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詩意的生活指什麼
海德格爾說:“人應當詩意地棲居。”當飛鳥翱翔於天際,當鮮花盛開於大地,當人們臉上綻放出微笑,詩意便開始在生活中流淌,因此人應當詩意地生活。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海德格爾詩意生活
首先關於詩意地生活,它源自於人們內心的一種和諧。曾經季羨林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真正的和諧是人內心的和諧。”認為當人的內心和諧,帶著對萬物的愛去生活,人們才可以學會怎樣的詩意地生活。在《人詩意地棲居》一文中,海德格爾就曾引用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話,認為詩人偶爾詩意地棲居,好像還勉強過得去。但這裡說的是‘人’,即每個人都在詩意地棲居,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荷爾德林和海德格爾諸人所倡導的這種“詩意地棲居”,旨的是在通過人生藝術化和詩意化來抵制科學技術所帶來的個性泯滅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此外,海德格爾作為德國著名存在主義大師,以及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在倡導“詩意的棲居”這一存在的至高境界的時候,其中對於“詩”所具有的內涵早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文學中的“詩”了。而是一種被海氏提升了很高層次的、並且具有深刻哲學意味的“詩”。這裡的“詩”不僅僅包含了文學審美意義上的詩意,還甚至包括了人的主觀能動的構築和創造。這是人得以實現人生自我價值存在的重要途徑。
海德格爾的技術觀
首先我們知道,在20世紀以來,現代技術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並且它所發揮的威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的社會生活,滲入了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與此同時,技術對文化整體的深遠影響,不能不令人深思。海德格爾正是從這一視角開始了他的技術之思。
首先在海德格爾看來,人們在從事技術活動的過程中是並不需要關心技術的本質問題的。因此,對技術的本質進行追問,並指出這是一個技術之外的哲學問題。後來經過一系列艱深的推理論證,海德格爾認為:在古希臘時期,技術曾作為一種技藝和藝術,是一種認識方式,一種讓顯露的方式,使“存在物從遮蔽中而特地進入其顯象的顯露中去,技術,從來不指製作活動”。
此外,海德格爾還認為,技術在本質上已成為一種“框架”。也就是說,技術成為框架似的完全束縛著人,束縛著人的視野,使人只知道從事技術的製造和生產,這種原來人類認識世界的去蔽方式,現在反而使人受其制約和束縛,成為遮蔽的主要表現。
海德格爾的生平簡介
馬丁·海德格爾,是一位德國的著名哲學家,同時也是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出生在德國西南巴登邦弗賴堡附近的梅斯基爾希的天主教家庭,最後逝於德國梅斯基爾希。
首先,他出生於189月26日,最後逝世於1976年5月26日。畢業於弗萊堡大學,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成為了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關於他的代表作品就有《存在與時間》,《林中路》,《路標》,《荷爾德林詩的闡釋》等。
關於他的父親,是在當地鎮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而他的母親也是天主教徒。後來他在天主教教會的資助下,於1903年-1906 年這段期間來到了梅斯基爾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茲讀中學,準備為將來的牧師這一職業作準備。後來在1906年-1909 年,他在弗萊堡的文科學校上學。在這裡他學習了希臘文,此後,除戰爭年代外,他每日都會讀一本希臘原著,並在還在空餘時間裡,還學習了拉丁文。
在1907年,他對著作《論亞里士多德以來存在者的多重含義》一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並且還成為了他畢生哲學事業的起點。在1913年,他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完成了博士論文《心理主義的判斷學說》。在1915 年的夏天,他就以題為《鄧·司各脫關於範疇的學說和意義的理論》的論文成功獲得了講師資格。最後在1959 年退休並且避居在家鄉黑森林的山間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朋友一起討論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