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月的優美散文

  月亮是一個聖潔的象徵!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月語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題記

  皓月千里,早秋夜裡吹過的晚風,透著些許涼意。憑欄獨倚高樓,放眼盡是都市裡燈紅酒綠。恍惚間年華里走過的紅塵點點,被記憶的心線牽引著來到我的跟前。那些歲月流淌過後留下的痕跡,彷彿電影般歷歷眼前,糾纏在我的現在和往昔之間。昨日的故事變成了思念,路過的風景已不復當年。曾經幻想過對生活和愛情的嚮往,只剩得月光下的獨自感傷和無奈。

  月光如洗,倒映在撫河故道中的一彎新月,明亮而安詳,夾雜在都市的人間煙火間,更襯托出潔淨的美麗。微風輕拂過的柔波,盪漾起漣漪,像極了微笑的臉,與這清風明月有了一場美好的遇見。相遇是緣,在千迴百轉的人生中,遇見懂得自己的人更是最美的緣。我們都在時光的河流中尋找未知的你,在旅途中經歷著相聚別離,途中的歡笑淚水冷暖自知,留下許多情深緣淺的印記。人生難得一知己,所謂懂得,即是在不言語間,一眼也能讀出你的歡笑和委屈。

  月籠輕紗,把四周景緻照耀得如夢如幻。朦朧的遠山,彷彿昨日裡的故事忽明忽暗,交織在柔美的月色中,暈開了一朵心事的蓮。古往今來相愛過的人,都彷彿上輩子就已經遇見,似曾相識心有靈犀,今生的相遇不過是久別之後的重逢。還記得那一場相逢,彷彿與你早有了默契,兩地工作的我們不常在一起,心裡都默默的牽掛對方,雖然不在身旁,卻時刻感覺到對方的存在。彼時,花前有我們徘徊的身影,月下見證過愛的篇章。總以為相愛的人不會分開,卻還是留下一場曲終人散的結局。這冥冥之中遇見的緣,究竟該怎樣的開始,才能在三生石上寫下不變的傳奇?

  月滿西樓,照進我偏安的一隅,寂靜的房間,還在清冷中守候一場歡顏。夢裡花開夢裡落,相聚離別幾度痴,在似水的年華里,總有一些時光為我們綻放開,在執著的路上,也會留下傷痛和蒼白的記憶。時光無言而心有言,走在歲月的時光裡,我們常常在經歷著開始和結局。每一次的相遇都那麼可遇不可求,那麼想用心去呵護,卻也常常在無意間,漸漸走成了陌路。如果不是因為我,愛是不是不會有傷痕?你是不是不用考慮這麼多現實的因素?看著你憂傷的臉,幾乎落淚的樣子,我如此的心疼。你還是那個你,那個我所熟悉的你,善良寧靜,一如這皎潔的明月,照亮過我黑色的天空。

  “月上柳梢,茶涼言盡,人生不過是午後到黃昏的距離”徐志摩先生如此感嘆人生的短暫。際遇的不同,有人在匆忙中遇見了花開,收穫了果實,也有人落寞了一生,至死都未停歇過追尋的腳步。人海茫茫,遇見那個懂你的人是何等的幸福。 懂你的人會用心領會你的感受,一個眼神,一個點頭,便理解了你的歡喜或者失落。懂你的人對你無所求,即使所有的珍惜換不回一場在意,仍會在走不進去世界,留下微笑的祝福。我們都是紅塵裡的過客,一路擁有也在一路失去。時光不會為誰停留,再美的故事也會凋落在時光中,殘留下滿地的落花,蔓延在無邊的思念裡,再也回不去了。

  二:月

  我向來喜愛夜裡清輝一片。每當這樣的時候,我會不由得望著夜空靜靜遐思,久久入神入定。

  我喜歡這樣的時刻,喜歡一個人遙望夜空——有時人多了才孤獨呢。在安靜的月光下面,偌大的空間裡,我可以思,也可以不思,我可以搜尋天空裡的星辰和夜色裡能打動我的景緻,也可以漫無目的——其實,我最喜歡這種漫無目的的隨意了。我不喝酒,當然不會“舉杯邀明月”。即使喜歡喝酒,我也不會嬌情得端一酒杯,對月亮說,你是我的知己了。可是,“對影成三人”的孤獨和沉靜我卻是有所體會的,或許,這種感覺正是我所喜歡的吧。

  也正是因了這種心境吧,我喜歡的月不能太明,須讓夜蒙著薄紗,讓夜喧囂不起來,只剩下平和。如果讓這個朦朧的世界再添上一點風,月和影都輕輕搖動起來,那月就不光平和,而且還是詩了。我喜歡在這種古典的氛圍裡,心裡吟唱著歌,享受著這世外的清新。對啊,這個夜是多麼清新,多麼美!所以,我習慣稱月,或者稱月兒,我不喜歡叫她月亮,似乎覺得這月的嫵媚,這月的輕柔會因這亮字而毀損。

  月兒因為靜默著,所以她是冷的。我喜歡她的冷——她冷冷地掛在高空,任憑世界風雲變幻,自顧保持著她的威儀,她的高度。她彈唱著她傳說一般的心曲,到動情處,往往落下幾滴清淚。她的曲子太過清涼,夜宿的鳥兒會用低迴的夢囈應答。她高高地立在九天之上,始終不低頭諂媚追慕者的眼睛。她總是清輝滿天滿地,朦朦朧朧像含情的聖女,卻真真實實,毫不掩瑕。或許真有瑕呢,可她還是願意真實——有人說她愁心一片,她冷豔地一笑;有人道她“長向別時圓”,她也是冷豔地一笑;有人借她寄託相思,她還是一笑而已……

  我喜歡她冷豔中的真實,喜歡她冷豔中的高貴。我不喜歡星星。星星也有足夠的高度,也有足夠的亮度,甚至大多都超過了月兒,可是她們卻搔首弄姿,擠眉弄眼,為了爭搶寵幸,拼命施展手段。星星是美的,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美的基礎,才讓她有了爭寵的願望和信心。可是說到底,她是不美的,更是不自信的,她的諂媚毀了她的靈魂。

  而月兒擁有最美麗的靈魂。她高貴,她端莊,她美善。她有著像她發出的光一樣的柔情,有著像她自己一樣透明的真實,有著美麗夜色催生出的詩意和靈感,還有她敏感的藝術感染力……

  我喜歡她從不爽約,永遠值守的認真、執著。為了她的心靈的聲音,為了她的夢想和職責,她每晚必然出現在天穹,不管前面是否有云層阻隔,是否有雨雪的肆虐。她高站在天宇之上,堅守著她本真的心靈。她不怕被遮擋,她知道只要她的心在,一切都有意義。因此,她十分快活。她的生命其實並不僅是皎潔的——不僅皎潔,而且多彩!

  她有夢!因為有夢,她的生命帶上了夢的奇異和絢麗的色彩。她披掛著這夢的綵衣在風中飄搖,思接星宇之外,百世之後。她常感造物的神奇,亦有志於這神奇的事業,也領受過感恩與創造帶給她的欣悅。她的夢是深重的,更是甜蜜蜜的。

  她有她的愛。她把這整個世界都裝進了她的心,那是她的理想,是她幸福的源泉。在她的心裡,還深藏著一塊特別的區域,那裡有她的倚靠,有她的牽掛。在那裡,聚積了她多情的浪漫和熱烈的溫度。當我凝視她的眼,靜靜聆聽她的歌,我幸福地感受到了她的羞赧和可愛。她有時會輕閉起眼睛,或者躲閃進薄薄的雲層,或者,她甚至會聳肩、側身,有時還失去了身形,讓我不免著急……當我在夜黑裡因恐懼而疲憊的時候,我偶然又在天邊看到了那道亮閃閃的蛾眉。月兒,她其實就是最可愛的安琪兒。

  在我被月兒的溫情陶醉了的時候,我知道,這片清輝應該屬於我。

  三:月亮

  在我心裡,月亮是一個聖潔的象徵,她像聖母,散發著柔和的光,光中還帶著幾分神祕。每次看月亮,心中便覺得得到了心的寧靜。

  古人對月有著別樣的情懷,詩仙李白就寫過許多有關“月”的詩句。自斟自酌時,他會發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感嘆;遠在他鄉時,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得知朋友被貶,他會對朋友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在他筆下有無數個明月,有無數個感慨。

  然而,不只是李白,其他詩人也喜歡月亮。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思鄉、思人、悲傷的代名詞。宋朝的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就寫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唐朝詩人李商隱在思妻之時寫下了“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詩句。浪漫風流的唐後主李煜在國破後也發出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嘆。王昌齡在邊塞衛國之時,寫出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壯志豪言。

  在各位詩人的筆下,月的形態無不各具風韻。

  現實生活中,也許是因為種種詩句,人們對月亮就只有淒涼的感覺,但我不是。我認為月亮是美的,是安適的。我喜歡各種月亮,因為我覺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覺得夜晚,哪裡有月亮,哪裡就美。我喜歡“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景象。我愛“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意境。我欣賞“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和諧”……

  仔細想想,月亮難道不像我們人嗎?不同的環境下,月亮也會有不同的形態,不同的思考。中秋節時,她快樂顯出滿月,秋風瑟瑟,她會傷心,顯出細細的月牙兒。但無論怎樣,月亮從沒消失。她堅持每天出來,帶給人們快樂與悲傷。月是有生命的,她比人類更長久。仔細想想,月亮難道不像我們人類嗎?她會快樂,會顯出滿月,她會傷心,會顯出殘月。月亮這種做法難道不是一種如黛玉般不加掩飾的真實嗎?月滿固然美麗,她時而的殘缺也不失為一種風韻啊!人生難道不應該如此嗎?我記得有位偉人說過:“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這難道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嗎?

  朋友,請在有限的生命中,發揮出無限的價值吧!

  朋友,請摘下臉上的面具,以自己真實的心去面對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