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要怎麼養

  青蟹的學名為鋸緣青蟹,俗稱蟲尋、蝤蛑。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爬行亞目,短尾派,梭子蟹科,青蟹屬,是我國珍貴的水產品之一。不過要怎麼養青蟹才是最好的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青蟹怎麼養

  1.投餌技術

  1餌料種類青蟹屬於肉食性蟹類,因此,要以肉食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常用餌料有紅肉藍蛤、尋氏肌蛤、鴨咀蛤、小毛蚶、短齒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貝類以及小雜魚、雜蝦、雜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餌料。其可食餌料的種類較多,可根據當地的實際資源情況選擇,只要無毒無害、青蟹喜歡覓食的廉價餌料,都可作為保障供給的餌料源,但要求餌料必須新鮮,黴爛變質的餌料切不可投喂,否則會嚴重影響青蟹的健康生長。

  2投餌比例養殖期的投餌量,應根據水溫、潮汐、水質和青蟹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溫15℃以上時攝食旺盛,26℃時達到最高峰,若水溫高於30℃或低於13℃時,其攝食量就明顯減少,如浙江沿海溫州、台州一帶5月~6月和9月~10月水溫較適宜,青蟹的攝食量會增強,應多投餌;7月~8月高溫期水溫偏高,5月以前和10月以後水溫明顯偏低,青蟹攝食量會減弱,則應少投餌。

  在大水潮或潮漲時,青蟹攝食較多,小水潮或潮退後攝食量較少;大水潮換水後,水質好攝食增強,投餌量與平時相比可增加1倍;若遇多雨天,池水混濁或天氣悶熱,食量就下降,這時要適當減少投餌量;天氣寒冷,水溫下降到10℃左右,青蟹活動少或不活動,覓食少或不覓食,要注意少投餌或不投餌。

  青蟹的攝食量隨著個體生長而逐步增加,但日攝食量與其自身體重之比則會隨體重增加而下降。一般日投餌量與青蟹個體大小的關係和百分比為:蟹甲殼寬3釐米~4釐米,掌握其日投餌量佔體重30%左右;5釐米~6釐米時日投餌量為20%左右;7釐米~8釐米時日投餌量為15%;9釐米~10釐米時日投餌量為10%~12%;11釐米以上為5%~8%。

  3投餌方法餌料要均勻地投放於蟹池的四周,不宜投放在池中央,有條件的池塘,最好在池周邊設幾處食料臺,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餌量。根據青蟹日伏夜出活動覓食的生活習性,可清晨投喂日投餌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喂三分之二。八月中秋西北風起指農曆,前、後半夜溫差拉大,青蟹則易煩躁,半夜後易逃跑,最好在前半夜,適量增投一次餌料,既可防止青蟹逃跑又可減輕其相互殘殺。總之,投餌要根據水質條件、天氣變化、蟹體生長蛻殼情況等要素,靈活掌握每日所需的投餌量。

  2.水質管理

  良好的池塘水質環境是青蟹生長髮育的基本保證。青蟹的一生要經過多次蛻殼才能長大成成蟹,而其蛻殼的活動都在清晨或後半夜進行。如果沒有清新良好的水質或溶氧量不足,青蟹就無法順利完成正常蛻殼和增長,甚至會導致死亡。保持池水清新穩定,溶解氧豐富,青蟹蛻殼就容易,且生長快,所以一定要認真管理好水質。管理好水質的基本內容是換水納水、控制水位,調節水溫、鹽度,保持適宜透明度、pH值和溶解氧,確保養殖池水的清新穩定。

  1合理換水換水是改善水質環境的最經濟而行之有效的辦法。日常換水掌握"量小次多"的原則,一般3天~5天換一次水,大水潮時多換水,日換水量為全池水的1/3~1/5。高溫期池內水質差,池外外海水質好則要增加換水量,以1/2或2/3的比例進行,具體應根據本池池水的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注意在進水時流速不宜太急,流量不宜過大。此外,在換水時還需注意瞭解掌握外海水質變化狀況,如發現外海水發光、粘滯性大、有異味、有赤潮生物時,不宜進水。正常的水位應保持在1米上下,高溫季節的水位可升到1.5米左右,以維持養殖池水溫的穩定。

  2調節鹽度當池內海水鹽度過低或過高時,要及時換水調節,特別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臺風暴雨天,出現池內海水比重過低時,應及時開啟上部閘板,先排出池內上層低比重水,然後納入高潮位的中下層高比重海水。對於高灘建池自然納水困難,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層海水調節。

  3穩定理化因子要確保池內各理化因子相對穩定,換水前後要隨時檢測池內外海水的溫度、鹽度,尤其在降雨前後更應引起注意,避免換水前後溫度、鹽度變化過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釐米~30釐米為宜,還需保持良好的水色淺黃色、黃綠色和充足的溶解氧大於3毫克/升,pH值控制在7.8~8.5之間,一旦發現池內有腐敗物要及時清除。

  4投放水質改良劑青蟹養殖中通常使用的水質改良劑,主要有光合細菌、沸石等。光合細菌能有效改善池塘生態環境,可預防、減少疾病的發生,對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大有好處。其使用方法是在蟹苗種放養前的5天~6天全池潑灑光合細菌液15ppm~20ppm菌液濃度每毫升達10億個以上,以後每隔10天~15天潑6ppm~8ppm,可結合實際靈活掌握應用。

  為了及時瞭解掌握蟹池準確的生產情況,青蟹飼養管理中除了加強科學投餌和水質調控管理外,還應做好日常的巡池檢查工作。

  1巡池檢查要堅持建立健全每天早、晚巡池檢查制度。檢查內容包括閘門、堤壩、防逃設施、水色、水位、青蟹覓食、生活活動狀況及池邊四周有無病蟹的出現等。特別在盛夏秋季的雷雨天、雷雨前和無風悶熱的傍晚及早晨日出前,久晴後下大雨,池水鹽度突變時,最容易出問題,所以更要加強巡池,防範青蟹逃逸及意外事故的出現。

  2水質和蟹體生長檢測堅持每天測量養殖池的水溫和比重,尤其是下雨後和換水前後更要注意勤檢測,及時掌握水質環境因子的變化。在整個青蟹養殖期間,做到每隔15天隨機取樣測量青蟹的背甲殼寬和體重,通過測量,瞭解不同季節青蟹的生長情況,以便適時調整投餌量。

  4.越冬管理在越冬前儘量做好降低池內水位工作,促使秋蟹在池的中邊溝兩側及塘底挖掘洞穴潛伏過冬,當北方冷空氣來臨前要儘量加高水位,以防秋蟹凍傷,影響越冬成活率。越冬期水溫在10℃以下時不須投喂餌料,水溫在12℃上時,則少量投餌,水溫回升至14℃以上,要適當增投餌料,對面積小、保溫性差的池塘,可搭棚蓋上覆蓋物越冬。

  青蟹的營養分析

  營養分析

  青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瘀血腫痛之人食用;適宜產婦胎盤殘留,或孕婦臨產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

  2. 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隱隱之人忌食;風寒感冒未愈者,或宿患風疾,包括頑固性面板瘙癢疾患之人忌食;月經過多、痛經、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食物相剋

  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不宜與茶水同食,吃蟹時和吃蟹後1小時內忌飲茶水。

  烹飪指導

  1. 在煮食螃蟹時,宜加入一些紫蘇葉、鮮生薑,以解蟹毒,減其寒性;

  2. 螃蟹可以用來蒸、煮、炸或制小吃餡心;

  3. 蒸蟹時應將蟹捆住,防止蒸後掉腿和流黃;

  4. 生螃蟹去殼時,先用開水燙3分鐘,這樣蟹肉很容易取下,且不浪費;

  5. 買回螃蟹後不用水沖洗,放入乾淨的缸、壇裡,用糙米加入兩個打碎殼的雞蛋,再撒上兩把黑芝麻將蟹蓋淹沒,然後用棉布矇住缸口,使空氣能流通,但又不能使蟹見陽光,這樣養3天左右取出,由於蟹吸收了米、蛋中的營養,蟹肚即壯實豐滿,重複明顯增加,吃起來肥鮮香美。

  青蟹食譜相關

  營養分析

  青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瘀血腫痛之人食用;適宜產婦胎盤殘留,或孕婦臨產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

  2. 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隱隱之人忌食;風寒感冒未愈者,或宿患風疾,包括頑固性面板瘙癢疾患之人忌食;月經過多、痛經、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食物相剋

  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不宜與茶水同食,吃蟹時和吃蟹後1小時內忌飲茶水。

  烹飪指導

  1. 在煮食螃蟹時,宜加入一些紫蘇葉、鮮生薑,以解蟹毒,減其寒性;

  2. 螃蟹可以用來蒸、煮、炸或制小吃餡心;

  3. 蒸蟹時應將蟹捆住,防止蒸後掉腿和流黃;

  4. 生螃蟹去殼時,先用開水燙3分鐘,這樣蟹肉很容易取下,且不浪費;

  5. 買回螃蟹後不用水沖洗,放入乾淨的缸、壇裡,用糙米加入兩個打碎殼的雞蛋,再撒上兩把黑芝麻將蟹蓋淹沒,然後用棉布矇住缸口,使空氣能流通,但又不能使蟹見陽光,這樣養3天左右取出,由於蟹吸收了米、蛋中的營養,蟹肚即壯實豐滿,重複明顯增加,吃起來肥鮮香美。

  食療作用

  具有壯腰補腎、消積健脾、養心安神之功效。

  其他相關

  《本草綱目》中亦有記載:“鱘,海底爬行類,其肉鮮白,具有健腎壯腰、養心補脾之功,配以黨蔘、桂圓,藥效更佳”。

  備註

  1. 螃蟹性鹹寒,又是食腐動物,所以吃時必蘸薑末醋汁來祛寒殺菌,不宜單食。

  2. 螃蟹的鰓、沙包、內臟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吃時一定要去掉。

  3. 醉蟹或醃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應蒸熟煮透後再吃;存放過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節,應當注意忌蟹與柿子混吃。

  4. 青蟹的挑選:

  1、舉起青蟹,背光察看蟹殼鋸齒狀的頂端,如果是完全不透光的,說明比較肥滿,反之,則不飽滿;

  2、青蟹底部呈白色甚至透明狀,代表蟹剛剛換完殼。蟹由於換殼時消耗了大部分能量,所以通常也是肉不多;底部較髒的往往肉比較肥滿;

  5. 螃蟹清洗:先在螃蟹桶裡倒入少量的白酒去腥,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時候用鍋鏟的背面將螃蟹抽暈,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拿刷子朝著已經成平面狀的螃蟹腹部猛刷,角落不要遺漏。檢查沒有淤泥後丟入另一桶中,用清水衝淨即可。

  6. 螃蟹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為螃蟹喜食動物屍體等腐爛性物質,故其胃腸中常帶致病細菌和有毒物質,一旦死後,這些病菌大量繁殖;另外,螃蟹體內還含有較多的組氨酸,組氨酸易分解,可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組胺和類組氨物質,尤其是當螃蟹死後,組氨酸分解更迅速,隨著螃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氨越多,而當組氨積蓄到一定數量時即會造成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