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國學大師
大家平時會關注嗎?關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物簡介
饒宗頤,字固庵,又字伯濂,伯子,號選堂,1917年生,廣東潮安人。父饒鍔,為潮州大學者,著作甚富。
幼承家學,未冠整理其父遺著《潮州藝文志》,於1937年刊於《嶺南學報》,以此知名。
1935~1937年,應中山大學之聘任廣東通志館專任纂修。1939~1941年協助葉恭綽編《全清詞鈔》。
1943~1945年任無錫國專教授。
1947~1948年任汕頭華南大學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總編纂。
1949年遷居香港。
1952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
1962年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發“漢學儒蓮獎”。
1963年,曾至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作學術研究。
1965~1966年又在法國國立科學中心研究敦煌寫卷。
1968~1973年應新加坡大學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期間1970~1971年,曾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
1972~1973年,又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教授。
1973~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間於1974年,為法國遠東學院院士。
1978年退休後,又於1978~1979年任法國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
1980年,任日本京都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1979~1986年又擔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高階研究員;期間於1982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復獲香港中文大學授予中文系榮休講座教授銜。
1981~1988年曾擔任澳門大學客座教授。
1992年起被複旦大學聘為顧問教授。
1994年起又任泰國華僑崇聖大學中華文化學術研究院院長;同年獲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學研究特別獎,並將全部獎金捐贈香港中文大學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
1998年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國學大師榮銜,併成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首任榮譽院務委員。[1]
2000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大紫荊勳章,以表彰他在學術領域的傑出成就。
2001年,他獲得俄羅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2005年,由饒宗頤教授書寫《心經》,並由當代著名篆刻家唐積聖先生鑴刻,“心經簡林”樹立於大嶼山昂平一址。
200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溫家寶聘請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並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終身成就獎。
2011年,他入圍亞洲電視舉辦的感動香港十大人物評選。
2011年,獲澳洲塔斯曼尼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2013年,榮任法蘭西學院銘文與美文學院外籍院士,成為亞洲首位獲得此榮銜的漢學家。2
2011年12月,經西泠印社選舉擔任第七任社長。
2013年10月他被杭州市十二屆人大會第十四次會議授予“杭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饒宗頤97歲妻於2013年4月30日逝世。
:成就貢獻
饒宗頤先生集學術與藝術於一身,是國際公認的一代巨匠、南派文化宗師。精通多種外語,知識淵博,學富五車,著作等身。六十多年來,孜孜不倦,無論甲骨文、簡帛學、敦煌學、佛學、道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乃及印度梵學、西亞史詩、藝術史、音樂、詞學、書畫及理論,學無不涉,涉無不精,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專著六十多種外,尚有發表在世界各大學術期刊及各大書刊上的論文,短文和雜文約有四百篇。藝術方面於繪畫、書法造詣尤深。繪畫方面,擅山水畫,寫生及於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畫取法白畫之白描畫法,於李龍眠、仇十洲、陳老蓮諸家之外,開一新路,影響頗大。書法方面,植根於文字,而行草書則融入明末諸家豪縱韻趣,篆書兼採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長,自成一格。主張書要“重”、“拙”、“大”,克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其書作氣息空靈,淳淳入古,尺幅之內疏簡凝重,濡染翰墨,殊為精緻。實可謂:“筆走時篇篇錦繡,墨動時字字珠璣”。
饒宗頤先生在當代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及影響,已有季羨林、李學勤、錢仲聯、姜伯勤、李聯陞等中國著名學者以及戴密微、池田溫、吉川幸次郎等海外漢學家著文評價,收入香港三聯書店《論饒宗頤》一書1995年出版。簡要論之,可概括為如下三點:
一本世紀自王國維以來的中國傳統人文學術研究,一個大的趨向即如何在乾嘉諸老的基礎上再向上一層。向上之路,依學者個人的天資稟賦與治學風格、學術背景的差異而呈現不同面貌。如陳寅怡先生以史論擅勝,錢鍾書先生以文心見長等等。但總的精神是地下文物與紙上文獻互證、異族故書與吾國舊籍印證以及外來觀念與民族學術融合。這一總的精神,是中國傳統學術經由二十世紀的社會科學洗禮、錘鍊其學術性格,然後重返中國傳統學術文史哲不分家的返本開新之路。由分而合,正是中國人文學術的內在生命所使然。饒宗頤經其特殊的個性聰明才智,正是處於此一學術潮流中的前線人物,其成績足以與當代一流大師相頡頏。
二由於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時代因素所造成的閉關鎖國狀況,尤其是十年對於中國文化的瘋狂踐踏,中國人文學術研究缺乏應有的成就與活力。而這一段時期,正是饒氏學問生命的精進期,也正是他成長為中國與海外漢學研究不多的橋樑人物之一的時期。譬如,一九五六年,饒宗頤發表《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將倫敦所藏這部反映早期天師道思想的千載祕籍,全文錄出,兼作箋證,闡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後不久,法國的中國宗教學權威康德謨即以此書教授諸生,以至引發後來歐洲道教研究的長期計劃。在二十一世紀的“東學西漸”史中,饒宗頤是一個重要的開風氣的人物。如果說,二十一世紀的東學西漸必資延續下去的話,饒宗頤的學術位置亦將因此而顯出其重要意義。
三饒宗頤在學術上與藝術上的造詣均達到相當高的水準,他集學問與藝術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為當代罕有的國學宗匠。同時,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圓融、和諧的特點。整個二十世紀,一般知識人都覺得一定要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新派”與“舊派”之間做選擇的時候,他卻沒有一種焦慮與困惑。他的世界裡,東方與西方沒有鴻溝,古代與現代之間沒有裂罅。饒宗頤的學問、藝術與文化人格、與香港一地有極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緣所造就的學術文化史現象。這一正規化所樹立的標格,將對於未來的中國學術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學術研究
早年以治地方史志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獻;壯年由中國史擴大到印度、西亞以至人類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則致力於中國精神史的探求。至今已出版論著50餘部、論文400多篇。
根據先生自己歸納,其著述可分為:“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含“金石學”、“書畫”等八大門類。
摺疊敦煌學
《殷代
貞卜人物通考》1959
《選堂集林.史林》1982
《甲骨文通檢》 1.敦煌學:代表作有《敦煌書法叢刊》
《敦煌本老子想而注校箋》
《敦煌曲》合著
《敦煌琵琶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