呼聲,而且也有不少年輕人冒危險、忍辛苦離開了孤島。但是也有更多的人無法展翅遠飛,不得不留在這裡痛苦呻吟。他們把孤島看作人間地獄,擔心在這裡受到損害。我瞭解他們的心情。

  不用說,每個人都有權利呼吸自由的空氣,我們沒有理由干涉他們。對那些有翅膀的,就讓他們遠走高飛,我也無法阻止。但是對於羽毛殘缺或者羽毛尚未豐滿的,我應該勸他們不要在悲嘆中消磨光陰,因為他們並非真如他們自己所想象的那樣:比別的人更不幸,而且他們忘記了他們的肩上還有與別人的同樣重大的任務。固然可以使人呼吸自由空氣的內地是我們的地方,但是被視作黑暗地獄的孤島又何嘗不是我們的土地!一直到今天孤島還不曾被魔手捏在掌心裡,未必就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放棄?自由並不應當被視作天賜的東西。自由是有代價的。真正酷愛自由的人並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們要在沒有自由或者失去自由的地方創造自由,奪回自由。託瑪期·潘恩說得好:“不自由的地方才是我的祖國。”參加過北美合眾國獨立戰爭的潘恩是比誰都更瞭解自由的意義的。

  唯其失去自由,更需要人為它奪回自由。唯其黑暗,更需要人為它帶來光明。只要孤島不曾被中國人完全放棄,它終有得著自由、見到光明的一天。孤島比中國的任何地方都需要工作的人,而且在這裡做工作比在別處更多困難,這裡的工作者應當具有更大的勇氣、鎮靜、機智和毅力。工作的種類很多,它們的重要性並不減於在前線作戰。我們有什麼理由輕視孤島上的工作?我們平日責備失地的將士,那麼輪到我們來“守土”的時候,我們怎麼可以看輕我們的職責?撇開獨島的歷史不說,難道這四五百萬中國人居住的所在就是一塊不毛的瘠土?誰能說匆匆奔赴內地尋求自由,就比在重重包圍中沉默地冒險工作更有利於民族復興的偉業?反之,“重進羅馬”的精神倒是建立新中國的基石。這不是一句實話。我們在失地中已經見到了不少的這種精神的火花。這種精神不會消滅,中國不會滅亡,這是我們可以斷言的。

  因此住在孤島上的人,尤其是青年,應當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而興奮、振作,不要再陷入苦悶的泥淖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