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寓言故事手抄報
製作寓言故事手抄報等方式創設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圖片及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雄獅的畫像
雄獅想讓鹿為它畫一幅肖像,它以從未有過的溫和腔調對鹿說:“鹿小姐,聽說你是一位天才的畫家,我可以做一次你的模特兒嗎?”
鹿沒有拒絕。
它把畫好了的肖像拿給雄獅,雄獅立刻露出不快的神色:
“難道我的毛髮是這麼蓬亂嗎?這樣子簡直象是一個瘋子!”
鹿改畫了一張,去掉了獅子頭上披散的毛髮。
“我的尾巴讓你畫成一把雞毛撣子了!你就是這樣出我的醜嗎?”雄獅生氣地大聲叫道。
鹿又改畫了一張,去掉了獅子尾巴上象纓子似的毛。
“瞧瞧!在你的筆下,我這麼凶神惡煞!——這血盆大口怎麼會跑到我的頭上來了呢?!"雄獅憤怒地嚷著。
鹿再畫了一張,把嘴巴改成狼一樣大小。
“狗屁畫家!你把我弄成了一條又粗又笨的公牛,苗條的身型哪裡去了?!——你這個低能的騙子!”這一回雄獅狂怒地吼叫起來。
鹿收起畫像回去,準備按獅子的意志修改。她對著畫板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終於扔下畫筆逃走了——她明白,無論多麼高明的畫家,也無法使獅大王滿意。
內容:寵辱不驚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雲捲雲舒。”此為明代陳繼儒所著《醉古堂劍掃》中的名聯。《醉古堂劍掃》又名《幽窗小記》,是中國修身養性三大奇書之一。
這兩句最早出在洪應明的《菜根譚》中。寥寥數語,深刻道出了對事對物、對名對利的平和淡泊態度,告誡世人,為人處世要視恩寵和失意如庭前花開花落般平常,不被驚擾牽制;把官場職位去留看作雲捲雲舒般平常,毫不在意。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就難了。人生得與失,無非名與利,對於“寵辱”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窮其一生追名逐利了,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何以見得?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是明證。古制中國,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會受到貶謫。被貶官失了寵,跌宕、孤苦,於是親近自然,寄情山水,所以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很多古典優秀作品。等過了一段時間,時過境遷,皇上覺得被貶的人還不錯,於是撥亂反正,重新恢復名譽,受貶的官員人品文品雙全,隨之載入史冊,這就是所謂的貶官文化。所以說,能做到泰然以對、寵辱不驚絕非易事,寵辱不驚不是弱者和失敗者無奈之下的一種自我安慰和自我解嘲,不是消極的迴避,也不是看破紅塵,而是遠離名利、遠離喧囂的一種坦然,一種從容,是一種達觀、崇高的境界。寵辱不驚的人和事在歷史上並不鮮見,這裡講述一個《唐書·盧承慶傳》裡的故事。
話說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度,天下大亂。當時唐國公李淵任太原郡太守,是太原郡行政和軍事上的一把手。李淵對隋朝忠心耿耿,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眼見隋煬帝的統治日益殘暴,隋朝江山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無可奈何之下,只好作出在太原起兵反隋、奪取天下的決定。當時幽州涿縣人盧赤松,聽說李淵興兵反隋,便到霍邑迎見李淵。李淵反隋前,盧赤松任河東縣令,先前就認識李淵。李淵兵到後,他立刻棄縣迎接李淵,之後成為李淵的僚屬,拜為行臺兵部郎中。因盧赤松有呈獻河東通路的功勞,而且與李淵關係密切,李淵建唐後,封盧赤松為范陽郡公。盧赤松有個兒子,叫盧承慶,長得相貌堂堂,儀態大方,又博學多才。盧赤松去世後,盧承慶年紀尚小,便繼承了范陽郡公的爵位。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盧承慶被任為秦州參軍。有一次上朝奏報河西軍情,說得頭頭是道,很有見地,李世民不覺暗自讚歎稱奇,認為他很善於言辭,於是提升他為考功員外郎。唐朝的考功員外郎為中央官吏中的要職,是隸屬於吏部的官職,主要負責考察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中組部幹部監督局副局長。盧承慶後又升至民部侍郎。
一次,李世民向他詢問歷朝歷代戶籍的事,盧承慶引經據典,從夏商、北周,一直說到隋朝,對人口的增加、減少以及其中的發展變化,說得非常具體詳細,李世民對他大加讚賞。不久又委任他兼任檢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的選用。盧承慶不接受這一升遷,推辭說:“選用官員的事情是尚書省的職責,我掌管是越權的。”李世民一聽不高興了,他奉行的是“為人君者,驅駕英才,推心待士”。於是就對盧承慶說:“我相信你,你為什麼不相信自己呢?”得到唐太宗的信任,盧承慶又歷任雍州別駕、尚書左丞。自始至終,盧承慶都很從容,並沒有因得到升遷而沾沾自喜。
唐太宗駕崩後,唐高宗李治繼位。由於權相褚遂良誣告,盧承慶被貶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永徽年間,褚遂良又指控他在雍州任上失職,為此獲罪,被貶為簡州司馬。一年後,又轉任洪州長史。盧承慶對褚遂良的彈劾很淡定,他認為,作為一個官員,主要是為國盡忠,官職是升是降並不影響自己為國效忠。由於自己老說實話得罪了皇上,因此獲罪被貶出去做了簡州司馬,可當簡州司馬他一點沒覺得窩火。
李治有風眩症,要去汝州溫泉療養一陣子,由於盧承慶為官清廉,做事認真,講求實際,於是被提拔為汝州刺史,不久又召他回京任光祿卿。在度支尚書任上的盧承慶被授參知政事銜,為實質宰相。同年,因涉嫌謀反被流放的前宰相國舅長孫無忌進一步遭到指控,盧承慶和其他宰相李?、許敬宗、辛茂將、任雅相奉命調查。其中許敬宗是武皇后的黨羽,也是調查的發起者,因此長孫無忌最終被迫>自殺。當年,盧承慶被授予高一級的宰相銜同中書門下三品。
顯慶五年七月,出任宰相還不足一年的盧承慶,因對度支事務處理不當,在財政工作上出現了重大失誤,因未能徵足賦稅受到御史臺官員彈劾。高宗覺得此事不好處理,因為盧承慶是武后建議提拔的。武則天聞知後,請高宗按章辦事,對大臣要功過兩分清,不要看她的面子。於是,高宗下詔將盧承慶免職以示懲罰,後又考慮其才幹起用為潤州今江蘇鎮江刺史。盧承慶後又遷雍州長史,授銀青光祿大夫,被任為刑部尚書。告老退休後,高宗授他金紫光祿大夫銜。
盧承慶死後,贈幽州都督,諡號“定”。臨終時,他告誡他的兒子說:“死是必然的道理,就像每天有早上和晚上一樣。我死後,用平時穿的衣服入殮,望日、朔日也不要用牲口祭奠我。不要用占卜的方式選擇下葬的日子,陪葬的器物就是陶器漆器,棺木就用一般的木頭。墳墓的高度能夠審識就可以了,墓碑上寫上任職和生卒年月就可以了,不寫那些虛浮誇耀的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