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有什麼後遺症嗎

  敗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迴圈,並在血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細菌被人體防禦機能所清除,無明顯毒血癥症狀時則稱為菌血症bacteriemia。那麼敗血症治療後有什麼後遺症嗎?小編整理了關於敗血症後遺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敗血症後遺症

  1、一般患有敗血症的病人要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患者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被什麼細菌或真菌感染的,可以從患者的年齡、發病症狀等選擇服用藥物,一般大部分醫生為敗血症病人選擇的是廣譜抗生素;或者,取患者部分血液進行實驗,根據試驗結果給患者用藥。

  2、患者如果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了血液,應該要用苯唑青黴素、萬古黴素或頭孢菌素等,這幾種藥物可以單獨給患者使用,也可以兩種配合患者病情靜脈注射用上。服用藥物後,患者可能會有發熱現象,等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後,再給患者注射10天。

  3、如果患者是由於大腸桿菌、肺炎桿菌而發生感染,可以選擇服用第三代孢菌素和氨基糖糖甙類;如果是因為綠膿桿菌而發生感染,需要服用頭孢噻甲羧肟和氨基糖甙類兩種藥物,或者和羧苄青黴素一起使用;是被厭氧菌感染了,要服用甲硝唑和氯黴素。患者有化膿的現象,還要割開傷口讓化膿的部分流出來。

  抗菌素使用不足,患者是有敗血症復發的可能性的,患者要配合醫生盡力治療;平時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健康習慣,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飲食習慣良好;多鍛鍊身體,健康運動,心情保持愉悅。

  敗血症病因

  常見的致病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等,小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致病菌可以是表皮葡萄球菌。

  侵入人體的細菌是否會引起敗血症,與入侵菌的毒力、數量和人體防禦免疫功能有密切聯絡。

  以下這些都可能導致敗血病的發生:面板、黏膜發生破損和傷口感染、大面積燒傷、開放性骨折、癤、癰、感染性腹瀉、化膿性腹膜炎;各種慢性病如營養不良、血液病特別伴白細胞缺乏者、腎病綜合徵、肝硬化、糖尿病、惡性腫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減少、白細胞吞噬作用減弱等,容易誘發細菌感染;各種免疫抑制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抗代謝藥、抗腫瘤藥以及放射治療等可削弱細胞免疫或體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細胞減少或抑制炎症反應而有利於細菌蔓延、擴散;長期應用抗菌藥物易導致耐藥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機會;各種檢查或治療措施加內鏡檢查、插管檢查、大隱靜脈插管、留置導尿管、靜脈高營養療法、各種透析術、臟器移植等均可導致細菌進入血迴圈,或發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敗血症。

  致病菌的變遷及常見的敗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條件致病性的各種細菌均可成為敗血症的病原體。由於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礎疾病不同,傳入途徑以及年齡段不同等因素的影響,致敗血症的細菌也不同。

  敗血症臨床表現

  敗血症本身並無特殊的臨床表現,在敗血症時見到的表現也可見於其他急性感染,如反覆出現的畏寒甚至寒戰,高熱可呈弛張型或間歇型,以瘀點為主的皮疹,累及大關節的關節痛,輕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變,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呼吸窘迫綜合徵等,各種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敗血症,又有其不同的臨床特點。

  1.金葡菌敗血症

  原發病灶常系面板癤癰或傷口感染,少數系機體抵抗力很差的醫院內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來自呼吸道,臨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點,蕁麻疹,膿皰疹及猩紅熱樣皮疹等多種形態。眼結膜上出現瘀點具有重要意義。關節症狀比較明顯,有時紅腫,但化膿少見,遷徙性損害可出現在約2/3患者中,最常見的是多發性肺部浸潤,膿腫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膿性腦膜炎,腎膿腫,肝膿腫,心內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膿腫等。感染性休克較少發生。

  2.表葡菌敗血症

  多見於醫院內感染,當患者接受廣譜抗生素治療後,此菌易形成耐藥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腸道中此菌數目明顯增多,可導致全身感染,也常見於介入性治療後,如人工關節,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種導管留置等情況下。

  3.腸球菌敗血症

  腸球菌屬機會性感染菌,平時主要寄生在腸道和泌尿系統,其發病率近30年來有升高,臨床上表現為尿路感染和心內膜炎者最多見,此外還可見到腦膜炎,骨髓炎,肺炎,腸炎及面板和軟組織感染。

  4.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

  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由於不同的病原菌經不同途徑入血,可引起復雜而多樣化的表現,有時這些表現又被原發疾病的症狀體徵所掩蓋,病前健康狀況較差,多數伴有影響機體防禦功能的原發病。屬醫院內感染者較多,寒戰,高熱,大汗,且雙峰熱型比較多見,偶有呈三峰熱型者,這一現象在其他病菌所致的敗血症少見,值得重視。大腸桿菌,產鹼桿菌等所致的敗血症還可出現類似傷寒的熱型,同時伴相對脈緩,少數患者可有體溫不升,皮疹,關節痛和遷徙性病灶較革蘭陽性球敗血症出現少,但繼發於惡性腫瘤的綠膿桿菌敗血症臨床表現則較凶險,40%左右的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患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有低蛋白血癥者更易發生。嚴重者可出現多臟器功能損害,表現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黃疸,肝衰竭;急性腎衰竭,呼吸窘迫症與DIC等。

  5.厭氧菌敗血症

  其致病菌80%~90%是脆弱類桿菌,此外尚有厭氧鏈球菌,消化球菌和產氣莢膜桿菌等,入侵途徑以胃腸道和女性生殖道為主,褥瘡,潰瘍次之,臨床表現與需氧菌敗血症相似,其特徵性的表現有:

  1黃疸發生率高達10%~40%,可能與類桿菌的內毒素直接作用於肝臟及產氣莢膜桿菌的a毒素致溶血作用有關;

  2區域性病灶分泌物具特殊腐敗臭味;

  3易引起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及胸腔,肺,心內膜,腹腔,肝,腦及骨關節等處的遷徙性病灶,此在脆弱類桿菌和厭氧鏈球菌敗血症較多見;

  4在產氣莢膜桿菌敗血症可出現較嚴重的溶血性貧血及腎衰竭,區域性遷徙性病灶中有氣體形成,厭氧菌常與需氧菌一起共同致成複數菌敗血症,預後凶險。

  6.真菌敗血症

  一般發生在嚴重原發疾病的病程後期,往往是患肝病,腎病,糖尿病,血液病或惡性腫瘤的慢性患者或是嚴重燒傷,心臟手術,器官移植的患者,多有較長時間應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或抗腫瘤藥物的歷史,因此患者幾乎全部都是機體防禦功能低下者,且發病率近年來有升高趨勢。真菌敗血症的臨床表現與其他敗血症大致相同,且多數伴有細菌感染,故其毒血癥症狀往往被同時存在的細菌感染或原發病徵所掩蓋,不易早期明確診斷。

  因此當上述患者罹患的感染,在應用足量的適宜的抗生素後仍不見好轉時,須考慮到有真菌感染的可能。要做血,尿,咽拭子及痰的真菌培養,痰還可做直接塗片檢查有無真菌菌絲和孢子,如果在多種或多次送檢的標本中獲得同一真菌結果時,則致病原即可明確。病損可累及心,肺,肝,脾,腦等臟器及組織,形成多發性小膿腫,也可併發心內膜炎,腦膜炎等。

  7.敗血性休克

  敗血性休克是由某種特定細菌產生的毒素、細胞因子等引起敗血症致使患者血壓下降到威脅生命的低水平。敗血性休克常見於新生兒、50歲以上的人,以及有免疫功能受損的人。敗血症如發生在白細胞計數低的患者更加危險,如癌症患者,進行抗癌化療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或肝硬化。

  敗血性休克時血管擴張後血壓下降,儘管此時心率加快,心排除量增加。血管亦可多為通透性增加,使血流中液體成分漏入組織引起水腫。人體重要器官的血流,特別是腎臟和大腦減少。最後,血管收縮以試圖升高血壓,但因心臟泵出的血量減少,以致血壓仍然很低。

  敗血性休克的最初指徵,甚至在血壓下降前24小時以上,即有精神狀態改變和紊亂,這是由腦部的血流減少引起。心臟排出的血量增加,但因血管擴張血壓反而降低。病人往往有呼吸加快,以致撥出過多二氧化碳,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早期的症狀有寒戰,體溫迅速升高,皮膚髮熱潮紅,儘管血輸出量增加但尿量卻減少。在後階段,體溫常降至正常以下。休克進一步惡化可導致各種器官衰竭,包括腎臟表現尿量很少、肺表現呼吸困難和血氧含量減低和心臟表現體液貯留和水腫,在血管內可形成凝血過程。

  化驗血發現白細胞增高或降低,血小板計數減少。代謝消耗性產物在血中的水平如尿素氮在腎衰竭時持續升高。心電圖顯示心律不齊,表明心肌的血供不足。血培養可鑑定感染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