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山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蓮花山旅遊區觀光旅遊,我是景區導遊員***,今天能與大家共遊蓮花山,感到非常高興,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希望今天的蓮花山之行,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走進蓮花山,我們不但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學到了修身養心的知識,聆聽人與自然的交響,更是在一座文化的寶山、智慧的海洋中暢遊。
現在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最具特色的景點——蓮花山碑林,我們的祖先摩崖詠懷,勒石銘記,為中華大地憑添了無數人文勝景。這座吞古納今的碑林,為千秋萬代鐫刻了一部立體的文化鉅著。
蓮花山碑林始建於1994年,於2002年秋竣工,佔地面積三萬平方米,以整座山為基址,依山就勢興建而成。山是一座碑,碑是一座山,碑林前有三座高高矗立的門碑,山下的圓形碑廊周長360米,8條旋轉上行的碑廊匯通到山頂的碑閣,形成了全國罕見的一組球面建築群。這些錯落有致的仿古式建築,綜合了南北建築風格,造型獨特,氣勢恢巨集。
蓮花山碑林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碑林,那麼它都有哪些特點呢?
首先,碑林的總體設計以整座白猿山為主體,這樣的構造既富有動態感,又能體現出碑林的雄偉氣勢。
其次,碑林的內容彙集了古今中外文化精粹,既繼承儒釋道醫武的精華,又融匯了時代的特色;既弘揚了民族傳統文化,又體現了時代創新精神,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積極作用。
第三,碑林巧妙地將端莊、高超的書法藝術和精湛的繪畫技巧緊密地結合起來,把碑刻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滿足了不同文化層次的需求。
碑林的刻碑採用的是陽刻、陰刻相結合的手法,比如臉部和外露的面板全部用陽刻,這種刻法能達到反差效果,使影象變得更生動、逼真。碑刻的不同刀法,還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色調。碑林所刻的人物及書畫,線條流暢,虛實分明,毫髮纖真,受到書畫家一致的高度評價。
碑林的石材選用河南“皇坑”出產的石灰岩青石,這種青石石質細膩,顏色均勻,歷經千年仍能保持完好。其中最難開採和制型的是大碑,蓮花山碑林得到的重9噸以上的大碑都是幾經周折從深山中開採,再千里迢迢運回來,其中,中心閣碑整體高9.1米,重達50噸,碑林外的主門碑中,主碑“蓮花山碑林”高9.8米,重達73噸,兩座副碑高7.8米,重各達40噸。
我們現在看的是一號長廊——儒家文化,主要有《四書》、《茶經》、《論語畫解》等作品。其中《論語畫解》是由臺灣當代著名畫家江逸子在孔子誕辰二千五百週年時精心繪製,從孔子《論語》中選取51則語錄和《大學》、《中庸》的各一則語錄,配以工筆人物畫,繪製而成《論語畫解》,闡發儒學大義,筆法細膩,形象生動,圖文並茂。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傳孫女孔德懋女士稱讚此舉乃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大好事,並欣然題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二號碑廊——釋家文化,主要有《金剛經》、《心經》、《無量壽經》等佛家上乘經文。
三號碑廊——道家文化,主要有《道德經》、《玉皇心印妙經》等。其中《老子出關圖》是我國著名畫家黃迪杞經過三次反覆修改的作品;還有《八仙過海圖》。
四號碑廊——醫學文化,主要有歷代名醫畫像、《神農本草經》、針炙圖、中藥圖譜等。其中歷代名醫圖共有160幅,是我國最全、最多的一套名醫圖。中藥圖譜收刻了常見中藥圖共200餘塊碑。
五號碑廊——武學文化,主要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諸葛兵法》、《三十六計》等古時候有名的兵法,以及我國從商朝時期至清朝時期每個朝代的兵器、士兵服飾,還有我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武術,如少林內廊祕法、李氏太極拳等。
六號碑廊——民族文化,主要有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介紹、曹雪芹的《曹氏風箏圖譜》、日本的《源氏物語畫卷》等。其中,《曹氏風箏圖譜》為清代著名文學家曹雪芹所繪,詳述風箏起放、扎糊、分類、彩繪的訣竅,圖譜圖樣精美,技藝精湛,堪稱藝術珍寶。抗日戰爭期間,這一國寶流落日本,幾經劫難,終得以重見天日。日本的《源氏物語》是日本最早的小說,被譽為日本的《紅樓夢》,是日本的文學瑰寶,日本畫家又將這本書講述的故事描繪成畫,形成了《源氏物語畫卷》。
七號碑廊——吳楚文化,主要有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漢漆器圖案、秦簡、《離騷》、隨州曾乙侯編鐘、古銅鏡系列等。鄂州是古銅鏡之鄉,碑林收刻的124面古銅鏡均是國家一級文物,藝術價值極高。隨州曾乙侯編鐘是我國成組出土編鐘數量最多、重量最大,鑄造最為精美的一組,充分展現先秦楚文化的輝煌,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奇蹟。
八號碑廊——科學技術文化,主要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中國古代科學發展史、四大發明、乾隆御題棉花圖、西昌衛星發射紀念章等。其中,《御題棉花圖》由乾隆年間直隸總督方承觀畫成,他將當時棉花的整個生產過程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表現出來,並由清朝乾隆皇帝親筆為每幅畫題詩、作序,堪稱藝術與古代科技結合的上乘之作。
外圍的篆刻碑廊——主要有《清明上河圖》、中華勝境圖、七十二候印譜、黃庭堅《松風閣》詩卷、毛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蓮花山風景、無錫惠山泥人等。其中《七十二候印譜》為明代著名篆刻家何雪漁所治、清代篆刻家童叔平摹刻,按二十四節氣,每節氣五日為一候,以每候內自然界的典型事物的變化為文,由於原刻石早已無存,這個印譜更為珍貴。《松風閣》長卷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的黃庭堅行楷書中的力作,結字內緊外鬆,筆法渾圓,出筆長而蒼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昂藏有態。《清明上河圖》是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其畫卷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描繪的是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清明時節汴河及其兩岸的風光,以全景式的構圖、嚴謹精細的筆法,展現了十二世紀我國都市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風貌。《水調歌頭·游泳》是毛澤東1956年暢遊長江時所寫,詞的巨集大意境和氣吞山河的雄偉氣勢與書法的流暢奔放相得益彰,體現了一代偉人的樂觀、豪邁和睿智,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中心閣是蓮花山碑林的中心建築,也是八條碑廊的匯聚處。中心閣的外側有12根通天柱,上面雕塑著十二生肖,中間八根通天柱,是金猴攀援;裡面四根通天柱,盤繞著四條金龍;上頂外圈凸塑先天八卦,地面用大理石嵌鑲後天八卦。閣內彩繪面積約為1987平方米,將中國傳統的彩繪手法和西洋寫實的油畫工藝結合為一體,畫面真實自然,境界開闊。穹頂正中的九條巨龍,神態各異,翻騰遊動,穿雲破海,九龍四周的穹壁上東邊的太陽和西邊的月亮相對,日月並明。四周深藍天空佈滿星辰,整個內頂為一個浩瀚的宇宙。穹壁的外圈是四幅東春南夏西秋北冬四時的景象;第二圈是以油畫展示八卦內涵:風代表巽卦,雷代表艮卦,電代表震卦,火代表離卦,水代表坎卦,澤代表兌卦,天代表乾卦,地代表坤卦;第一圈與第二圈之間的穹壁和第二圈外與中心閣外圈的穹壁上,以燈飾形成河圖、洛書佈局及星座。
中心閣內最為有名的就是這組《法界源流圖》碑刻了。此圖源於宋代《大理國梵像卷》,歷經宋、元、明、清500餘年,至清乾隆年間入貢皇宮。乾隆皇帝視為珍寶,命宮庭畫師丁觀鵬在“四大活佛”之一的章嘉國師的指導下臨摹而成。原本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館。此畫卷刻石95塊,場面巨集大,描繪精細,色彩絢麗,形象繁多,其人物神態生動,形神特質千變萬化,代表了清代工筆人物畫和佛像畫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佛教繪畫藝術的百科全書,也是我國藝術史上的奇珍。
蓮花山碑林的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援,無數書畫家、篆刻家、文史專家、收藏家紛紛獻策獻寶,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結晶和家藏的書畫精品。中央電視臺、湖北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等都相繼報道,在海內外形成了較大影響。徜徉碑林,縱橫慧海,感受傳統文化的濃郁氛圍,得到心靈的調和與思想的充實。
來蓮花山旅遊,既可以飽賞自然風光之美,還可以學習養生之道、處世之理,感悟人生,陶冶性情,在旅遊中感受健康與幸福,豈不悠哉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