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輕度腦癱的症狀有哪些

  小兒輕度腦癱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後1個月內因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綜合症,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同時經常伴有智力、視聽覺、進食、吞嚥、言語、行為等多種障礙。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些的文章,歡迎閱讀,謝謝!

  

  1、 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嚥。

  2、 姿勢障礙: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3個月仍不能頭部堅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孩子不喜歡洗澡、洗手時不易將拳頭瓣開。

  3、 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孩子約佔有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佔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佔1/4。

  4、 語言障礙: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

  5、 視聽覺障礙: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為多見。

  6、 生長髮育障礙:矮小。

  7、 牙齒髮育障礙: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和吞嚥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8、 情緒和行為障礙: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9、 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總而言之,從目前的臨床研究發現,輕度腦癱患兒如果能在半歲之內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那麼往往還能得到更好的恢復。因為人類的腦組織在此時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仍處於迅速生長期,處在此年齡段的腦癱患兒的腦損傷還處於初級階段,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可塑性較大,代償恢復能力較強,在這一時期進行治療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腦癱治療原則

  多學科綜合介入治療+積極康復訓練,大程度保證療效、降低費用!

  治療小兒腦癱要明確一個基本的原則:即手術和康復相結合,遵循“康復->外科手術->康復--矯形手術->康復”的治療途徑,一定要在患兒的不同年齡時期採取適合的方法介入,才能收到佳的療效。一般來說中,在2歲半至6歲之間是適宜接受手術治療的,在術前術後則應該堅持長期正規的康復訓練。

  腦癱的治療應採用多學科合作的方式進行,在正確診斷的前提下,早期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覆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儘可能在早期解除過高的肌張力,手術解除痙攣,並進行必要的畸形矯治,從而達到可觀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