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教學離不開教學反思。老師要怎麼寫教學反思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兩個班數學科任。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慾。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

  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瞭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內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並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雖然一年級教學內容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於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是舊知識,因此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為“新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採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遊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遊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遊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於學。

  三、及時作好教後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篇二

  第一次改行教數學,當我拿到數學課本時,最初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學生觀察貓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態,再讓學生戴上小貓的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2+6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麼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當時特別高興,就藉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絡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後,佈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中。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篇三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學生剛剛入學,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學生家庭及學生智力存在差異,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對教材的鑽研深度還不是很透徹,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掌握規律還不是很明瞭,對學生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夠理想。因此,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要做到:

  一、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找規律;動物拼圖;我當小醫生等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解放學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創造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

  二、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1、備課。要認真鑽研《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積極參與,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為學好數學邁出堅實的一步。

  2及時複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樣就能改變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短處。

  3努力構建知識網路。要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使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這樣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可能。

  3、批改作業。

  要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進行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要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詢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後,可給滿分,要養成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要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4、注理對後進生的輔導。

  對後進生,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度卷中,要增加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不再作為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要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錯誤較多的型別依法進行講解。希望通過這一改變,以期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的。閱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2、“走出去,請進來”。到其他學校聽課,自己上公開課,大家交流、討論: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各種適宜的、開放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明確方向,促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