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招生簡章

  中山大學是華南高校的翹楚,也是很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中山大學簡介

  中山大學,是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立,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的綜合性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並在廣東全境擁有四區,其中三個在廣州,一個在珠海。該校前身為孫中山首創的國立廣東大學,後更名“國立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後又復前名。[1]2016年2月,在2016國內高校保研率排名中,中山大學排名第28位。2016年2月,中國一流大學百強榜出爐,中山大學排名第九。2016年3月21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6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公佈最新2016中國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山大學蟬聯廣東省最佳大學排行榜榜首,榮膺2016廣東省最佳大學美譽。

  1835年,美國的伯駕醫生在廣州設立醫局,培養了中國最早的西醫醫生。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博濟醫院,於1866年設立醫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專科教育機構。1888年,由美國人開設的格致書院在廣州開學。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清末以來在廣州地區建立的實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學校,包括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以及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整合為一體,創立國立廣東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國立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範等7個學院。1935年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原中山大學的多個院系專業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與嶺南大學相關院系合併,組成新中山大學;同時,兩校的醫學院分出後,另行合併組建專門的醫科院校,後又將廣州的光華醫學院併入,幾經易名,最後定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這兩所同根同源的大學,分別是教育部和衛生部直屬的重點大學,共同繼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的中山大學和開創中國近代教育體系的嶺南大學的辦學傳統,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和大學風格,為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中山大學,進一步地拓寬了學科結構,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柯麟、樑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毛文書、陳國禎、李紹珍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全國共有56位一級教授,其中有12位在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任教。學校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薰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

  一批學科如歷史、哲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數學、生物學、物理、化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在國內的優勢得到了鞏固,特色更加鮮明,有的研究方向已達到了國際水平,在國際學術界的話語權和影響日益增大。

  中山大學還利用三期“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專案推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如通過通過臨床常見疾病早期預警和早期診斷研究專案推動臨床與基礎醫學的交叉,通過行政改革與政府治理研究專案推動公共管理與政治學交叉融合,通過粵港澳區域合作專案推動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地理學等交叉融合。這些專案的建設,探索了學科交叉融合機制,在組織跨學科力量針對共同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同時,學校利用有關重點學科建設專案,根據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支柱產業、新興產業規劃,加強建設新興學科。如通過華南水產養殖動物質量安全與疾病控制生物技術專案發展海洋科學等學科,利用基於華南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的結構改建、篩選及新藥研發專案發展新藥研製等新興學科,進一步整合了學科力量,實現資源共享,佈局和發展了一批面向國家和廣東戰略新興產業的應用學科和工程技術學科,使學科佈局更趨合理,結構更為優化。

  當前,中山大學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學校的發展戰略目標是:把中山大學建設成為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世界一流大學。

  中山大學自主招生

  第一條 選拔物件及報名條件

  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申請學生應至少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一、在科技發明、文學創作、研究實踐、才能稟賦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現並取得標誌性成果須提供發明專利、公開發表論文、著作等證明材料。

  二、高中階段在全國中學生五項學科競賽省級賽區聯賽包括: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複賽省級賽區、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全國青少年資訊學奧林匹克聯賽、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獲得一等獎及以上或不少於2個不同學科省級賽區二等獎及以上獎勵須提供獲獎證書。

  第二條 招生計劃和專業

  我校2017年自主招生計劃不超過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按人文學科類50名、社會科學類40名、經濟管理類65名、理科基礎類65名、資訊科學類45名、工程技術類40名、資源環境類40名、醫藥類40名等8個學科大類進行自主招生。詳見附件

  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及特長填報1-2個學科大類。

  第三條 報名方法

  一、網上報名

  在陽光高考平臺“試點高校自主招生報名系統”

  二、報名時間

  2016年3月10日-2017年3月31日

  三、注意事項

  報名無需郵寄申請材料,學生在上傳申請材料申請表、獲獎證書、相關作品及證明材料掃描件時須確保電子檔案清晰可讀。若報名材料不符合要求,我校不予受理。

  中山大學MBA招生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專案始於1996年,1998年第一批學生正式入學,迄今已向社會輸出逾5000名管理精英。我們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化戰略意識的企業家和能夠適應全球化競爭的職業經理人,在教學和軟實力培養方面積極與國際接軌,是華南首家、中國第二家獲得AMBA、EQUIS、AACSB全部三大國際認證的商學院,躋身於國際主流商學院行列。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專案推崇實踐導向,強調社會責任,經過十餘年發展,已成為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知名商學院、中國最具影響力的MBA品牌之一。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歷年分數線:

  2016年: A線 總分170分,英語50、綜合100;工商管理 B線已提前面試並評定成績為“優秀”的考生,採用教育部2016年MBA A類考生複試基本分數線。

  2015年:總分160分,英語50分,綜合90分

  2014年:總分180分,英語50分,綜合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