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知識

  關於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知識家長們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寶爸寶媽快來看哦。

  篇一

  冬季應該注意孩子運動損傷

  現代城市生活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受傷的比率比20年前少多很了;可在運動過程中受傷的比例卻大為增加。比如有很多父母認為冬天有條件去滑雪是培養孩子勇敢氣質的首選,也是家庭生活進入中產階層的一個指標。早期的旱冰鞋和滑輪車在小朋友中的普及,也帶來一些安全隱患。結果,一小部分孩子因為不懂運動中的自我保護,發生骨折、凍傷等意外。因此父母鼓勵孩子多運動多闖蕩並沒有錯,但對於運動損傷一無所知的孩子來說,瞭解有關運動防護的知識,也相當重要。否則一旦發生事故,不僅孩子和父母都痛苦,更可能給孩子的內心世界造成陰影孩子再也不會在無憂無慮地馳騁在運動場。

  預防滑雪損傷四要訣:

  滑行中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失控,安全“減速”的關鍵在於迅速降低重心,向後坐,試著抬起四肢,屈身,任其向下溜滑。要避免頭朝下,更要絕對避免翻滾。

  1、孩子初學滑雪時要穿上特製的兒童雪靴,不要穿一般的保暖皮靴,防止冰雪從靴口灌入而凍傷腳趾;要戴上預防頭部跌傷撞傷的頭盔,在戴上頭盔之前,最好先戴上一個只露出眼睛的頭套,並繫上滑雪護目鏡。戴頭盔的目的是防止冷風吹裂孩子幼嫩的面龐,系護目鏡的作用是防止強烈的雪地反光對眼睛的刺激。

  2、上雪道之前要教孩子儘量預熱身體,包括做各種伸展運動,拉抻韌帶;弓步壓服腿,增強穩住重心的能力;舉兒童啞鈴進行練習,以增強臂肌力量。

  3、教會孩子主動“摔倒”的能力。初學滑雪的孩子經常碰到“停不下來”的問題,這時切勿驚慌失措,要學會利用雪道上出現的小小障礙主動摔倒,摔倒時主動向左摔或向右摔,可使向前的衝擊力減弱,減少摔傷機會。

  預防旱冰損傷的三要訣:

  1、在水泥旱冰場或大眾廣場滑旱冰時,頭盔和護膝是必不可少的護具,能使孩子在摔倒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正規的護具還應包括護肘、護腕和護踝。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也不要選擇硬皮高幫靴鎖梆在旱冰鞋上。高幫、皮質硬的鞋子,保暖雖佳,卻影響足踝的靈活性,會使孩子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閃避不及。

  2、初學滑旱冰的孩子與父母牽手而滑,可獲得平衡的力量和膽氣,也能減少摔倒的可能性。

  3、父母應先對場地進行仔細勘察,尤其在滑旱冰孩子最集中的廣場。而且磨石磚、鏡面磚、花崗岩和大理石的摩擦係數大不相同,腳下同樣用力帶出的速度也大不相同,要提醒孩子在哪些地段要減速慢滑,以保護自己。

  預防滑輪車損傷兩要訣:

  有些父母騎車上街時,允許孩子蹬滑輪車隨行,這是相當危險的行為。要提早告誡孩子,滑輪車是一種“健身器械”,不是交通工具,只能在車輛免入的公園、廣場和步行街上玩,不能進入主次幹道。

  那些平衡能力不佳,或喜歡蹬車速滑的孩子,父母應督促他們戴上輕質頭盔和護膝護腕。

  初學滑旱冰的孩子與父母牽手而滑,可獲得平衡的力量和膽氣,也能減少摔倒的可能性。

  預防爬網損傷的要訣:

  父母應嚴格監控自己的孩子,不要在一張爬網上已有3個或以上的孩子在玩時,還讓孩子上網,要提醒他在往上爬的過程中,留心上面孩子的蹬踏和跌落;在翻過爬網最高點時,記住要頭朝上,腳往下試探,一點一點往下退;在整個爬網過程中父母要實施近距離監控。

  所以孩子做運動前一定都要提高的安全保護意識,這不僅指爸爸媽媽要做好監護工作,更重要的是小孩本身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我安全意識,這需要在爸爸媽媽的教育和培養中慢慢提高,尤其是冬天受了傷,孩子痊癒的速度比較慢,所以父母更要保護還自己,同時避免很危險的運動。

  篇二

  為何現代孩子讓我們憂心忡忡

  我們現在的世界是如此地危險,已經超出我們應該擔憂的程度,我們如何能放心地讓孩子一個人應對各種情況。但是,很多專家認為媽媽們不敢放手的原因是:我們太習慣於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的世界了,而父母們則對於孩子們可能面對的危險過於敏感。

  面對全球性的威脅,父母們感到無助,於是試圖減小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孩子所可能遇到的威脅,比如綁架或其他兒童犯罪事件。而現在社群關係的淡化,更加重了他們的擔憂。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流動性的增大,與我們比鄰的常常是陌生人,或者我們不斷建立的是與陌生人的鄰里關係。而生活的忙碌,更使我們幾乎不可能去了解社群中的每個人。

  但是在八十年代以後,這些威脅似乎變小了。再往後,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世貿中心襲擊事件尤其經典地代表了這一代父母的看法:相對於這危險的世界,人類太脆弱了。”

  然而,給父母們揹負上如此過分焦慮的第一大禍首,並不是人與人關係的疏遠或一件件駭人聽聞的事件,而是——電視新聞。它通過將遙遠的地方偶爾發生的危險事件傳播給人們,讓人造成一種事件就在自己身邊的感覺。專家說:“父母對孩子的安危擔驚受怕,主要是他們看電視新聞太多了。”

  大人在焦慮,孩子們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承受著來自精神和肉體的壓力——依賴性、晚上害怕、頭痛、胃疼……有的時候,孩子們還會將這些壓力轉化為施暴。但是,羸弱和攻擊性不是必然相關的。孩子們需要基本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全神貫注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否則,當孩子處於不熟悉的環境時就會主動選擇迴避,比如新到一所學校、參加新工作的面試、會見陌生人等等。孩子還會失去判斷和識別真正危險、風險的能力,而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根本法寶。

  要教育孩子保持警惕,但不是毫無區分地懷疑一切。隨著孩子越長越大,父母對孩子的看護也應擔負起越來越大的責任。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讓父母們真正感到塌實。具體要擔起多少責任,與孩子的成熟程度有關,但也有一些可以參考的意見。

  我們真正的危險何在?

  兩年前,美國有個孩子被拐騙失蹤,電視上經常放有關的新聞。結果,很多美國媽媽便十分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拐跑。但是,統計資料顯示,在過去十多年中,美國被陌生人拐走的孩子只有100多個,其中還包括了滯留一晚又被找回來的孩子。孩子被拐走的確不幸,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遇到這樣的不幸。孩子被拐騙,在一些情況下,會受到性攻擊,而且這樣的情況比例很高。在美國,每年都有5.8萬件此類事件發生,而大多數受害者是十幾歲的孩子。事實表明,十幾歲的孩子比幼兒面臨更多的危險,父母必須增強讓孩子樹立安全紀律觀念的意識。專家說,對於恐怖事件,由於發生機率基本跟中彩票的機率差不多,所以父母們根本不必而為此過分傷神。

  篇三

  教孩子如何防範危險

  有困難找民警,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了,但是經常不總是出現在危險的地方的。在一些必要的時候,和一些必要的場合,孩子們必須學會自救和呼救才能得到幫助。作為家長不僅要教會如何化解危險。還要教會孩子防騙,因為壞人不總是凶狠的。

  一、學會識別誘惑

  一般情況下,現在那種凶惡的壞人很少了,更多的都是通過利誘和行騙。例如不良分子總是通過問路或請求協助尋找丟失的寵物之類的事來降低孩子的警惕——這是犯罪分子誘拐兒童的兩種普遍策略。

  如:有的罪犯裝作認識你,有的罪犯自稱是消防人員,編造你家房子著火的緊急情況等等。家長應告訴孩子:任何人甚至是警察和消防員,在未得到孩子監護人允許的情況下,都不能將他帶走。

  二、要學會大聲呼叫

  當然除了以上狀況以外,不排除有強制掠奪孩子的行為,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該教一個小孩子如何用拳腳打敗侵犯者小孩子身單力薄是打不敗侵犯者的,但是孩子卻能做許多吸引周圍人注意力的事情。會製造麻煩的孩子是危險分子最討厭的了。

  比如大聲呼喊:“救命!他不是我的爸爸!”騎自行車的孩子可以利用自行車為掩護物,讓罪犯難以將你劫持走,同時大聲呼救。這樣會引起圍觀者的注意和警惕,爭取得到救助的可能。

  三、不要只關注陌生人

  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說,要防範陌生人,但是什麼是陌生人?孩子並不一定真正懂得,孩子總是認為那種長的凶神惡煞的才叫做陌生人。其實,那些想侵犯孩子的人一般都會裝出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孔。要不說人之初性本善呢。孩子總是把面容和藹的人當做好人的。

  四、在遊戲中演練增強自護本領

  僅跟孩子講述一些自護自救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說了當時可能記住了過後一會兒就忘記。惟一能使孩子掌握的途徑是通過角色遊戲和演練,並且經過多次演練逐漸掌握要領。在家庭遊戲中,父母可設計多種可能發生的情景,向孩子提出問題,測試他們的反應能力。同時還要演練父母和孩子之間如何保持通訊聯絡的內容。

  通過以上途徑想必能夠讓孩子成長不少,有的時候其實並不僅僅侷限於此,最多的情況還是隨機應變,有的時候人的直覺也是很準的。有的時候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能思考,總是潛意識在幫我們。所以要相信自己的感覺,找到一種最有利的方式來化解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