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宮導遊詞

玉華宮風景區位於銅川市宜君縣西南郡的金鎖鄉,距市區35公里,是陝西省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景區三面依山,一面臨水,以橋山山脈的鳳凰山為主峰,海拔1671米。景區植被良好,森林覆蓋面積達90%以上。滿山松林遍佈,為我國最大的油松林區。

      玉華宮風景區位於風凰山和玉華山之間的河谷之中。河谷狹長而平展,為東西走向,由鳳凰谷、珊瑚谷、芝蘭谷和野火谷4個谷組成。玉華河自西而東穿谷而過,常年不息。谷內年平均氣溫為8C。進入景區,宛如步入仙境。只見浮雲繚繞,峰巒翠綠,松濤排湧,讓人陶醉,給人一種清涼幽靜、心曠神怡的感覺。其實早在唐初,這裡就因為“夏有寒泉,地無大暑”和“高寒清迎,遠勝驕山”而成為皇家著名的避暑勝地。因此,玉華山麓也滿布唐時玉華宮遺址及與其相關的文物古蹟,演繹出許多或驚心動魄,或感人肺腑的宮闌祕事,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華宮的變遷

     玉華宮原名仁智宮,是唐朝開國皇帝高祖李淵在公元642年營造的一座軍事要塞與避暑合一的山宮。因其初建時規模較小,所以僅耗時一月就建成了。建成之際,李淵就率次子秦王李世民和四子齊王李元吉來此避暑。時值留守京城長安的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爭奪皇位正酣。李建成認為此時天賜良機,乘勢起兵,發動了宮廷政變。李淵得知訊息後採取果斷措施平定了叛亂,逼迫李建成不得不來到仁智宮向父親負荊請罪請求饒恕。李淵便將其關押,在此上演了一幕歷史上著名的“仁智宮太子扣押事件”。時隔3年之後,即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剷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登上了皇帝寶位。                                                  

     公元647 年,太宗李世民為了避暑和養疾,命令曾營建高祖獻陵、太宗昭陵、時任工部尚書的建築大師閻立德擴建仁智宮。擴建後的仁智宮更名為玉華宮。因本著節儉的原則修建,結果只用半年就得以竣工。第二年年初,太宗就巡幸了玉華宮。因被這裡的秀美景色和宜人氣候所陶醉,太宗又下旨珊瑚谷顯道門內再添建紫蔽殿,形成了壯觀的宮殿建築群。據史料記載,鼎盛時的玉華富有 “九殿五門”,在唐初4座避暑行宮 其他行宮為麟遊縣的九成宮、終南山的翠薇宮和長安的仙遊寺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其主體建築群在風凰谷,就是今天的玉華河川道。南自風凰山餘脈南山口、北至今天玉華村北為一中軸線,群殿以中軸線東西排列。玉華宮囊括玉華山川的鳳凰谷、珊瑚谷、芝蘭谷,成為唐太宗晚年處理朝政的地方。        
                                          
     公元651,唐高宗頒佈詔書,廢棄玉華宮為玉華寺,從此,玉華宮結束了其作為皇家避暑離宮的使命。此後,玉華宮也日趨衰落,大部分建築在唐中期毀於“安史之亂”。       

     鳳凰谷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岡凰谷,俗稱“東宮”。它是玉華宮風景區四谷中的主谷,山谷幽深,松木蔥綠,為正殿玉華殿所在地。前面那座如鳳凰展翅般的山峰就是鳳凰山。這裡不但景色奇秀,而且還是一個棲風藏龍的寶地。唐玉華宮遺址及其名勝古蹟主要集中於我們現在所處的玉華村周圍。當年的玉華宮雖然己巍峨不再,甚至已蕩然無存,但我們仍然可以從眼前的這些歷史遺蹟中去追憶那些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故事。這些殘存的遺蹟見證了“仁智宮扣押太子事件”、宰相房玄齡病逝和太宗“年年飛白玉華宮”等場面,沉埋了許多真實而重要的歷史典故。特別是新發現的唐太宗《建玉華宮手詔》和唐玄奘《謝得入山表》原文等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為我們瞭解和認識歷史風貌及其豐富的內涵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大家知道,房玄齡是輔佐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功臣,也是當時朝廷重要舉措的謀劃者和實施者,因造就了李世民名垂青史的“貞觀之治”而被列為古代著名宰相之一。李世民在此避暑修養時,得知愛相房玄齡身染重疾,便下詔讓其立刻來玉華宮養病並特許 “停臥治事”。兩人相見唏噓不已。太宗將宰相安置在偏殿,名醫謹治,御膳供應,並讓人隨時票報宰相病情。因關切宰相,太宗甚至嫌自已所居玉華殿與宰相所住偏殿之間的隔牆礙事,特命將隔牆鑿開,以成快捷方式。由此可見君臣之情。無奈房玄齡已病入膏盲,不久就撒手人寰,病逝於玉華宮中。為了紀念房玄齡,太宗賜其殊榮,讓其陪葬於昭陵。

     太宗一生酷愛書法,廣集天下名帖。這一點已被世人熟知。據說著名的《蘭亭序》就埋藏於其昭陵之中。太宗善於“飛白 ” 也是不爭的事實。“飛白”是用枯墨走筆的一種書法藝術,字型蒼勁。因書寫時快書如飛,筆畫中常見一絲白地而得名。據說此法創於東漢蔡邑而由太宗將其發揮到極致。其書法常被人爭搶收藏。而他也常將其 “飛白”作品賞賜於群臣。據歷史記載,公元643年,太宗廷宴群臣時,書興大發,便潑墨飛白以賜賞群臣,一時惹得滿朝群臣爭相哄搶,場面好不熱鬧。清代著名書法家張祥河在瀏覽玉華宮時草書了“避暑唐宗真得低,年年飛白玉華宮。”的著名七律,此詩被後人刻於青石之上,現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被收藏於當地的文化館之中。惜世上至今未見留有太宗“飛白”真跡,實乃遺憾!          

      這棵長在玉華村前的樹真是一株奇樹。它一半已枯死,另一半卻仍生機盎然。此樹高達十餘米,樹冠直徑有10米樹齡已有百餘年。此樹為蓽缽羅樹,由原種在芝蘭谷正宮前老鑼樹樹枝移植而來。相傳老蓽缽羅樹為玄奘從印度帶回親手種在玉華宮中。它的根基已大過一間房屋,樹幹須數人抱,樹心已空。可惜當年國民黨部隊駐紮玉華宮生火做飯將其燒燬。蓽缽羅樹又名菩提樹,與佛教關係密切。菩提“覺、智、道”的意思。根據史書記載,佛祖釋跡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的。據說玄奘由印度共帶回兩棵蓽缽羅樹,其中一棵就種植在玉華宮,另一裸種植於京都長安的大慈恩寺中,可惜未見存活。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這裸樹上有一個鐵膠拴馬鏈。據說為唐僧拴馬時所用,是其第四大弟子用氣功所釘入,結實牢固,無人能將其撥出。我們中如果有人感興趣,不妨試一試;看看你能不能將其拔出來,菏面就是芝蘭谷。

     芝蘭谷                                 
            
     芝蘭谷俗稱“衝宮”。當年玉華宮肅成殿就建在這裡。今人因其曾為玉華寺舊址而又稱此谷為 “寺溝”。不過如今,因此谷裡時常有青蛇出沒,所以也有人稱它為 “蛇谷”。其自然景觀以蒼松石崖和懸泉石窟而出名。

      來到谷中,只見百米黛崖環擁峭立。崖上細流串珠般散落,長年不息,故名“水簾”。崖中有一排半環形石窟,窟中立佛拿8處,石穴一段。拿內造像已經損毀,僅存一長方形石座。兩拿之間以石牆相隔,牆上雕有蓮花、菊花、纏枝卷葉、執戟力士、騎士等浮雕。浮雕雖已避風化,但仍清晰可辨。石窟下崖壁之上,有7個直徑為30-50釐米的“人”字形洞眼。崖前為一寬闊的草坪,草坪之上唐代建築用料隨處可見。此為肅成殿遺址。據推測,肅成殿應當是一座窟簷建築。其房殿縱擦與崖壁垂直,為龐廊式或歇山式。來到這裡,我們不禁肅然起敬,因為這裡是著名的佛學大師玄奘譯經和圓寂之地。

公元651年,唐高宗頒佈詔書,廢棄玉華宮為玉華寺;賜玄奘法師在此譯經,居住於芝蘭谷內肅成殿。唐玄奘在此譯經4年,完成了佛教大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譯著。玄奘一生譯經156部,大部分都完成於玉華宮。因此,玄類法師又被稱做“玉華法師”,而其開創的派亦被稱作 “玉華派”。在譯完《大般若經》之後,“玄奘終因久累成疾而在此圓寂,享年65歲。圓寂後盛葬於長安白鹿原。

     其實早在唐太宗時期,考慮到玄奘譯經辛苦,太宗就數次頒詔讓其來風景如畫的玉華宮避暑休息。其間,玄奘曾上表太宗,請其為自己剛翻譯好的《瑜伽師第論》作序。太宗不顧自己身體虛弱,欣然應允為玄奘御製《大唐三藏聖教序》當時隨同父皇在玉華宮避暑的太子李治,也為玄奘法師題寫了《大唐三藏聖教序記》“序”和 “記”都高度讚揚了玄奘不畏艱難西天取經、捨身求法的大無畏精神。公元653年,大書法家儲遂良將它們以楷書形式刻於石碑之上,鑲嵌在大雁塔南門兩側。這兩通石碑至今仍在,成為唐代遺留下來的珍品名碑。

     在肅成殿石窟內,原來還存有石刻金剛佛座、佛足印石等重要文物,為玄笑遺留,堪稱佛門聖物。金剛佛座上刻有“大唐龍朔二年三藏法師玄獎敬造釋逝佛像供養”20字銘文,傳為玄奘法師手書。公元631年,玄奘在印度禮拜摩揭陀國佛成道時曾坐過佛座。1956年被運往北京,作為國家珍貴文物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佛足印是釋迎牟尼圓寂前在家鄉一塊石頭上留的足印,印跡裡精刻密集而又十分精奧的佛教花紋圖案。由玄獎從印度拓印帶回,並敬造禮拜供養。佛足印石現存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太宗死後,為紀念父親,高宗在玉華寺旁曾建有太宗祠。祠旁立有石馬以投其父所好。除了書法,太宗一生還酷愛養馬。其所養良駒無數,也曾寫下了許多詠馬的詩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詠飲馬》, 而在昭陵雕刻 “昭陵六駿”也是其愛馬的例證。100年後,詩聖杜甫在遊玉華寺時曾留有著名詩篇《玉華宮》。詩中描寫了其遊歷後的感受:“溪回松岡長,蒼鼠竄古瓦。不知何王殿,遺構絕壁下。”詩中還有“當時伺金輿,故物獨石馬”。兩句,其意為當年侍奉太宗金蔡輿駕的車馬儀仗,如今只剩下一匹石馬了。這首詩於北宋時期刻在了石碑之上,立於玉華山中。可惜到北宋之時,這匹石馬也不知所蹤了。

      珊瑚谷

     現在,請隨我去參觀玉華宮遺址所在的最後一個山谷珊瑚谷。

     前面這座肅穆的建築是玄奘紀念館。它位於通往珊瑚谷的道路之上。館內現有玄奘坐像,還設有陝西省唯一的佛教文化陳列展,供遊人參觀、瞻仰或進行佛教研究。
 
      現在我們來到了玉華川的西谷,即珊瑚谷。前面可見一個巨石,擋住了進人谷中的道路。此百渾然天成,名叫“閉門石”,起著古代家居建築中照壁的作用。有人難免要問,為什麼一個遠在內地的山谷被冠名為珊瑚谷?其實這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此谷古時為大海覆蓋,因地殼運動而變為陸地。谷底岩石中曾發現有海生動物化石且伴有珊瑚。因此,此谷得名“珊瑚谷”。繞過 “閉門石”,我們眼前豁然開朗,迸人了珊瑚谷。只見谷中景色奇異壯美,有石崖洞窟,有 “溪回松岡”。水光溢彩,瀑聲轟鳴。難怪太宗被此處景色所打動,流連忘返,下沼於此添建了紫蔽殿。肖時的紫被殿,面闊13間,為太宗經常巡幸之地。

     我們再看瀑布跌落處,有一清泉,水質甘美純淨,名日“醇釀”,取自古時美灑之名,可見其甘沏,深受太宗喜愛,為玉華河水的源頭。

      今天,昔日巍峨壯觀的玉華宮蕩然無存,但其遺址內殘存的有關宮、寺、碑石和建築遺蹟仍然要比其他唐代宮閥遺蹟中的遺留文物都多,它們為研究唐代歷史和宗教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在參觀遊覽這些遺蹟、回首大唐盛世之餘,我們還可以融入到這青山綠水之中,去充分享受自然賦予我們的這些美景。現在我們不妨去到珊瑚谷峰頂草地去放飛心情,輕鬆遊覽天池的美景吧。

山無水不靈,水無山則沒勢。玉華天池就靜靜地躺在綠野之中。夏季,此時此地是開展滑草之旅的最好時節和最佳去處;而冬季,在這塊白雪覆蓋的滑雪場上又可親歷陝西省境內少有的滑雪之旅。每年冬季,來自祖國各地的能工巧匠都要在玉華景區舉辦盛大的冰雕藝術展覽。屆時,前來參觀的遊人絡繹不絕,陶醉在這美好的北國風光之中。

     1991年,玉華宮成為陝西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1994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觀紅葉,東賞冰塔。目前玉華宮己經成為一處以避暑度假、冬季滑雪、森林公園及文物保護展覽等綜合發展的旅遊度假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