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國學大師有哪些

  大家平時會關注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蘇無錫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字賓四,筆名公沙、樑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臺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教授。 1990年在臺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 。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大陸、香港、臺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 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饒宗頤

  饒宗頤,大紫荊勳賢1917年8月9日-,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生於中國廣東省潮安縣,是蜚聲國際的國學大師、漢學家,在中國研究、東方學及藝術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學術界稱他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饒宗頤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是集學術、藝術於一身的大學者,又是傑出的翻譯家。香港大學副校長曾引用餘秋雨的話說:“香港如果出了一個饒宗頤,就不會是文化沙漠了。”而他又是以“辛苦待舂鋤”來謙虛地評價自己一生成就的。饒先生和季羨林齊名,學界稱"南饒北季"。

  :季羨林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翻譯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季羨林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2009年7月11日北京時間8點50分,季羨林在北京301醫院病逝,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