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愛與責任精選演講稿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2017最新幼兒園教師關於愛與責任的演講稿範文,歡迎閱讀!

  幼兒教師愛與責任演講稿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好!

  愛,是一種情感,所謂的愛是一種不要求回報的寬容、理解、包容、接受。教育部部長賙濟同志提出:“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愛是無形的力量,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公德,社會就會淪落,沒有師德,教育就會沒落——師德是愛,更是一種責任!如果沒有責任,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確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那就辦不好教育,育不好學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古訓說得好:“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那麼什麼是教師的愛呢?我們認為,教師的愛就是對學生的尊重、愛護和信任,使學生真正感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呵護。在我們的學校,廣大教師每天都是“隨車潛入校,潤物細無聲”般的工作,這是因為:

  我們深知:教師的愛一種“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最高尚的愛。教師的愛又不完全等同於母親的愛。她不是一直攙著孩子“走路”,也不是把孩子抱在懷裡,而是把學生裝在心裡。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是他們自己的兒女,傾注全部的心血,關注學生的身心的健康。教師還在他們合適的時間、在合理的場合下及時給孩子們指點方向,所以教師的愛是開導孩子們心智的愛。教師的愛就是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斷澆開一朵朵美麗的心靈之花的高尚的愛。

  我們深知:教師的愛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一種無私的愛。教師的愛是對學生的愛從不求回報,甚至如潭千秋一樣捨生忘死的去呵護自己的學生。教師在工作中,無論遇到學生、家庭、領導的不理智、誤解、歧視、壓迫等,他們決不因此而影響到對學生的教誨和關愛,他們決不會把對學生的愛與自己的個人目的和利益聯絡起來。所以教師的愛就是一種“吃得是草,擠的是奶和血”的無私的愛。

  我們深知:教師的愛是一種神聖的愛。因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我們的教師所給予的愛恰恰就是這種神聖。教師的愛是公平的,她不分貧窮和貴賤。教師思考的是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他們從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遷就。教師的愛的情感是超人的,他們對芸芸眾生能夠區別對待,因人施教,做到對好學生不溺愛,對差學生不操之過急、循循善誘。教師的愛包含母愛且勝於母愛,教師的愛包含父愛且超越父愛,是一種嚴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神聖的愛。

  所以,我們教師的愛就是遵照胡提出的“真情、真心、真誠”六個字去關愛每個學生,用我們的高尚的愛、無私的愛、神聖的愛,讓他們健康成長。

  教師工作就是一個社會的平凡崗位,做著貌似“平凡”的工作。 然而,我們都知道“一個孩子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替他人家庭做嫁衣的、有高度社會責任性的工作。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微小行為”做起,愛自己、愛家人、愛學生、愛朋友、愛工作、愛生活的每一天,以實際行動構築起道德文明這面大旗幟。教師,應該是一個用愛書寫的名字;一個用責任支撐起的身軀。當“愛與責任”融匯,講臺上回蕩的是成長的旋律。讓愛與責任為我們導航!

  幼兒教師愛與責任演講稿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大家下午好!

  您去過**小學嗎?您瞭解她嗎?今年開學,有幾位教師調入我們**小學。其中有一位抱怨了很久,就因為第一天上班時,在街街巷巷中轉暈了,差點把自己弄丟了。另一位老師說,她原來的學校撤了。分流的學校兩個,一是××小學,一是##小學,唯獨她個人被無辜地流放到**小學。同事們知道後,紛紛打電話致以同情,致以安慰:沒想到你去了那樣一個地方,幸虧只是借調一年„„

  如果這是不幸的,那我真算得上一個很不幸的人了。1996年畢業,命運把我嫁入**小學,直至今日。其間確也有過幾次與她脫離關係的機會,我躊躇了,在走與不走中猶豫了很久,最終我留了下來。為什麼?因為什麼呢?一閉上眼,就可以看見我的**小學。十年風雨,**小學依然故我。她安靜地佇立於城市中一角,她躲在繁華的背後。她是那麼的小,一塊巴掌大的操場,兩棟樓房,五棵樹就這樣和諧地相處了幾十年。記得初到**小學時,我剛擔任班主任,年輕氣盛,面對孩子們沒完沒了的調皮搗蛋心煩不已。一位老教師對我說:“你沒做過母親,你還不知道該怎麼去愛孩子。”是的,有了做母親的經歷後,我才懂得: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耐心,源自內心的愛。孩子呀呀學語時,旁人不懂,只覺得這孩子好玩,這孩子可愛。唯獨她的母親知道她需要什麼。上帝賦予母親權利的同時,也賦予了母親愛的責任與義務。

  您遇過這樣的孩子嗎?他叫歐曉江,一個聾啞兒。多不幸啊,他無法和人進行正常的交流,但,兩個人例外。一個是他的母親,另一個是他的班主任黃環老師。他能看懂黃老師的脣語,黃老師的一顰一笑。甚至,戴上助聽器的他藉助微弱的聽力可以在電話中分辨出一個人的聲音,不,不是母親,是黃老師的聲音。為什麼他卻不能在電話中分辨出自己母親的聲音呢?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他的是母親哪,在學習上不厭其煩地指導他的卻是老師啊!要知道,和一個聾啞的孩子交流,老師遠比母親要困難得多啊!歐曉江入學以來,師生的對話、師生的交流已經遠遠地多於母子間的溝通啊!更何況是黃老師發現了他的美術能力,要求他承包了學校黑板報的畫圖任務。整整六年,讓他在自己的世界中生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有樂趣。這種關心直至現在。歐曉江畢業了,可他和黃老師的故事沒有“畢業”。前些日子,他母親跑到黃老師家中,兒子不聽她的,不信她的,這位母親哭訴道:“他向我關上了門。”黃老師當即趕到她家中,又一番促膝談心,歐曉江方才向她敞開了心扉。我想,當教師比母親更懂兒子時,當學生將老師視作母親時,這份教師的愛已經逾越了責任,深沉得無可比擬,因為這份愛的付出無法衡量。

  有人說,**小學和一師二附小不能比,沒有可比性。是的,您有這樣的學生嗎?有個小孩老師一批評就鑽進桌子底下,躺在地上。整整一個學期,他成了班主任的影子,現在是老師的小助手;有個孩子每每開學時就會“玩失蹤”,因為家長的一句話:“我沒有錢。”次次都是老師墊付學費後方才上學。有個小孩讀著讀著那天從學校回家後突然不見了,離婚後的母親無動於衷,是老師們尋遍了網咖,拉回來7天7夜沒回家的孩子呀,洗臉、吃飯、留宿、苦口婆心地勸說,方才挽救了一顆想漂泊的童心„„這樣的孩子,**小學容納了他們,這是責任;是教師們,用愛心扶正了一棵棵長歪的小苗;用伯樂的眼光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用愛點亮每個孩子心中希望的燈。**小學,農民工子弟入城就讀指定學校。您知道,**街農民工子弟學生有多少嗎?2/3在這兒,沒有偏見,沒有歧視,是孩子們學習生活的一塊“樂土”。因為老師理解他們∶他們是**街新鮮的血液,是**街的生力軍。他們是農民工子女,我們自己何嘗不是?我們告訴孩子們,你們的父母是多麼了不起啊,背井離鄉求生存是一種人生的挑戰,需要莫大的勇氣。老師欣賞他們遊走在城市邊緣的鑽勁和韌勁。你應該感謝父母,是他們給了你一個新的起點。你們比老師幸福多了,很多老師18、19歲才來到這個城市,而你8、9歲就來了,只要努力,你的明天比老師更美好。在這兒,城鄉的孩子們是朋友。我們告訴城裡的孩子,我們這個城市因為有了他們***農民工及他們的子弟***的存在而更豐富更生動,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父母所付出的勞動和智慧,學習他們的勤勞、他們的質樸、他們的樂觀、他們的拼搏。

  在**小學,我們是草根文化的力量,我們是平民文化的代言人;在**小學,我們永不言棄。因為我們深深地懂得:我們手中握著每個孩子的幸福!為此,我們振奮,我們勞作,在這兒,我們培養了全國科技金獎學生;創造了督導評估73%的優課率;發展了生機勃勃的城區聯合校本教研;建設了以傳統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教師是一門職業,而教育是植根於愛的,讓愛與責任同行,我們一定能創造更多的教育奇蹟。

  幼兒教師愛與責任演講稿篇3

  我在師範的老師曾經告訴我,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清貧;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責任。從教13來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老師的話的分量,但我不後悔。因為愛與責任的信念在支撐著我無比睿智的人生;讓我一直在踐行著我的畢業留言簿上的那句話——做一個永遠的大海的兒子!

  做一個永遠的大海的兒子就意味著奉獻,奉獻青春,奉獻愛心,奉獻自己所能奉獻的一切。

  作為教師,我把父母般的愛奉獻給我的學生。我深深懂得,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所肩負的是對一代人的教育任務。這種責任與愛能超越一切,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我永遠也忘不了07年寒假,一個初三剛畢業的學生家長遇到我,心情激動地說:“錢老師,我的兒子多虧了你呀,要不然變成什麼樣了呢?”一席話讓我倍受感動。作為一個教師,還有什麼能比得到家長的認可更值得感動和珍藏呢?小飛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嬌慣,性格有些孤僻,但是很正直,有正義感,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雙休日經常和一些社會上的混混在一起,家長很是擔憂。為此,我和家長聯絡,溝通家教方法,經常和他談心,利用他的正義感,循循善誘,在我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他變成了一個令老師滿意喜歡,家長放心的好學生、好孩子。現在,只要遇到我總是很親熱地和我打招呼;每每我提到紅磚頭的事,他總是一臉的羞愧。

  老師,不是父母,但是,比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因此,我總是像學生的父母一樣關愛著每個學生。記得在06年4月份的一個下雨的夜晚,學生們在上晚自修,忽然聽到有學生在宿舍前喊我。原來小東的肚子疼的厲害,已經臉色發白。我連忙披上雨衣,安頓好兒子,騎上自行車,帶上小東直奔醫院。經過醫生的診斷,確診為闌尾炎,得先輸液消炎,等到拿好藥,開始輸液時,我連忙通知了家長,輸完液已經到了夜裡11點多,小東的家長也來了,心急如焚的家長看到孩子安然無恙,對我說了一連串的謝謝。小東和家長回去了,我也騎著自行車拖著疲憊的身子冒雨回到了宿舍,這時,我兒子和衣而臥,已經進入了夢鄉。雖然累,但我很滿足,因為我付出了作為一個老師能付出的對學生的愛。

  如果老師的愛能成為每個學生健康成長中心靈永恆的支點和動力,那麼我願意永遠成為學生的支點和動力。

  作為教師,我我要用無限的責任來詮釋對事業的執著。2006年下半年,我教初三的歷史,面對全新的學科,面對學校領導的信任,面對初三的全體學生,我別無選擇,只有用我的青春來擔負起這份責任。於是,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著教材,一次又一次地翻閱著資料,不厭其繁地批閱著作業;因為我知道我肩上擔子的分量,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也不甘落在別人的後面。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果實,我很欣慰,又感壓力倍增。於是我在不斷學習,不斷專研,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績。

  十幾年的教學裡,既有我成長的足跡、拼搏的汗水,更有我成功的喜悅。每當節日,一份份賀卡飛到我的身邊,一個個學生來到學校看望我的時候——我覺得這不就是我的價值嗎?這不就是我最大的人生快樂嗎?也許,我的稍顯淺薄的人生經歷還不能完全詮釋一個教師的真正價值,但是,我會用我對學生永遠的愛和責任來繼續詮釋下去,直到哪一天我真正成為一個永遠的大海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