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個抗戰老兵的故事

  抗戰老兵,從戰火中走來,見證了中國的戰爭、解放和發展時期,值得後人敬仰。小編整理了有關抗戰老兵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重溫他們的戰火歲月:

        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樑,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樑,而我們,必將成為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樑,就是因為有這麼多的脊樑,中國才會有振興的一日!一起來看看以下寫抗戰老兵的故事作文吧!

  爺爺叫陳保山,今年98歲。爺爺身材矮小,還不到一米六,但身體很結實,80多歲的時候,還在田間勞作,和奶奶開了不少荒地,拉著架子車運回玉米、芝麻、花生等。

  爺爺1938年應徵入伍。當年國民黨的徵兵政策是“兩丁出一子”,家裡有兩個男孩的,就要有一人去當兵。爺爺為了讓我二爺留在家裡,他主動去當兵了。經過短暫的集訓,爺爺就跟著部隊開赴抗日戰場。爺爺所在的部隊是國民黨92軍142師203團。當時他們三個師奉命由安徽開往山東,但行進過程中,遭到日軍阻截,爺爺所在的那個師打進了山東,而後面的兩個師被日軍攔在了安徽。從此,爺爺所在那個師就在安徽和山東交界處打游擊。

  爺爺稱日本人為“老日”。爺爺說,那幾年,沒少和“老日”打仗,每星期都要打個兩三仗。“老日”的武器厲害,我們打十仗僅能贏個兩三仗。打不過時,就跑,遇上“老日”了還打。我問爺爺打仗怕不怕,爺爺目光凜凜,堅定地說:“不怕!那一次我們在河這岸,‘老日’在河那岸,就隔一條河,‘老日’頭上戴的鋼盔閃閃放光,甚至能看清他們的臉。兩邊開火,子彈在耳邊‘嗖嗖嗖’地飛,你不打死他,他就打死你。那時候就不知道害怕了,只想著打死這些‘老日’。”

  也許因為爺爺吃苦耐勞,作戰勇敢,連長提議升我爺爺當排長,可是營長說:“他個子太矮了,當排長不像回事吧。”爺爺90歲那一年,提起這事,還耿耿於懷:“我個子小,咋了?我個子小,我行軍打仗啥時候落到後面過?”

  爺爺記得最清楚的是在葫蘆套打的一仗。爺爺所在的那個排在副連長的帶領下佔領了一處陣地,阻擊日本鬼子。鬼子炮火密集,越攻越近,炮彈不斷在他們身邊爆炸,副連長犧牲了,幾名戰士也犧牲了。爺爺是機槍班的班長,是一名出色的機槍手,但是,爺爺說,咱們的機槍比不過“老日”的大炮。機槍手打幾下就得趕緊換個地方,否則,“老日”測出機槍手位置,一發炮彈就把機槍端了。葫蘆套的戰鬥越打越艱苦,不斷有人負傷,眼看鬼子就要攻上來了。排長稍作遲疑,命令全排撤退。戰鬥結束後,那名排長被槍斃了,上級說他防守不力,丟了陣地,是個逃兵。排長被槍斃那天,全排戰士都哭了,他們自發兌錢,給排長買了最好的棺材安葬。“要不是排長命令撤退,全排人都死在陣地上了,排長是替大家死的。”時隔幾十年,爺爺講起這個故事,眼裡還飽含淚水。

  作為機槍班的班長,行軍途中,無論遠近,爺爺都要扛著一挺沉重的機槍,他把機槍視作他的生命。一次,他所在的部隊遭日軍圍堵,連長命令一個排長帶兵保護機槍班突圍。爺爺和戰友邊打邊撤,炮彈紛飛,硝煙瀰漫。那個排長覺得機槍班負荷重、行動慢,準備丟下機槍班先行撤退。情急之下,爺爺大喝一聲:“你敢跑,我槍斃你!”剛跑了幾步的排長被鎮住了,不得不重新投入到保護戰鬥中。其實,作為一個小班長,爺爺哪有資格槍斃一個排長?爺爺說,機槍是部隊的命,丟了機槍,部隊拿啥去打?我才不管他排長不排長哩,丟了機槍就是不行!爺爺講到這裡,不由得捋著鬍子,嘴角稍微翹起,微笑中帶著驕傲。也正是爺爺的一聲大喝,他的機槍班得以儲存,爺爺也因此出了名,戰友們都說,小個子陳保山了不得啊,打起仗來不要命,連排長都敢槍斃哩。

  1943年,爺爺所在的部隊從山東進入河南,部隊經過河遂的時候,準備停留三天,進行休整。河遂離老家西平很近了,當時爺爺也負了輕傷,他找到連長說,出來幾年了,想回家看看。連長給了我爺爺五塊大洋,囑咐爺爺三天後回來。三天後,爺爺趕回河遂,可是部隊已經走了。原來,爺爺離開的當晚,部隊接到命令,連夜開往四川巴東地區去了。當時交通、資訊都落後,爺爺追趕部隊實在困難,只得長嘆一聲,回家去了。從此,爺爺告別了抗戰生涯,重又做了普通老百姓。

 

  抗戰老兵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