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弘揚傳統文化優秀作文示例

  都說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所以弘揚傳統文化,大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群體。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1

  關於在大學生中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傳統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獨特性令世人矚目。自20世紀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一直在不斷深化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學術界從不同的視角,運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中國文化,成果卓著,異彩紛呈。面對高校人文教育薄弱的現象,如何在大學生中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不僅僅停留在學術的層面,而在大學生中產生現實的影響,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在大學生中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當代的中國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充滿活力、個性張揚,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將來中國建設者的風采。但同時他們身上也存在一些令人感到憂慮的問題,比如學生非常重視專業的學習,但人文知識相對缺乏;個性鮮明、自我意識強烈但社會責任感淡薄;有求知的慾望但似乎找不到合適的途徑,迷戀網路者不在少數;等等。而且,這並不是某些院校存在的個案,而是當今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

  很多學生會這樣度過他她的大學生活,大一進入新的環境,常會無所適從,適應大學生活成為主要內容;大二開始接觸專業,會在專業上投入一定精力,但能夠全力以赴者並不多見。因為熟悉了大學教學模式,感到通過考試並不難,所以大多數同學會在消遣娛樂或者考證過級方面耗費大量的時間;大三面臨實習和即將到來的考研或工作的抉擇,開始忙碌起來;大四塵埃落定,上研的上研,工作的工作,大學生活已經結束。大學四年一晃而過,這些學生成為某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但很多人對自己將來如何做人、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並沒有明確的想法和目標。包括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學生在急匆匆的輔修雙學位、考證、上新東方、保研、考研、出國、找工作的時候,卻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他們做這一切是為什麼。再深究的話,有些人出於從眾心理,更多的則是為找個好工作增加砝碼,除了這樣現實的目標外,沒有太多其他的思考。也就是說,我們的大學教育雖然完成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但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方面還不夠成功。在大學階段,雖然學生在年齡上已經成人,但在精神上並沒有成人。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現行的高校教育體制可以說難辭其咎。在中國社會轉型的大環境下,市場化的大潮不僅席捲了經濟的領域,還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也概莫能外。從學校來說,面對彼此間激烈的競爭,在學科體系的建設、專業設定等方面,重視能給學校帶來直接效益和回報的專業,而忽視相對“無用”的人文專業。從學生來說,上大學就是學一門專業,掌握一門技能,為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打下基礎。強大的就業壓力迫使絕大多數學生很“務實”,專業選擇上講“實用”,學習過程中又在專業和英語、計算機這些“必備能力”上投入極大的精力,而對專業之外的東西包括自己人生理想價值的思索,則是無暇顧及了。可見,過於強調專業教育,強調職業教育,忽視人文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大學

  教育的通病。長此以往,我們的大學將造就出很多“專業人員”,而不是兼具人文素養與知識技能的全面的人。更有甚者,人文教育的薄弱導致當代大學生中出現很多的不良傾向,比如說,功利化的傾向比較明顯、缺乏理想和信念、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淡薄,精神空虛、片面追求娛樂和享受、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自殺、犯罪、校園暴力等等。

  錢致榕先生說過:“一個民族在全球化洪流衝擊下的前途,就要看他的下一代,能不能做一個新時代的公民。這一切,都端賴於教育。”中國的未來端賴於對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新世紀的高等教育,必須再次明確其目的和任務。“大學教育之目的,不僅在於科學研究和專門人才的培養,還在於傳統文化之保持,以及人格之鑄就和人性之完善。”面對中國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呼喚人文精神的迴歸,已經成為教育界有識之士的共識。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為大學生人格鑄造和價值理想的確立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如何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讓大學生在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思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讓他們成為能夠撐起將來民族脊樑的人,已是至為迫切的了。

  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發展的現狀與思索

  鑑於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人文教育的積極作用,很多高校都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到大學生人文教育的博大工程中。目前大多數高校開設了相關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其中選修課居多,成為目前在大學中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渠道。那麼,這門課程的教學情況和教學效果如何呢?就學生報名選修這類課程的情況看,大多數人對傳統文化課充滿興趣,甚至出現人滿為患、不得不限制人數的情況。特別是文史見長、實力雄厚的高校,這類課程更是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

  但理性的看,在傳統文化課火爆的背後還隱藏著問題。據調查顯示,目前在高校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師資。教傳統文化課的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其中大都是中青年教師,很多還是剛剛畢業,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都是一知半解,上課死板,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課失去興趣。二、教材。現在專門為傳統文化通識課編寫的教材比較少,而且一般都是泛泛的文化通論,存在“大而空”的問題,沒辦法提起學生的興趣。三、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傳統文化課基本上都是一個老師從頭講到尾,教學中出現要麼“照本宣科”,要麼“因人授課”的現象,老師哪方面懂得多就多講一些,不懂的就少講甚至不講。再加上此類課程一般採取大課的方式,師生互動、討論交流由於人數過多受到限制,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質量大打折扣。面對這樣的教學狀況,在很多院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上此類課程的學生只為混個學分的不在少數,大批學生並不太關注老師傳授的內容,都是臨考前突擊複習只求過關而已。也就是說,目前傳統文化課教學的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

  因此,針對現存主要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改善。第一,加強師資建設。培養一支有水平、有素養的教師隊伍是有效傳播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前提。優秀的教師能夠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良好的道德修養征服學生,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春風化雨的影響學生,令學生產生 “心嚮往之”的效果。這需要各高校對現任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加強培訓,同時所有的教師應該自我督促,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第二,編寫適用於大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教材或讀本。90年代以來,有關大學和出版部門先後編寫出版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教材,在推進傳統文化課的教材建設方面作出了努力。但這些教材大多是從古到今對傳統文化進行概述,知識性較強,吸引力較弱。可以嘗試突出中國文化的特點和精髓,按照專題或以問題為線索編寫教材,或者編寫一些關於中國文化的普及性讀本,使學生以這些讀本為引導自覺的去了解傳統文化,從而更好的推動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把握和思考。第三,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原則,進行教學改革。比如,授課聯絡現實問題。在授課中將傳統文化與社會現實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對個人或對世界的影響,才能使學生真正產生興趣。又比如,教學方式多樣化。現在的傳統文化課程以 “概論”式教學居多,教師在一個學期灌輸給學生所有內容,這樣的效果往往是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似乎什麼都知道了,實際上什麼經典都沒有真正讀過,不能產生心靈上的深刻影響。我們可以借鑑西方或研究生教育中經典閱讀與討論結合的教學方式,利用少而精的經典著作,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寫一寫,讓他們的思想跳躍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有所收穫。為了克服內容繁多與學時有限的矛盾,可以改變面面俱到的授課方式,一學期重點學習幾個部分的內容,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將幾部分貫通起來,使他們真正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為了克服一個教師授課知識結構欠缺的困難,可以嘗試群體式教學,一門課由多名教師共同完成,按照專題講授,把真正課講透講好。如果輔以多媒體教學、網路教學等手段,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活力。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每一箇中國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極大衝擊,曾一度被國人忽略和輕視,特別是年輕一代,不瞭解中國文化甚至誤解中國文化的大有人在。一些學者驚呼,我們現在面臨“釜底抽薪”的危險,當年輕一代對生養、培育自己的這塊土地一無所知,對其蘊涵的深厚的文化,廝守其上的人民,在認識、情感、以至心理上產生疏離感、陌生感時,就在實際上失落了不只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家園。這不僅可能導致民族精神的危機,更是人自身存在的危機。

  我們知道,一個民族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傳承。這是一項巨集大的工程,它不僅需要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者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全社會所有關注高等教育、關注中國未來的人的共同努力。總體而言,我國大學現在正處在試圖改變傳統文化缺失現狀,迫切需要從根本上奠基的起步階段。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沒有時間感慨萬千,必須實實在在的努力,去做好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傳播和弘揚工作。每一箇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工作者必須明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不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本質的是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把握中華人文精神與價值理念,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人文關懷的情結、承擔社會責任的勇氣,在精神上真正成人。讓當代大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懂得為人為學之道、樹立正確的價值理想,這不僅是我們在大學生中傳播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大學生人文教育的最終目標。

  大學生弘揚傳統文化作文篇2

  新時期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弘揚

  傳統文化在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民族都因其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徵而別於其他國度,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民族在創造人類文明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而且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這些傳統文化對人們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 以及行為模式等都有著深層次的影響。那麼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的我們,應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呢?

  眾所周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市場經濟的確立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價值取向。整個社會存在著一種唯利是圖的生存觀。西方文化強勢進入中國市場,讓更多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問題。首先,由於十年浩劫,中國傳統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劫,這種損失是無法挽救的,正是因為這種無法挽救的損失,很多中國人在以後找不到精神糧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比較少。其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很多青年人沉浸在對新文化的狂熱追捧中,他們鼓吹酒文化已經過時,許多媒體也充當他們的幫凶。整個社會顯然缺乏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關注。再加上許多大學生認為書法等傳統文化已經不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潮流,而逐漸導致傳統文化走向沒落的邊緣。還有書法等傳統文化扮演了他們不該扮演的角色,甚至成為商業的犧牲品。進入新時期後,傳統文化面臨新的形勢,但是中國人並沒有對傳統文化的形勢,有效地、創新性的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導致

  傳統文化 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然而西方市場經濟發展較早,其文化傳播具有可操作性強,容易滿足大家的需求,樣式層出不窮,商業氣氛濃厚等典型的特點。正是有著這些無法比擬的優勢,西方文化在中國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狂熱追捧。西方文化有很多元素都非常貼近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點。青少年對傳統文化有一種自卑感,也就無所謂自豪和興趣了,傳統文化恰似處於這種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然而只要有我們,只要有我們的共同努力,使得傳統文化得以發揚,我們有理由相信傳統文化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1.關於傳承傳統文化800字作文

2.傳承傳統文化作文800字

3.傳統文化作文1500字

4.傳統文化應該傳承800字作文

5.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800字

6.弘揚傳統文化作文1000字

  >>>下一頁更多精彩“大學生弘揚傳統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