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數學手抄報
不會畫數學手抄報的圖片?也不知道要寫什麼內容?沒關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百鳥歸巢圖
畫的標題中說是“百鳥”;題詩中卻不見“百”字蹤影,似乎只管數鳥兒有多少隻: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數到八就結束,開始發表感想了。畫中的鳥兒,究竟是100只呢,還是8只?
要解開這個謎,可以把詩中關於鳥兒只數的數字寫成一行:
1 1 3 4 5 6 7 8
這些數合在一起,與100有沒有關係呢?
通過觀察,發現可以用這些陣列成一個算式,計算結果恰好等於100:
1+1+3×4+5×6+7×8=100。
原來,詩中的第二句不能讀成“三、四、五、六、七、八隻”,而應該讀成
三四、五六、七八隻。
其中的“三四”、“五六”、“七八”,都是兩數相乘,得數分別是12、30和56。連同上句的1只、又1只,全部加起來,隱含著總數是“百”。
天生一隻又一隻,
三四五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
啄盡人間千萬石。
圖一
圖二
圖三
2:詩詞裡的數學
宋代邵雍是數理大家,寫過一首朗朗上口的數字詩,描寫一路的景物,全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用數字反映遠近、村落、亭臺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也是我們小時候可能就聽說過的一首詩,讓人難忘啊。
明代林和靖寫的一首雪梅詩,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的數量詞寫成。讀後就好像身臨雪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妙趣橫生。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梅中都不見。
清代紀曉嵐是著名的才子,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天在江上看見一條漁船蕩槳而來,就叫紀曉嵐以漁為題作詩一首,要求在詩中用上十個“一”字。紀曉嵐很快吟出一首: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無獨有偶,清代的女詩人何佩玉擅長作數字詩,也連用了十個“一”,生動地勾畫了一幅高僧晚歸圖:
一花一柳一點磯,一抹斜陽一鳥飛。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黃葉一僧歸。
北宋王安石關心民生疾苦,看北宋王朝很多虛設的官員,飽食終日,於是寫道: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家千鍾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把他們比作麻雀,形象了地諷刺了他們貪汙腐敗、反對變法的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