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初中孩子溝通
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就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很多同學,都是在初中時代就確立自己的優勢,打下很好的數理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高中就會越來越突出。下面小編整理了和初中孩子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和初中孩子溝通的方法01
1、家長要與時俱進
現在的孩子,通過多方渠道,如海綿吸水一樣吸收來自各方各面的資訊、知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談吐間也會蹦出許多新名詞。然而對這些新名詞家長又瞭解多少呢?不瞭解孩子的語言和想法,家長又怎麼能有效的和孩子溝通呢?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要與時俱進。多關心時事新聞,多看時尚雜誌,知道孩子喜歡的歌星名字,知道重大的體育比賽,知道如何上網,知道當下的流行詞彙等等。這些既能豐富和提高自己又能拉近和子女之間的距離,何樂而不為呢?
2、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
在與孩子溝通的建議中家長聽到最多的就是要尊重孩子。可是聽的最多是否真正做到了呢?尊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應該是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係,而絕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關係。父母在與子女交流溝通時應“多建議、少命令”充分尊重他們,並使子女能在心理上感受到。遇到事情不要一味的用命令的語氣如必須,馬上,一定等等,而要用商量,探討式的語氣如,能不能,好不好之類的。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尊重我的,把我當大人看待。雖然用“必須”“馬上”等命令式的語氣,孩子也可能會做,但其心理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3、家長要懂得傾聽
這一點許多家長知道卻沒有做到。他們更多的是讓孩子聽自己說,說自己小時候的事,說自己養育孩子是多麼的不容易等等,他們很少耐心用心的聽孩子在說什麼。想想看,如果父母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又怎麼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呢?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應是雙向性的,是互動的,是家長與孩子的無障礙的充分交流。在溝通時,要留有時間讓孩子講話,當孩子和你談問題時,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動作,應該眼神注視著孩子,認真地傾聽孩子的說話,在心平氣和、相互理解氣氛中,以交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一旦孩子把家長作為傾訴物件,就意味著把你當作同學、朋友了,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拉近了,交流溝通也就自然順暢了,對孩子健康正常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能防止這一時期的孩子產生早戀、網癮等行為。
4、家長應該提前瞭解該時期孩子的特點
正所謂“未雨綢繆”,家長應該提前瞭解孩子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容易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早的加以指導和預防,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如孩子在初一時身體發育異常迅速,尤其是性的發育。這時就要給孩子講解一些青春期衛生常識,讓孩子不至於感到手足無措。還有孩子應該怎樣認識對異性的感情等等。這些問題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的瞭解孩子的變化和想法,並及時的給予正確的引導。相信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發展都會很健康的。
5、家長要善於運用多種溝通渠道
孩子到了中學階段,已經有了比較強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時間相對減少,尤其是住校的孩子,雙方溝通機會更少。家長要創造儘可能多的溝通渠道。如週末和假期是家長與孩子的重要溝通機會,家長應迴避應酬、減少工作,儘可能與孩子一起,聊天、看電視、聽音樂、上網,出遊等,都是溝通的有效形式。此外,不要忽視電話的作用,與住校的孩子臨睡前通個電話,相互問候一聲,是家長與孩子都能感受的一件很愉快事;很多不方便當面和孩子說的話,還可以通過發簡訊的形式將自己的關愛傳遞給孩子。
和初中孩子溝通的方法02
1.要達到良好的溝通,父母溫和的態度很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父母只有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愛和溫暖,才能使孩子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達到孩子願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蠻的方式打孩子,就會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為,最終只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打出一個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二是打出一個窩囊廢,他見了誰都害怕。這是家長願意看到的結果嗎?當然不是,所以還是要與孩子講道理,以理服人。
2.和孩子交流時要多傾聽、少說話。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總是自己說讓孩子聽,特別是當孩子在某一個問題上申訴時,家長就以翅膀長硬了為理由,堵住了孩子說話的機會,而這樣的交流,實際上是家長給自己設定了與孩子溝通的障礙。如果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就應當多讓孩子說,既算是孩子真的犯了錯誤,父母也要靜下心來,以同情與認同的態度,站在孩子的立場讓他傾訴,不要打斷孩子的說話,加插自己的意見與批評,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發後,煩惱自然就會消失一半。這樣做不但可增進親子溝通的感情,也可以讓孩子明白,當遇到任何煩惱時,回到家裡都會得到父母的體諒和支援。這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當然,孩子也更願意在這種安全感中多與父母交談和溝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傾訴給父母。
3.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們的生活,只希望父母充當顧問或支援才的角色,過多的干涉他們會有一種被監督的感覺,認為失去了自由,便會產生一種不滿情緒,就會躲避家長,併產生隔閡。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設計去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實現自己的願望。
4.父母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首先要把孩子看著是自由、獨立、完整、有獨特個性、人格和尊嚴的人。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報負和志向;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判斷及個人的意願。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父母尊重孩子才會激起孩子的自尊。人性最大的悲哀是缺乏自尊。自尊是一個人靈魂中偉大的槓桿,沒有尊嚴的人等於是一具軀殼。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才能獲得外界對他的尊重。
5.父母要與時俱進,講究教育的藝術。我們經常遇到一些苦惱的家長,殫精竭慮,什麼招都用了,孩子就是不聽話。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家長落伍了。現今社會是個多元的時代,孩子面前的誘惑很多,從客觀上講教育的難度確實是增大了,但我們的家長沒有與時俱進努力學習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國有70%的家長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養育孩子方面的知識,使用的方法多是上一代養育方法的延續,有的則是一成不變的方法來培育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難免在教育孩子時力不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