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簡筆插圖

  手抄報是一種富於創意、發揮性強、有很大拓展空間、最能體現學生個性的學習形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手抄報參考圖片***1***

  手抄報參考圖片***2***

  手抄報參考圖片***3***

  手抄報參考圖片***4***

  手抄報參考圖片***5***

  手抄報參考圖片***6***

  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成語故事

  【成語】: 兔死狐悲

  【拼音】: tù sǐ hú bēi

  【解釋】: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成語故事】:

  “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泣”。這個成語,原出自《宋史·李全傳》。後又見於《元曲選·無名氏<賺蒯通>四》。

  南宋時期,處在金朝統治下的山東農民,紛紛掀起抗金斗爭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楊安兒、李全等領導的幾支紅襖軍。

  起義軍遭到金軍的鎮壓,楊安兒犧牲。楊安兒的妹妹楊妙真***號四娘子***率領起義軍從益都轉移到莒縣,繼續鬥爭。後來楊妙真和李全結為夫妻,兩支部隊匯合。公元1218年,他們投附宋朝,駐紮在楚州***現在江蘇省淮安縣***。此後,李全抱有發展個人實力、割據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軍包圍,城破投降。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領兵進攻楚州,楊妙真派人去爭取夏全,對夏全說:“你不也是從山東率眾歸附宋朝的嗎?如今你卻帶兵來攻打我們。打個比方說,狐狸死了,兔子感到悲傷哭泣;如果李全滅亡了,難道獨有你夏全能生存嗎***原文是‘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希望將軍和我們團結起來。”夏全同意了。

  往後,《元曲選·無名氏<賺蒯通>四》裡說:“今日油烹蒯徹,正所謂兔死狐悲。”

  後來,人們引用“兔死狐悲”這個成語,來比喻因同類的死亡或失敗而感到悲傷。現在多用於貶義。

  二、寓言故事

  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在他年輕時,曾有過這麼一段故事。

  那時的張良還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來到一座橋上,對面走過來一個衣衫破舊的老頭。那老頭走到張良身邊時,忽然脫下腳上的破鞋子丟到橋下,還對張良說:“去,把鞋給我撿回來!”張良當時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氣,覺得老頭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幾下。可是他又看到老頭年歲很大,便只好忍著氣下橋給老頭撿回了鞋子。誰知這老頭得寸進尺,竟然把腳一伸,吩咐說:“給我穿上!”張良更覺得奇怪,簡直是莫名其妙。儘管張良已很有些生氣,但他想了想,還是決定乾脆幫忙就幫到底,他還是跪下身來幫老頭將鞋子穿上了。

  老頭穿好鞋,跺跺腳,哈哈笑著揚長而去。張良看著頭也不回、連一聲道謝都沒有的老頭的背影,正在納悶,忽見老頭轉身又回來了。他對張良說:“小夥子,我看你有深造的價值。這樣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這兒來等我。”張良深感玄妙,就誠懇地跪拜說:“謝謝老先生,願聽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張良就來到橋頭,只見老頭已經先在橋頭等候。他見到張良,很生氣地責備張良說:“同老年人約會還遲到,這像什麼話呢?”說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幾步,又回頭對張良說:“過5天早上再會吧。”

  張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來。

  到第5天,天剛矇矇亮,張良就來到了橋上,可沒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看見張良,老頭這回可是聲色俱厲地責罵道:“為什麼又遲到呢?實在是太不像話了!”說完,十分生氣地一甩手就走了。臨了依然丟下一句話,“還是再過5天,你早早就來吧。”

  張良慚愧不已。又過了5天,張良剛剛躺下睡了一會,還不到半夜,就摸黑趕到橋頭,他不能再讓老頭生氣了。過了一會兒,老頭來了,見張良早已在橋頭等候,他滿臉高興地說:“就應該這樣啊!”然後,老頭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交給張良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幫助君王治國平天下了。”說完,老頭飄然而去,還沒等張良會過神來,老頭已沒了蹤影。

  等到天亮,張良開啟手中的書,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得到的是《太公兵法》,這可是天下早已失傳的極其珍貴的書呀,張良驚異不已。

  從此後,張良捧著《太公兵法》日夜攻讀,勤奮鑽研。後來真的成了大軍事家,做了劉邦的得力助手,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勳,名噪一時,功蓋天下。

  張良能寬容待人,至誠守信,做事勤勉,所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這也告訴我們,一個人加強自我修養是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