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時事政治解析
時事政治是當前國內外發生的引人注目的且具有重大意義的時政熱點,在高三政治教學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背景材料】
2016年10月17日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相繼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進入了第二步第二階段,即空間實驗室階段。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分別是: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考點連結】
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獨家授權並監製的“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紀念”等三類航天題材系列貴金屬收藏品,限量銷售。該系列貴金屬藏品是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
2.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近年來,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有利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有利於增強相關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太空育種、高階材料製造運用於人們生活,將會使人們的消費品更加豐富多彩。太空技術運用於生活將會引發出新的消費現象,促進與太空相關的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4.財政的作用。近年來,國家通過財政有效調節資源配置,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國不斷加大在航天領域的財政投入,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實踐證明,神州十一號的成功發射離不開國家財政的巨大支援。
5.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世界發展的新趨勢看,科學技術日益加速地轉化為生產力,有力地推動著世界經濟結構的變革和社會發展的程序。迄今為止,空間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生產力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6.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國航天人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進行自主創新,神州十一號的成功發射就是自主創新的結果。神州十一號的成功發射成功有利於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7.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是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的體現。
8.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由於太空事業的頭等戰略和軍事意義,中國的太空事業就是在美國和其它太空國家的技術封鎖中發展起來的,在充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國內各行業在本領域進行了充分的合作,從而使航天事業成為全國大協作的結晶。
9.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巨集觀調控。日益雄厚的綜合國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飛天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優勢,能夠為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發揮更有力的作用。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國政府的宗旨和原則。抓好重大工程,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全面發展,不斷創造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新的輝煌,促進國防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從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這體現了我國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
2.政府職能。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複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它的發展不僅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職能的發揮,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組織協調,政府要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等職能。
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載人航天創造的奇蹟,源自黨中央高瞻遠矚的科學決策,源自黨中央對載人航天事業的深情關懷。中共中央在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後第一時間發來賀電,表達了黨中央對航天事業的高度重視。
4.黨“三個代表”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是中國共產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
5.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新成就,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神州十一號的發射成功,航天員進駐天宮,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6.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更是飛速發展,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整體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新成就,增強了我國的國際力量,有利於提升我國的國際話語權,更好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7.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中國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完全出於和平目的,是對人類科學與世界和平事業的貢獻。
8.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和平利用太空資源,使之造福於人民,是人類的共同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順利推進,為促進人類的科技事業進步,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貢獻。
9.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發展載人工程實施以來,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明開放的原則,我國積極與世界有關國家和地區開展載人航天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世界航天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這體現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神舟十一號號的成功發射和中國一系列太空研究計劃的進一步實施,有利於為中國經濟催生眾多新興產業,同時充分顯示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能力和決心,增強了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2.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綜合國力的穩步增長,推進了科技實力的不斷躍升,把中國載人航天的一幅幅藍圖變成了現實,而中國航天的每一次夢圓,又為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3.文化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神舟十一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援,有利於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4.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活動和文化氛圍。近年來,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在航天文化宣傳及科普方面卻發展得十分緩慢,公眾航天知識和素養缺失。因此,應舉辦航天文化的宣傳和科普活動,營造一定的文化環境,激起全民的高度關注。
5.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2016年是中國航天60週年,具有重大的紀念意義。為此,國家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建設。《航天徽寶》的專案正順應了歷史的發展,選用稀有玉料,再現玉雕絕學,既把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行了完美的詮釋,又深刻的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
6.培育和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的事業催生偉大的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澱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神舟十一號的成功發射所體現的載人航天精神是新時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有利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7.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繼承人類優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要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力加強科學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航天領域的科學和文化事業,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四、從生活與哲學的角度分析
1.意識的作用。廣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揚鬥志、嚴謹細緻的科學作風、沉著冷靜的良好心態、顧全大局的協作精神,勝利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準操控對接、穩定組合執行、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標,為自主建設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奠定了基礎。
2.堅持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神舟十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我國科技工作者把神舟十一號按照地面指揮意圖準確升入太空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是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表現。
3.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於實踐。從發射地球衛星到載人航天、從載人航天到太空漫步,體現了人們的認識能力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同時,一系列有關太空的正確認識指導我們正確開展實踐,促成了神舟十一號的成功發射。
4.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整體與部分,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影響,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係。無論是載人航天工程,還是探月工程,都是高度複雜的、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樹立全域性的觀念,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5.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飛天的是神舟,助推神舟的是整個神州的力量。無論科研人員還是保障人員,無論火箭、飛船的研製者,還是發射場、著陸場的建設者,情繫載人航天事業的千軍萬馬,把齒輪齧合般的協作精神加註到了託舉神舟的火箭之中。
6.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2003年神舟五號開啟中國首次載人航天之旅,到神舟六號實現多人多天太空飛行;從神舟七號航天員在太空留下中國人第一行腳印,到今天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夢想的跨越,標記在了浩浩太空上。
7.要重視量的積累。中國航天60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一個甲子。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已經建成了配套完整的航天工業體系。從成果和產品的技術水平來說,我們已經進入到航天大國的行列,到2025年的時候,能夠實現航天強國目標。
8.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我國載人航天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我們的工作與國家和民眾的期盼,也有一定的距離。要全面完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後續任務依然十分艱鉅。
9.要善於抓重點。航天作為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應該顯著帶動國家經濟增長。現在航天領域的投入主要是國家行為。未來,要加大航天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力度,使每一個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航天,感受到航天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10.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太空行走到交會對接,中國航天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沒有“不可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已經完成第二步,只要我們科學謀劃,埋頭苦幹,就一定能達到既定的第三步目標。
11.辯證的否定、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樹立創新意識,不斷進行創新。我國航天工程在比較短的時間裡不斷取得歷史性突破,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航天人敢於攻堅、勇於創新。
12.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導向作用。載人航天精神作為正確的價值觀,對我國航空航天工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願與各國一起,共同推動世界載人航天技術發展,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13.人生的真正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貢獻。中國航天人不記個人名利得失,以國家需要為第一需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上萬名科技工作者參加了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科研攻關,他們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埋頭苦幹,在奉獻中實現了人生價值。
二
【背景材料】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於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一致認為,黨的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淨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全會總結了我們黨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歷史經驗,分析了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認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為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準則。
【考點連結】
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全會指出,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援,提高技術工人待遇。
2.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全會指出,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3.推動收入分配公平。全會指出,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學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完善市場評價要素貢獻並按貢獻分配的機制。
4.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會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案,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5.加強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的缺陷,要通過巨集觀調控克服這些缺陷。全會指出,創新和完善巨集觀調控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6.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7.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8.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從嚴治黨是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是鞏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所要求的。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從嚴治黨,集中整治黨風,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有利於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從嚴治黨,要求黨的領導幹部不管多麼位高權重,違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中央堅決查處了薄熙來、劉志軍、許宗衡等一批重大違紀違法案件,表明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體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建立監督和制約機制。全會明確提出,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權力過分集中、權力隨意濫用,就容易產生特權和腐敗。因此,必須將權力牢牢關進制度的籠子,完善權力執行的監督機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
4.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之一。從嚴治黨必須堅持發揚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正確處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關係。
5.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全會提出,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必須發揚民主、善於集中、敢於擔責,這進一步明確各級黨組織負責人的工作鐵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以任何理由違反。
6.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30年多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
7.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我們黨要帶領人民群眾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必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8.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從嚴治黨要加強監督必須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黨內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也不允許有不受監督的特殊黨員。這樣。才有利於保持黨的先進性。
9.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從嚴治黨,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10.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關係我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問題,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要從執政和監督上下功夫,牢牢把握“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讓作風建設之路越走越暢。這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11.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各級領導幹部是人民公僕,沒有搞特殊化的權利,要帶頭執行廉潔自律準則,自覺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作鬥爭,這符合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
12.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執政。從嚴治黨必須堅持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黨的基本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都需要通過依法執政來體現,並以依法執政為保障來加以實現。依法執政有利於發揮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13.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對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和黨內監督制度不健全、覆蓋不到位、責任不明晰、執行不力等問題,要讓黨內政治生活這個大熔爐“熱”起來,使監督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出來。這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
2.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可以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從嚴治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3.堅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執政黨的黨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黨和人民事業成敗。必須在全黨大力弘揚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下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以優良黨風促政風帶民風,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體現了聯絡的觀點。
4.聯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全會指出,制定一部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準則、修訂黨內監督條例,是完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需要,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解決黨記憶體在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需要。這兩個檔案是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制度利器。
5.要樹立全域性觀念。全會提出,全黨同志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堅決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不折不扣抓好制度執行。
6.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黨員領導幹部是我們全面從嚴治黨裡面的關鍵少數,我們一把手主要負責的同志,又是我們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只要我們把這些關鍵少數給抓住了,我們就自然能發揮上行下效,示範效應,來讓我們整個政黨更加先進,更加優秀。
7.準備走曲折的道路。近4年從嚴治黨的實踐試出了人心向背,增強了黨的純潔性、戰鬥力,為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全面從嚴治黨任務依然艱鉅,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依然任重道遠。
8.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全會一致認為,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要全面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握時代大勢,迴應實踐要求。
9.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堅決反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10.抓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從嚴治黨要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著力解決重點領域的腐敗問題,嚴肅查處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中濫用職權、貪汙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的案件。這體現了我們黨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11.堅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全會提出,必須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偏離和動搖。
12.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13.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從嚴治黨要注意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人手,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14.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性的一場深刻變革。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15.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對個人與社會有著不同的導向作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從嚴治黨,要求黨員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有利於廣大共產黨員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6.實現人生價值。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是保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之舉。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造就規模巨集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推動我國由人才犬國向人才強國邁進。
三
【背景材料】
2016年11月18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落下帷幕。圍繞“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進行坦誠交流。大會圍繞網際網路經濟、網際網路創新、網際網路文化、網際網路治理、網際網路國際合作等前沿熱點共舉辦了16場論壇。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祕書處高級別專家諮詢委員會發布《烏鎮報告》,凝聚各方共識,成為大會標誌性成果。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主任徐麟在閉幕式致辭中說,網路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創新是網際網路的基因,網際網路日益成為驅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引擎。推進網路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網際網路是無國界、無邊界的,世界各國在網路空間休慼與共、命運攸關,維護網路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無疑,打造網際網路更好造福人類的創新風口,中國有很多經驗可以一起分享,也有很多難題需要共同探討。
【考點連結】
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企業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履行好社會責任,做有擔當、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應該成為企業積極踐行的目標之一。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回饋社會、造福人類,是網際網路企業存在的價值和應有的擔當。
2.經濟全球化的高速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各地區之間相互聯絡、相互依存。國家之間的合作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而資訊化技術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讓這種合作變得前所未有的緊密,世界因網際網路而更多彩,生活因網際網路而更豐富。
3.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完善全球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維護網路空間秩序,必須堅持同舟共濟、互信互利的理念。各國應該推進網際網路領域開放合作,豐富開放內涵,提高開放水平。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面向世界,要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
4.各國之間加強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網際網路為各國搭建了更多溝通合作平臺,創造了更多利益契合點、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推動彼此在網路空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資訊時代的快車、共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
5.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網際網路的發展有利於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6.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路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創新是網際網路的基因,網際網路日益成為驅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引擎。推進網路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維護網路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7.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本屆治理論壇以描繪全球網際網路發展與創新帶來巨大成就的全景圖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與技術發展趨勢,落腳於通過合作創新優化公共政策,實現網際網路的可持續發展。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網際網路體現了科技的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有利於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2.維護國家主權。《聯合國憲章》確立的主權平等原則是當代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覆蓋國與國交往各個領域,其原則和精神也應該適用於網路空間。我們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路發展道路和網路管理模式,尊重網路主權。
3.構建公正合理的網路新秩序。國際網路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由大家商量著辦,發揮政府、國際組織、網際網路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不搞單邊主義。要構建公正合理的網路新秩序,促進公平正義。
4.當今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網路空間,不應成為各國角力的戰場,更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各國應該共同努力,防範和反對利用網路空間進行的恐怖、賭博等犯罪活動。維護網路安全是各國共同的責任,符合當今時代主題。
5.國際關係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係的決定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國家間的不同利益則是國家之間產生矛盾和衝突的根源。舉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搭建全球網際網路共享共治平臺,共同推動網際網路健康發展,符合各國共同利益。
6.中國作為世界負責任的大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站在為全人類、為全世界考慮問題的平臺上,在“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中,中國在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和技術上正在崛起,為世界的未來和人類創新技術去著想,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網路大國的使命和擔當。
三、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交流與傳播。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鑑。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網際網路是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網際網路架設國際交流橋樑,有利於推動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鑑,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
2.文化創新。當前,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拓發展新境界。網路空間是人類共同活動的空間,面對世界經濟複雜的形勢和風險挑戰,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有利於促進各國共同繁榮。
3.優秀文化塑造人生。中國正在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這有利於發揮網際網路傳播平臺優勢,讓各國人民瞭解中華優秀文化,讓中國人民瞭解各國優秀文化,共同推動網路文化繁榮發展,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4.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要尊重各個國家的發展差異,尊重不同的利益訴求,以包容開放的心態對待目前網路空間的種種問題。在世界各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努力消除網路空間的各種隱患,讓全世界人民共享網路社會當中人類文明的新成果。
5.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滿足了人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有利於發展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和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
1.意識的能動作用。大力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資料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拓展網路經濟空間,有利於促進網際網路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動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2.發展的觀點。世界是永恆發展的,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網際網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很多領域的創新發展起到很強的帶動作用。網際網路發展給各行各業發展帶來歷史發展機遇。
3.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中國是網際網路大國。過去的二十年我們一直是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使用者體驗的創新和各種微創新之間一步一步地前行,取得了非常大地成果。但是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大家關注的焦點越來越聚焦於原創性技術的創新。
4.聯絡的觀點。目前,我國正在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這必將進一步刺激產業創新,促進跨界融合,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5.整體決定部分,要樹立全域性意識。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把住了全球網際網路治理的脈搏。唯有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才能既滿足各國分享網際網路發展成果的要求,又激發出各國為淨化網路空間、保障網路安全群策群力的積極性。
6.堅持系統優化的方法。多邊參與、多方參與將成為網際網路治理常態,政府、國際組織、網際網路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科研院校、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積極作為,共同推動“共享、共治”的務實合作進一步深化,為實現網際網路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
7.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網路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們既要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願的權利,也要依法構建良好的網路秩序,這有利於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
8.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問題。主席在大會開幕式的視訊重要講話,高度評價了網際網路的作用,他指出網際網路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深刻變化,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一系列的新機遇、新挑戰。
9.抓主要矛盾。當前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方興未艾,需要我們僅僅抓住新技術革命、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從消費網際網路擴充套件到產業網際網路,促進實體產業的網際網路轉型,做大做強數字經濟,這是帶動全球經濟增長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0.樹立創新意識。要充分發揮企業利用網際網路轉變發展方式的積極性,支援和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進行創業探索。作為企業要更好服務社會,服務人民。要用好網際網路帶來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1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網路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