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的溝通是合作的前提作文
良好的溝通是需要一些前提的。以下是幾篇有關,歡迎大家閱讀。
1:平等不等於公平
在小學老師給大家分過糖後,你是否會想,他手裡的蘋果味比我這桃子的好?在中學老師發給讀物後,你是否會想,他手裡的科技書比我這漫畫書好?在單位分過米油後,你是否會想,他手裡的米我更需要?
或許,生活中你有太多太多類似的問題。就像兩個孩子分橙子,在一人分得一半後,一個孩子卻只取肉,一個孩子卻只取皮,剩下的都浪費了。在他們以為一人一半平等地分過之後應該是公平的,其實,並不盡然。有時候,平等不等於公平。在分糖分書時,可能兩個人彼此看著對方手裡的東西,都在想:我更需要他手裡那個。可是,為什麼不在分物之前,彼此相互溝通討論後,在作出相應的決定呢?雖然兩個人彼此都認為這樣分是平等的,可是彼此並沒有取得自己需要最大化,所以並不公平。
這些事情,雖然人們在精神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公平待遇”,物質上的量也都平等,但是物質上的質卻不盡公平。這是缺乏溝通、管理不完善的表現。在做生意時,商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個大並不是指得到的最大,而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的需求。因此,交易前總會多次地商討溝通以賺取最大利益,彼此互相交換資源,這才是真正的公平,物盡其用。行政亦如此,分配人員時,並不是把最高學歷分配到最重要的位置,而是在妥善的人才管理下,專業對口,使得人才資源最優化,這才是真正的公平,人盡其才。為了使平等等於公平,在作出決定前,我們應做好充分的準備面良好的溝通,精細的調研,完善的管理,使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平等待人,公平處事。現如今,部分資源緊缺,部分地區物質缺乏,我們更應該讓平等等於公平,使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不浪費一絲資源。在社會中,使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等人人公平而合理的分配,人人權利平等,分配合理,司法公正。讓人們真正感受到,政府和國家為大家創造的平等而公平的環境,民主管理,公平分配。
希望在下次分橙子時,他能拿到想要的果肉,他也能拿到想要的果皮。
2:不要在爭執中迷失自己
有時,我們總把自己眼前的得失看得太重,使我們反而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方向。有時,我們為了一點利益就掙得不可開交,反而讓我們失去了更多。有時,我們就像那兩個為了一個橙子而爭奪的孩子,因為爭執,使自己失去了一半的果皮或是果肉。
當我們再遇到像文中的那兩個小孩的情況時,為什麼不能靜下心來談一談。當靜心地談過後,我們便可以各取所需了。
前日閉幕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上,各方的討論十分熱烈。然而,各方最終卻鮮有協議達成,這次對人類至關重要的大會規模空前,最終竟沒有絲毫的實質性突破。
而各方僵持不下、爭論不休的原因就在於大家都不想失去自己的利益。發達國家不願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與技術,發展中國家也不願關閉自己的汙染嚴重的工廠。
然而,如果大家都可以靜下心來去思考,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做法各取所需。發達國家渴望更好的氣候環境,發展中國家又急需資金與技術,倘使雙方不再爭執,明確自己真正需要的,這次大會,本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里程碑似的大會。
大到全世界,小到你我每一個人。愛因斯坦與玻爾在歷史上曾有過一次關於量子力學的著名論辯。然而,這次長達數月的激烈論戰最終卻是雙方不歡而散,兩人也因此交惡,學術上再鮮有往來。而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看那一次世紀論戰的時候,發現當時雙方的觀點其實都有問題,但又都有一定正確性。
如果百年之前的兩人可以盡棄前嫌,靜下心來不再去爭執,為共同的科學理想去努力,或許這將有時科學史上的一段佳話啊。
不僅是那些大師與偉人,對於我們平常的普通人也一樣。
不必再與父母為一些家庭瑣事而爭吵,不要再與同事為誰幹的多幹的少而計較,何苦再與同學因一道題的解法而爭執不休。
當我們把那些爭執放下時,當我們彼此瞭解了對方於自己的真正想法與真正所需時,我們就可以得到那或許本不可得到的另一半的“果肉”。
3:
溝通是人與人的交流,是心與心的對話。有時它無需冗繁拖沓的語言,只要你肯伸出你的雙手,敞開你的心扉,讓別人去擁抱你的熱情,那麼也許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足以讓人感到有一顆赤誠的心在他面前跳動。
媽媽曾經對我說:“男孩子應敏於思而訥於言。”由於這種觀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我不得不承認,我並不是一個關於交流的人。這一點在我的生活中已留有不少遺憾,使我差點失去一個真誠的朋友,那就是他。 其實我和他一直不能算是朋友,因為直到一次春遊,我才真正地瞭解他,認識他。提起春遊,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愉快的,可去的途中長時間的坐車實在難熬。我們幾個同學打牌,有我和他。我已經說過,我並不喜歡他,甚至討厭他。他平時老和我過不去像有仇似的。這次,我要報復——凡是他出的牌,我一蓋全壓住他,即使我的牌並不一定好。“你幹嗎老壓我呀?”他很快察覺到了什麼。“牌好,沒辦法。”我笑了笑,攥著手裡的幾張最小的牌打腫臉衝胖子。可俗話說樂極生悲,不知前面遇見了什麼情況,司機一個急剎車。打牌地方小,我本來就站不穩,這會兒一趔趄,心想不出醜才怪。“嘿,小心!”有人在千鈞一髮之際費力地抓住了我,我連忙就著這一拽之勢穩住了身。我一愣,望著那不安的眼神,不禁讓我想起過去的一切:雖然我和他同在一個班,但平常幾乎不說話——他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他。雖然他就坐在我前面,但我和他幾乎是對頭——有我沒他,有他沒我。
我愛學習,愛讀書,不放學不出教室;他愛運動,愛打球,不打鈴不進班。我成績優秀,是老師的得意門生;他體格健壯,中操場的籃球飛人。我做事心思縝密,三思後行;他做事大刀闊斧,乾淨利落。我和他生活在兩個世界,沒有一句共同的語言。個性的差異使我們彼此疏遠,交流的貧乏使我們格格不入。而這次,他主動伸出了手,儘管只中一瞬。“站穩。”他以同樣的一句話,把我從遙遠的回憶中驚醒,柔和而友好的目光使我們的心中不再有芥蒂。我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輕輕地點了點頭。
並不是只有三天三夜的挑燈長談才算是溝通,我和他之間的溝通就僅僅發生在幾分鐘之內,但它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能打動我的心。溝通會使生活更和諧,它將築起友誼的橋樑,緊不可摧。那一次,我依然是我,但我心中的他已不再是從前的他。 被動的等待與猜忌只能使人人堅守自己的堡壘,而主動的溝通與交流才會化干戈為玉帛,才會有更動情的話語,更堅定的眼神,更真摯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