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怎麼辦

  很多家長不喜歡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電影院,因為小孩無法在一個環境下久待,會出現吵鬧的情況,如果這個時候不正確引導,孩子將會養成習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喧譁的教育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在公共場合喧譁的教育方法

  1、直接糾正孩子

  雖然可能聽起來不太好,可是孩子犯錯的當下一定要糾正,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小孩再犯,而且直接在公共場所罵,才能確保孩子再也不敢在公開場所表現不好了。

  2、買想要的東西

  你可以扮演明智的家長,購買或攜帶令孩子有興趣的東西,藉此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在這個時間內小孩一定是乖乖地玩著自己的,不會打擾到別人。

  公共場所小孩喧譁惱人,該如何處理,相信家長各有一套。

  3、給予遞延承諾

  用一種迂迴的方式先答應孩子的需求,將小孩渴望的東西延後購買日期,家長不一定要去實踐這個承諾,但偶爾是該履行的,才能讓孩子相信父母的話。

  4、忽視他們吵鬧

  孩子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抗議的想法,直到家長李會,他們才會停止,這個時候對付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睬,一段時候間,他們就會自己安靜了。

  家長如何制止孩子吵鬧行為

  5、不帶他們出門

  要防止小孩在公共場所吵鬧,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它開始,不要帶他們一起出門,可以請家中長輩幫忙照顧,或是請保母看管,甚至養個寵物讓他們留在家中與它玩耍。

  6、服從他們意願

  如果已經不曉得該怎麼對付吵鬧的孩子,為了防止他們在公共場所喧譁,那就遵從他們的意願吧!但這也可能讓小孩變得頑固,變得更不受控制,所以要謹慎思考。

  7、轉移注意力吧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很短暫,如果你覺得孩子將要大鬧一場了,不妨拿些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玩遊戲,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問題,也能讓孩子高興。

  8、給他們關注力

  孩子會吵鬧只是希望爸爸媽媽能給予多一點的眼神關懷,但他們不曉得怎麼表達,只好藉由哭鬧來得到這樣的關注,所以家長平時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有效避免這樣的問題。

  9、威脅告訴老師

  小學以前這招有效,孩子都希望能將最好的行為表現給老師看,在老師面前維持一個良好的形象,而且也非常聽從老師的話,所以適當的用這個威脅是還不錯的。

  專家談孩子在公共場合喧譁

  國人還是缺少公共空間意識孩子的“鬧”和大環境分不開

  在歐洲酒店業日前舉行的全球遊客形象評選中,日本遊客獲得第一名,中國遊客位居倒數第三。

  調查稱:中國遊客普遍給人“不守規矩、文明素質差”的印象。其中“罪狀”,除了亂吐痰、愛在公共場所脫鞋襪等行為外,其中一條就是“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

  對此,作家餘秋雨曾撰文寫道:“我們除記住中華文化的一系列優點外,也不要忘記它的諸多缺憾。中華文化不在乎公共空間,大家都在責備我們的同胞有隨地吐痰、大聲喧譁等毛病,這些毛病看似道德問題,實際上是對公共空間的漠視。”

  餘秋雨認為,國人缺乏公德心,是因為人們長期受“朝廷”和“家庭”的“兩庭”模式的影響,對公共空間缺少認知:比如一個農村婦女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不能說沒有道德,但絕對是缺乏公德的表現,對公共空間缺少認知。

  而對此,美國孟菲斯大學歷史系教授孫隆基也認為國人普遍“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不過他在分析其中的原因時,比餘秋雨的闡述更為樸實。他說,這是中國的大人一般習慣讓小孩子穿“開襠褲”,隨時隨地大小便。受這種教育長大的人,當眾挖鼻屎、搓老泥,吃飯時將骨頭吐在桌子上,隨便丟垃圾,對身體的動作不去控制等,就都不奇怪了。

  除了從文化的背景上分析,杭州市教壇新秀、東園幼兒園園長助理陳潔老師則認為,從小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還是必需的。

  陳潔說,2週歲以下的孩子自控能力較差,一些道理孩子還不能理解。如果在公共場合批評他,情況反而會更糟糕。對這類孩子的“鬧”,周圍的人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家長則可以試著用遊戲、零食等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安靜下來。

  2週歲以上的大年齡段孩子,尤其是2-3週歲的孩子,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青春期是第二個叛逆期,他開始樹立自我意識,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急於表現。對這樣的孩子只能多加引導,而且要用委婉的方式,不能用強硬的語氣教育他。她建議多鼓勵孩子,不僅是父母,也包括周圍的人。

  不過,陳潔認為,孩子的“鬧”和大環境分不開。公共場合也分很多種,比如圖書館,周圍的人都很安靜,孩子就不大容易吵鬧。即使吵鬧經過教育,大年齡段的孩子一般都能明白,會糾正自己的行為。而如果在電影院,廣場等本身比較鬧的地方,要求孩子不能吵鬧,孩子多半會反問:那個叔叔阿姨說話不是也很響麼?這樣的問題,家長又怎麼解釋得了呢?

  當然,孩子畢竟要走向社會,融入集體。集體有集體的規則。陳潔覺得,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可以充分張揚個性,但到了集體中時要有自制力和約束力。家長平常要言傳身教,營造較好的家庭氛圍,也可以通過一些童書繪本等教育孩子,這樣更能讓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