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託班育兒知識

  孩子的思想世界很簡單,也很複雜,孩子的認知能力與潛力也遠遠超過家長的瞭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篇一

  不要低估寶寶的認知潛能

  孩子的思想世界很簡單,也很複雜,孩子的認知能力與潛力也遠遠超過家長的瞭解。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認知這個世界,要告訴孩子,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要抵擋住錯誤的思想,讓孩子受用一生。

  孩子度過了嬰兒時期,家長就應給孩子創造更多的與世界接觸的機會,擴大孩子的接觸範圍,讓孩子擁有更廣泛的生活樂趣。家長如果擔心,可以幫助孩子清除障礙,給孩子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

  在孩子的孩童時代,快樂的來源很簡單,就是來自於與外界的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在孩子適應環境的時候,孩子會把自己的生活融入環境,在環境中尋找快樂,孩童時代的孩子總能從最簡單的事物中尋找到不同尋常的樂趣。

  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也許一片落葉就可以玩上半天,也許一隻螞蟻就可以觀察很久,在大人眼中很無聊的、很常見、很普通的事物,但是孩子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他們對一切都感到好奇,他們渴望認知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中的一切。

  其實,從嬰兒時代開始,他們就擁有了認知世界的能力,而且具有無限大的認知潛能。嬰兒可以記住他經常接觸的人,並且可以分清他們,也有自己對他們的認知,就像有的嬰兒比較黏媽媽,有的嬰兒害怕生人,就是他們認知能力的表現。

  孩子渴望看到更多的風景,也許在大人眼中不一定是美的,但是在孩子眼中是新鮮的;孩子希望聽到更多的聲音,也許在大人耳中這些是噪音,但是在孩子聽來是可愛的。孩子渴望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身體等去感受世界,接觸世界,全面的認知這個世界。

  家長需要鼓勵孩子,支援孩子,不要因為各種自以為是的原因而阻撓孩子對於世界的探索,壓抑孩子認知世界的潛能。讓孩子在父母的鼓勵下,親情的支援中,盡情挖掘自己認知能力的潛能吧!

  篇二

  這五大育兒誤區 你有幾個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如何育兒成為最大的問題之一。於是很多媽媽都聽從老輩的指導,用所謂的老經驗照顧孩子。但是,往往老經驗中容易產生一些誤區。今天,專家為大家講解如何科學育兒,以及家長們常見的五大育兒誤區。

  誤區一、孩子多穿衣服才不會生病

  老一輩人認為孩子應該捂著點,所以總是能看到孩子比成人穿的厚很多的情況。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如果孩子總是處於溫度高的狀態,更會引發感冒或其他疾病。

  誤區二、孩子發燒馬上吃退燒藥

  很多老輩認為孩子發燒要馬上吃退燒藥,否則孩子會“燒壞腦子”。其實,孩子在發燒低於38.5度的時候,只需要進行物理降溫即可,並讓孩子多喝水多排尿。如果馬上吃藥不僅會刺激孩子稚嫩的腸胃,藥中的成分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誤區三、孩子滿月剃光頭

  無論孩子滿月處於夏日還是冬日,過於暴晒的陽光或者刺骨的寒風都會對於光頭的孩子以更強烈的刺激。

  誤區四、孩子不需要經常洗頭髮

  如果孩子不經常洗頭髮,頭皮上的細菌會不利於頭髮的生長,而且會堵塞毛孔。因此,家長應輕柔的為孩子洗頭髮,並且要經常洗,除非孩子身體不適可以暫停清洗。

  誤區五、搖晃哭鬧的孩子

  一些老人認為,孩子如果哭鬧可以通過搖晃孩子進行安撫。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過於激烈的搖晃會對孩子的腦部發育造成影響,甚至會導致孩子吐奶、呼吸不順暢等現象。

  如果是新手父母對於如何照顧孩子感到非常困惑,專家建議可以多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或者多聽一些相關的課程。並向有經驗的朋友諮詢,或者上網檢視有經驗的網友的建議。對待孩子要有耐心,哭鬧是孩子的語言,尤其是對於不會說話的嬰兒來說,哭鬧是唯一表達情緒的方法。因此,面對哭鬧的孩子,家長應第一時間瞭解到孩子哭鬧的原因,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要學會讀懂孩子的表情,從而真正瞭解寶寶的需求。

  篇三

  寶寶必須掌握的9種能力

  現代的父母,已經逐漸意識到養育孩子並不僅僅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便可以了,還應該注重孩子的內心培養與優秀能力的養成,這些比單純的吃飯穿衣更加重要。這些孩子必須擁有的能力,可以使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避開一些彎路,將更好的自己面對未來。

  今天,為大家介紹寶寶必須掌握的9種能力

  1、理性的分析能力

  很多人做不到面對問題不驚慌,冷靜分析局勢,從而做出最正確的選擇。這種能力的缺失,會在重大問題上造成失敗。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可以理性的分析事件。感性不是不好,但是在解決問題上並不是很完美,因此,面對問題,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各種可能性,以及引發出的不同結果,進行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2、領導的能力

  領導才能的培養並不是指可以統領一切的控制慾,而是面對各種情況下分配人力物力已達到最好效果的一種思維能力以及統籌能力。領導才能並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培養的,這需要家長予以重視。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最初先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培養孩子的與人溝通的能力。之後慢慢的再讓孩子爭取在小團體中的領導地位。

  3、面對失敗的能力

  人生的失敗會比成功的次數要多很多,失敗在人生的道路上會經常面對,並且不同的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因此,面對失敗的能力便顯得尤為重要。人們往往可以高興的面對成功,但是對於失敗,很少人能做到豁達。很多家長也是如此,為了不讓孩子失敗,家長總是對於孩子的行為加以阻止,從而在表面上達到了成功,但是卻在孩子性格上造成了失敗,因為孩子沒有獨立面對失敗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喪失會對今後的發展造成致命的影響。因此,家長應該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哪怕是失敗了,也是自己的財富,給予自己以豐富的經驗,幫助自己成長。

  4、感知幸福的能力

  幸福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每個人心中的幸福定義都是不同的,但是無論你的價值觀如何,都要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現在有很多足夠有錢的人,每天還是感到不幸福,因為他們總是把精力用在如何掙錢上,而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因此,無論他們掙到了再多的錢,也不會感到幸福,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呀。因此,家長應該在孩子小時候,便與他一起分享幸福的事情,無論是多麼小的一件事,與最親近的人溝通便足以讓孩子幸福了。

  5、交流的能力

  人類社會是個群體生活的社會,無論一個人多麼有能力,也需要有朋友聽其傾訴,需要有智者為其解囊,因此在群體社會中,交流的能力十分重要。懂得交流的人可以更好的在社會中立足,並可以交到知心的朋友,以及願意為你解決困難的良師益友。因此,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如何正確的與人溝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交到可以相互學習、傾訴的朋友。

  6、閱讀的能力

  現在很多大人由於長時間不看文字性的東西,便產生了文字閱讀障礙,這樣便會阻斷了通過讀書學習的道路。家長一定要從孩子小時候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從書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孩子可以因此擁有更加博大的胸懷以及濃厚的文化底蘊。家長不要限定孩子對哪類書籍的閱讀,在健康文明的範圍內,孩子無論喜歡哪類的書籍,都會對自身有很好的提升的。

  7、自制力

  自制力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掌握的一個基本能力,是一切附加能力的根基。自制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是通過很小的事情體現,例如說好的只玩十分鐘的遊戲、或者只吃一根棒棒糖,這些事情看似不值得一提,但是卻是孩子自制力的體現。擁有良好自制力的孩子,在學習和工作的道路上都會進行的更加順利,而自制力欠缺的孩子,便會在各個階段的道路上因為各種障礙而減慢了前行的腳步。因此,家長應該從孩子小時候便為他立規矩,並需要與孩子一起嚴格的遵守。

  8、英語的能力

  英語現在仍然是全球通用的語言之一,因此要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能力。除了應付考試,這種學習語言的能力也會在日後為孩子加分。與外國人順暢的溝通或者能輕鬆翻譯出複雜外文的章目,這種能力本身便讓人羨慕,因此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聽說讀寫都要掌握,不能只學到“啞巴英語”。

  9、獨立經濟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有長大的一天,不能總是依靠父母,因此,孩子需要有一個可以讓自己擁有獨立事業以及金錢的能力。這不僅僅是不作為啃老族的驕傲,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從自己的事業中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與自豪感,將帶領孩子在事業上越走越遠,達到更高的位置。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然而這張白紙之後會畫出什麼圖案則需要家長的輔助。優秀能力的培養會將孩子往更好的方向推進,而沒有培養出優秀能力的孩子,則會在成長道路上遇到很多自己為自己設定的阻礙而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因此,孩子應該從小教起,請家長放下對孩子的溺愛,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