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宇航員多少天

  搭載兩名航天員的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7日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宇航員在太空多少天?怎麼返回地球地面,小編收集了神舟十一號的最新相關資訊,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_神舟十一號宇航員怎麼返回

  神舟11號什麼時候回來 神舟十一號返回地面的時間

  神舟十一號2名航天員,將在軌飛行時間33天,是中國迄今位置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神舟十一號2名航天員將在33天后返回地球,小編跟你一起期待33天后見證神舟十一號2名航天員凱旋而歸。屆時小編為繼續為大家跟蹤報道,歡迎收藏。

  據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說,這次33天的飛行任務中,航天員的食品在種類上比之前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更加豐富,有100多種。

  在神舟十一號自主飛行段,航天員可能食慾不佳,所以會配備粥等清淡的食物。

  等正式入駐天宮二號後,航天員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裡生活一樣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他們的吃飯時間與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類產品,醬牛肉、魚香肉絲等傳統菜餚都有,五天之內菜譜不會重樣。

  不僅有美味的菜餚,航天員還可以享用甜點。

  此外,考慮到中期飛行航天員的身體狀態變化,結合中國醫學食療食養的理念也配置了相應的食品,使航天員有更好的體魄完成工作。

  曹平說,航天食品的儲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但不含防腐劑,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在美味可口的同時為航天員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營養。

  為了讓航天員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天宮二號裡面還配備了專用的食品加熱器。航天員的飲用水也是經過特殊方式消毒,能夠長期保質。“在未來空間站,將實現尿液淨化的飲用水。”曹平說。

  除了工作、吃、穿之外,別忘了航天員還有個人休閒時間。

  這次任務,航天員作息制度逐步向空間站設計過渡,採取6+1周工作制。每週工作6天休息1天,給航天員更大的自主安排和調整權。

  利用個人休閒時間,航天員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看看電影、拍拍照、與家人通話等。

  神舟十一號返回

  組合體執行第30天,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分離,航天員乘返回艙返回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神舟十一號任務流程

  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期間,2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

  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1天內返回至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執行模式。

  交會對接

  交會

  航天器的交會對接,第一步要讓兩個飛行器在彼此距離相隔上萬公里的太空能互相找到。所謂交會是指兩個航天器接觸之前,慢慢接近的過程。要求兩個航天器在同一時間到達軌道上同一個位置,而且是要一個近似相同的速度。

  飛船入軌後,地面人員將根據兩個飛行器軌道的偏差來控制飛船變軌,經過若干次修正之後,飛船將一點一點接近天宮,直到相距約50公里的位置。神舟飛船經過2天的飛行,最終與天宮相見,接下來則要進行對接。這個過程需要兩個航天器自主完成,所以需要不斷地確認位置關係,調整自己的姿態和速度,做到步調一致才行。

  對接

  所謂對接,簡單來講就像火車車廂之間的掛鉤連線。航天器之間的對接,也需要這樣的過程,要保證兩個重達8噸多的飛行器嚴絲合縫地對接到一起,對精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在對接過程中,兩個航天器的相對速度要從之前的每秒7.8公里降到每秒0.2米,飛船上有像手一樣的捕獲裝置,會先伸出手來把天宮二號緊緊抓住。通過飛船上交會對接的測量敏感裝置,主動捕獲天宮二號,然後逐漸靠近。對接過程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齒輪和針頭大小的介面,都要嚴絲合縫對在一起。順利完成對接後,二者開始在太空中連體飛行。

  神舟十一號技術創新

  天地聯絡更緊密

  神舟十一號飛船上配備了寬波束中繼子系統,它能極大提高中繼終端使用範圍和工作能力,確保天地鏈路可靠性。力爭使飛船每時每秒都能與地面連線上。

  交會對接技術升級

  光學成像敏感器是交會對接的眼睛,這一次交會對接的眼睛升級了。在“天宮二號”及以後的空間站任務中,交會對接會變成一項常態化任務,對接環境也將更復雜,這就對光學成像敏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

  之前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任務中,應用的都是CCD成像敏感器。本次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的對接,採用新一代光學成像敏感器CRDS。升級版的CRDS產品在太陽雜光抑制能力、識別目標敏感度上有了大幅提升。敏感器首次捕獲時間也由原來的約十秒縮短至不到幾百毫秒。

  中期駐留

  神舟十一號在配置上進行了優化,儲存了更多食品、飲水等航天員支援用品,滿足航天員駐留需求。飛船上設有應急返回系統,以保障航天員安全。

  熱控設計優化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成功後,航天員要在組合體中完成30天中期駐留任務, 長時間的駐留工作必須保證能源供應,這就需要太陽能帆板長時間對準太陽,為此組合體需要連續偏航。而在連續偏航過程中,部分裝置會長期對著太陽,還有部分裝置長期晒不到太陽。因此,神舟十一號飛船改進和優化了熱控設計,以消除組合體連續偏航引起的返回艙溫度過低、裝置容易結露的風險,和推進艙、貯箱、發動機溫度過高可能超上限的風險。

  神舟十一號動力系統

  48臺姿控發動機確保飛船精準動作

  搭載兩名航天員的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17日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專家在西安透露,中國自主研製的48臺姿控發動機作為動力系統,將確保飛船在太空中精準動作。

  載人航天使用的發動機,既有75噸級大推力火箭發動機,也有在飛船上實施姿態控制的小推力公斤級姿控發動機。據介紹,此次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任務,將由飛船上48臺姿控發動機和空間實驗室中26臺姿控發動機全程保駕護航。

  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推進分系統,由返回艙推進子系統和推進艙推進子系統組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貨運飛船主任設計師王維告訴記者,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在交會對接中的精準定位、靠攏、調節,將靠姿控發動機完成。此外,還包括軌道提升、修正,姿態控制,交會對接平移,返回再入制動等。

  “為了應對空間實驗室在太空中的多次變軌、調姿,科研人員研製安裝了推進系統自動控制裝置。”王維說,航天器出現軌道偏離或需要姿態調整時,電子裝置可以自動感知到調整需求併發出指令,讓這些小姿控發動機中對應的一個或幾個工作起來,實現航天器位置的精確控制。

  記者瞭解到,飛船動力系統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發動機成千上萬個零部元件連線在一起,少不了螺紋連線,傳統的螺紋連線主要憑操作工人的經驗完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科研人員對所有螺紋連線部位的結構形式,零件的材料、鍍層、表面狀態等梳理分類,甄別各部位螺紋連線特點,對發動機產品力矩校核資料進行包絡分析,積累大量資料,確定了發動機螺紋連線預緊力控制方法和措施,實現了螺紋連線預緊力全面量化控制要求。

  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是中國唯一集運載火箭主動力系統,軌姿控動力系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為一體的專業研究院。

  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表示,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國家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綜合標誌。六院研製的74臺飛船姿控發動機,將助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實現對接,組成一個具備大部分空間站功能的飛船組合體,將為中國最終建成空間站提供堅實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