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小河優美散文
故鄉是什麼?故鄉是樹的根,是水的源,是童年嬉戲的小河,是河邊盪鞦韆的垂柳。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家鄉的小河
白泥河,我小時候記憶中家鄉的一條綠色小河。你繞過沙丘,穿過草灘,悠悠碧水沿著寬闊的河道,緩緩流進家鄉的淖兒——巴漢淖。雖然沒有詩人寫過讚頌你的詩句,但我卻非常喜歡你。
遠遠望去,你彎彎曲曲,曲曲彎彎,猶如天邊飛來的一條長龍;你波光閃閃,寶石點點,好像一條用翡翠鑲就的飄帶;就在你的兩岸,來回滾動著白雲般星羅棋佈的牛羊。近處,碧樹叢叢,芳草青青,把河水映得一片碧盈盈。你嘩嘩流水的聲音,是一曲快樂的交響樂,給歡騰的草原增添了獨特的神韻。這時,我常常心曠神怡,拿著牧鞭,哼者歌,置身於一望無垠的青碧草原。在你清澈的懷中,憨厚、純樸的老農建起了魚塘。魚兒你追我趕,輕捷伶俐,往來翔遊。得意時,還吐出串串珍珠似的水泡,水泡飄飄忽忽地升到水面,頓時又化成微微的波紋。水底,還有許多美麗的貝殼,遊動的蝌蚪……,尤其是貝殼,有的像微型的玉扇,有的像彩蝶的翅膀,它們又常常引逗得我俯下身去撈揀。
清晨,我愛到你的身邊讀書。你的四周是那樣的恬靜,空氣是那樣的清鮮,朝霞映紅了你,也映紅了我。有時,我的聲音會引來群群鳥兒,同我對答和應,我感到是那樣的舒暢。傍晚,我愛到你的身邊散步。那杜鵑啼血般的晚霞和形態各異的火燒雲倒映在水中,給你又增添了一道道分外絢麗多姿的色彩,吸引著我駐足觀賞,讓我產生許多遐想。
白泥河,我記憶中明淨晶瑩的小河。你是柔軟的輕紗,你是無暇的翡翠。你曾伴著我讀書、散步,你曾美化了我的家鄉,你更養育了這裡一代代勤勞、善良的村民。
如今,我用渴望的目光,四處尋覓被丟失的景象。你不見了,躲得無影無蹤。多少次,我在回鄉的途中,甚至在睡夢中把你苦苦搜尋,卻杳無音訊。那高聳的煙囪,林立的廠房,然而讓我目不暇給。我的家鄉小河,我生命中的綠色小河!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白泥河——我怎麼也找不到你呢?
:家鄉的小河
我的故鄉是一個四十多戶的小村莊,呈東西走向,農戶三五成群,錯落有致,自抱成團。從一個門洞進去,拐彎抹角,好幾戶人家便串在一起。小河是村子的主動脈,靠路南靜臥在村子中間,村民們以河水相隔,對岸居住,河南岸隔兩三個門洞便有一座簡易的石板橋,橋兩邊擺著無形無狀的石塊,是人們歇腳洗涮的寶地。
小河的根紮在村西,三面都是坡地,中間是沼澤,像半個環兒擁著,外圍蘆葦盪漾,裡邊雜草叢生,風吹著,蛙鳴著,鳥叫著,藍天白雲,天籟和諧,而這泉水就在這兒安然如嬰的汩汩而出了,而且終年不斷。由於季節的變換,泉水愛大則大,愛小則小,溢滿了總要有個出路,因此泉水順勢而下,翻起凹處的青草,滑過低處的碎石,飛濺起白色的浪花,一路跌跌撞撞向東流去,流出或寬或窄或深或淺的河床,形成了天然的小河。當然,此時泉水也因此換了名字,被人們喚作河水了。
我家住在村子中間路南的小衚衕裡,大門坐東朝西。油漆斑駁的大門上,歲月消退了門神壁畫,鏽蝕了鐵環拉手,略微前伸的房簷上長滿了茸茸的青苔。老式的四合院裡,半院子蓬勃蔥蘢的葡萄架搭起的溫馨,兩棵葫蘆頭棗樹蓬起的快樂,一臺破舊的紡花車抽出的幸福,一張老織布機編織的夢想,都在我的心靈深處打上了永不磨滅的烙印。在那間低矮的廚房裡,母親辛苦一天的農耕以後,還要用微不足道的粗糧做著一日三餐,縷縷炊煙是母親的魂;昏暗的煤油燈下,母親拖著疲憊的身軀,為我們縫製著冬天的棉,夏天的單,件件是慈母的心。門外那長長的衚衕裡,印著母親踩著三寸金蓮到河邊提水的身影,小河的水瘦了,我們長大了。
初春,布穀鳥的第一聲報春,便把昏睡一冬的小河弄睡了,河面的薄冰“咔咔嚓嚓”,悶了一冬的魚兒跳出水面吐出一串串泡泡,小蝦逆流直上順流而下往返不息,螃蟹橫著身子順著石頭縫爬上來,凸出好奇的眼睛張望著河柳,河槐,滿眼的嫩綠,使它嚮往著令人陶醉的春天。
夏天,驕陽似火,赤日炎炎,河邊是人們納涼的好去處。辛勤勞作的人們收工了,小河用徹骨的清涼,擁抱一個個汗水淋漓的身軀,拂去人們一身的疲勞和汗水。孩子們放學回來,一個扎猛投進小河,泡得白而軟的小腳丫,在光光滑滑的鵝卵石上,印下了童年彩虹般的夢想。中午,村姑呼朋喚伴提了籃子拿了棒槌到河邊洗衣,棒槌悠悠,私房話竊竊,不時羞紅了少女的臉龐。河邊的柳樹下,村嫂拿了鞋底,悠閒自得的哼著:“……手拿呀哈麻繩呀哈和針錐呀哈,趁著閒空納鞋底兒,納呀麼納鞋底兒……”老人搖著蒲扇,拉著家常,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
秋天,小河更加成熟嫵媚。秋高氣爽,穀子低下了頭,高粱漲紅臉,玉米披上了霞衣,豐收的喜悅給小河鍍上一層金光。一陣微風拂過,波光粼粼,落葉飄下來,灑在河面上,小河像穿上了盛裝,覓食的小魚追逐著落葉,秋蟲兒唧唧,小鳥兒啾啾,在小河身旁委婉地歌唱。
就這樣,冬去春來四季輪迴,小河用她的無私和善良孕育著我的故鄉。天因她而藍,地因她而沃,田園五穀因她而豐收,雞鴨豬羊因她而茁壯。然而,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大隊民工,肩抬籮筐,手揮鐵鍬,在小河的南側修了條名叫“萬金渠”的大河,冒犯了小河的根,泉水生氣了,不再有靈性了,小河也失去了往日的歡樂,淚水一滴一滴,似哭泣,似控訴。幾年過去了,人們建房填土,把小河的根徹底掩埋了,小河的淚也幹了,只留下乾枯的河床在嘆息……
親愛的小河,在您翻轉的旋渦中,深藏著我苦澀童年的夢幻;在您激起的浪花上,綻放著我童年的芬芳。您純潔,您無私,您慈祥,您善良,您用自己的畢生精力默默地奉獻著一切,乃至獻出了寶貴的身軀。您如一首清麗的小詩,意蘊深遠,溫馨而親切,您如一篇優美的散文,行文曲折,令人蕩氣迴腸。然而,您也如我的母親,從來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只有人們吸不盡的乳汁,在那二三百人的小村莊乃出一茬茬金童玉女,有的飛出去了,有的仍然在回味你的教誨,守候在你木乃伊般的的身旁。
故鄉的小河啊,您是一張臉譜,您是一尊母親的雕像!如果歲月能夠倒流,我一定會回到您的身旁,為您拭去腮邊的淚,療好您心中的傷。我要為你飛架彩虹,讓您重現當年風采,唱著歌兒彈著琴絃“叮咚叮咚”響……
:故鄉的小河
彎彎的月亮下,一條小河靜靜地流淌著。老家的小河,隔著光陰,悠悠地唱著阿婆的歌謠,像一個黑影,咻咻地嗅著,循著原路,闖進黑夜的鄉愁中。
小河,在曠之野,在天之藍。
老家的小河,河面窄窄的,不足五米寬,清澈見底的河水常年不息地流著。河面像一面鏡子,風起時,河水微微地漣漪,呢喃了一河釅釅的繾綣。河底水草豐盈,涉水,不經意的,水草就纏住了腳踝。小河裡的魚,極其的鮮美,有河鯽魚,喬白魚,竄條魚,還有一些小小的蝦米,魚兒和小蝦在水草中自由地遊弋。藏在水草密處的是密密匝匝的河螺。河螺沒有田螺大,尾部尖尖的,田螺個頭大,但是田螺的味道卻是稍微遜於河螺。兩岸的草木葳蕤,細瘦的竹子間雜在蘆葦叢中,紫薇花,野薔薇懷擁在一簇,繁葩密綴,顧盼生姿。
小河於村裡的阿婆而言,是生衍不息的希望。在那個饑荒的年代,到處是一派荒涼的景象。獨有小河的兩岸,綠草萋萋,村民們挖草根,吃野菜。依賴著這一片豐饒的草地度過了艱難的歲月。
流年裡的光陰仿若一塊舊鐵,慢慢地生成了綠鏽,而故鄉的小河,恰若一塊金子,日子越久,反而愈發的亮起來。
紫薇花花開河岸,河水上漲,迎來了漫長的暑假。夏天,祖母愛喝小酒,愛用河蟹,小蝦下酒。清晨,氣溫比較涼爽,我約上幾個夥伴,帶著小桶和漁網。上游的村婦洗衣淘米,我們在橋底下,網河裡的小魚。石橋上三三兩兩的村民荷鋤下地做農活,偶爾還有牛兒踢踢踏踏的聲音迴響在橋底下。橋旁邊有一棵年歲已久的柳樹,樹幹虯髯,柳枝倒垂在河中。清風拂過,柳葉在河水裡隨波婆娑,蕩起一圈圈魚鱗般的波紋。魚兒在河底忽而孤單地遊蕩,忽而一群遊戲水中。我們跳入河中,頭天下午,我們就在河底放上了幾個編織袋,袋子裡撒了一些死了的小魚,麻繩隨意地捆綁著袋口。河蟹比較愚笨,聞著魚腥味進編織袋,卻絕對不知道自己爬出來。我們撈起水裡的編織袋,袋子裡總會有數只小小的河蟹爬動著。河蟹的顏色橘黃,呈方圓性,四肢長著濃濃的細毛,河蟹也會用螯足夾人,我們用手死死地鉗住河蟹的前足和後足之間的空隙處,然後扔進裝滿水的桶裡,河蟹驚慌失措,藏匿在桶底一動不動的。而此時撿河螺的夥伴們,早已撈了滿滿一小桶的螺螄。他們勻出一部分的河螺,放進我的桶內。太陽照在洗衣的石埠頭上,洗衣的村婦逐漸的少了。盛夏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射在我們的身上,河水沸熱,冒起了白煙。白鳥躲在蘆葦叢間,咕咕直叫。不遠處就是我們的瓜地,據說沙地種出來的西瓜格外的脆而甜。我們飛速地爬上岸,直奔瓜地。慌不迭地挑一個西瓜,爬上了岸邊的柳樹上,蟬熱不住了,喘著氣聒噪。空氣裡的熱浪一層又一層撲上來。河風裹著河水的腥味,吹亂我們的頭髮。西瓜黏黏的甜味剎那間消除了酷暑。我們抹了抹嘴,拎著小桶滿載而歸。
勞累了一天的牛兒,終於得以休憩。傍晚時分,我們牽著牛兒,散放在小河的兩岸,牛兒溫馴地吃著草兒,我們一個個撲通跳入河中,河水淹沒了我們的膝蓋,我們學著狗爬式,在水裡撲稜著河水。等到牛兒吃飽,我們拉著牛兒下水,刷洗牛身上厚厚的泥巴。牛兒在水裡不停的轉著圓圈,不一會兒,河水變得渾濁。天色近晚,不遠的村莊炊煙裊繞,風裡傳來了母親叫喚回家的聲音,我們騎上牛兒,踩著田埂晃晃悠悠地行走在暮色裡。
海子說;蘆花叢中,村莊是一隻白色的小船。那麼,蘆花叢中的小河呢?秋日的天空下,蘆葦花像老朋友般光顧了小河的兩岸。“江水青雲挹,蘆花白雪飄。”蘆花飛舞的時節,一蓬蓬一簇簇一片片潔白的蘆花,清雅飄逸,風舞翩躚,像是凝出了一把把的詩意氤氳在空中。野菊他鄉酒,蘆花滿眼秋。小河安靜地躺著,阿婆帶著我們割著蘆花。鄉下人把蘆花綁成掃把,趕在中秋前夕的廟會上賣上幾個錢,添置家裡的油鹽等生活用品。宋人張一齋寫道“忘卻蘆花從裡宿,起來誤作雪天吟。”我們歡喜地睡在蘆花裡,煙青色的天空,阿婆嘟囔的聲音如同耳語。“很久以前,一個小女孩長得非常得漂亮,肌膚就像蘆花一樣白皙。她的父親遠在他鄉做生意,她與母親相依為命。小女孩八歲那年,母親生重病死了,不久父親新娶進了後孃。後孃有一個和女孩一樣大小的兒子。後孃十分疼愛自己的兒子,自從父親出門做生意去後,後孃從來不給女孩吃米飯,小女孩吃的是菜葉子煮著糠,後孃還時常鞭打著小女孩下地做粗活。而後娘和她自己的兒子整天地躺在家裡,每天吃喝玩樂。一年秋天,後孃吩咐女孩把田裡的棉花摘回家後,又吩咐女孩到河邊割了許多蘆花。寒冷的冬天到了,後孃和她的兒子穿著厚實的棉襖烤著火。小女孩穿著單薄的棉衣在雪地裡拾柴火,棉衣夾層裡裹著的是蘆花,蘆花怎麼能抵抗寒冷呢。小女孩哆嗦著,冷死在雪地。她的魂飄著空中,化作了白鳥,小女孩想念父親,她啼哭著,啼出了一滴鮮紅的血。至今,白鳥長長的嘴角都有一撮紅色。“阿婆的故事令人遐想無邊,風動,蘆花如迴雪清揚,叫人心旌搖盪。蘆花叢裡,一隻如雪的白鳥,在空中盤旋著,盤旋著。
多少年沒有去看望老家的小河了,故鄉的小河,與我坐忘於光陰的兩岸。想念小河,只能趁著薄醉,對著月兒,一壺清茶,染綠了時光,隔著一程山水,隔著光陰的蒼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