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手抄報簡潔又漂亮
通過觀看傳統文化手抄報,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巨大的魅力和無盡的感召力。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簡單的傳統文化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整潔美觀的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手抄報素材
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提起傳統文化,成長於文化斷層期的現代人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獵的人可能感嘆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相容幷蓄,和而不同。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曾李的洋務運動、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從動刀動槍、師夷制夷、公車上書、毀除科舉,再到武裝起義,直至滿清王朝的覆滅,其間既有暴風驟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風細雨般的變革,但最後都殊途同歸——目的只有一個:維繫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並推動我們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這不能不歸功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同時這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會說:在現今時代,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作為文化主體保留至今。以傳統文化為立國之基的中國在世界上存在了長達五千年,對比在歷史上強盛一千多年的羅馬帝國,早已不復存在。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北京大學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嘆到,21世紀初人的行為連道德底線都沒有了。
傳統的本義
“易姓為代,傳統為朝”。自夏後啟開闢廢禪讓而實行世襲制度,開始了“天下為家”的時代。“傳統”一詞,本義用於說明政統傳承在純粹性和系統性基礎上的合法性,即在同一姓之間嫡系體系中的傳承。
政統的傳承中的“統”的問題,有時候會引起極大糾紛。明朝“大禮議”事件,既說明中國古代君臣之間的民主風氣,更說明明朝眾臣對於政統傳承的嚴肅態度,而這個事件的關鍵,就是反思檢討中國古代的“傳統”問題。
明正德皇帝武宗去世後,無子,武宗的母親孝宗皇后和內閣議決由興獻王的長子、武宗的親叔伯弟弟朱厚熜繼承皇帝位,即明世宗嘉靖皇帝。興獻王是明弘治皇帝明孝宗之弟,嘉靖皇帝在即位之時,就與朝廷大臣因為“傳統”問題發生爭執。內閣認為應該用太子禮迎接嘉靖皇帝即位,即朱厚熜由東華門進入,居於文華殿,但嘉靖皇帝認為“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不願意受太子禮,最後皇太后令群臣上箋勸進,嘉靖皇帝“入自大明門,遣官告宗廟社稷,謁大行皇帝几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
嘉靖皇帝即位後,與內閣大臣楊廷和、毛澄等因為誰為嘉靖帝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的尊稱問題發生了爭執,這個論爭持續了三年半。
據《明史·席書傳》載,曾提攜過王守仁的席書,明世宗嘉靖時期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見中朝議“大禮”未定,而反對嘉靖皇帝的大臣們常常引宋英宗的故事作為根據。席書認為嘉靖皇帝和宋英宗的情況不同。宋英宗在仁宗在世時過繼給宋仁宗當太子,而嘉靖皇帝是以興獻王長子的身份入宮繼承王位的。雖然嘉靖皇帝繼承了武宗的皇位,但仍是興獻王之子,應另為興獻王立廟。但皇帝不能有兩個,嘉靖皇帝與武宗雖是兄弟,卻也是君臣。孝宗皇帝是宗廟神主,親生父親應稱為“皇考興獻王”,可在宮廷中立廟,太廟祭祀以後,仍用天子之禮在宮中祭祀。
席書的主張深合嘉靖皇帝之意,最終成為調節雙方爭執的折中方案。席書的上書,兩次提到“傳統”一詞,認為三代“傳統之禮”壞於漢、唐之世:“三代之法,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自夏曆漢二千年,未有立從子為皇子者也。漢成帝以私意立定陶王,始壞三代傳統之禮。……今陛下生於孝宗崩後二年,乃不繼武宗大統,超越十有六年上考孝宗,天倫大義固已乖悖。又未嘗立為皇子,與漢、宋不同。……一遵《祖訓》,允合聖經。復三代數千年未明之典禮,洗漢、宋悖經違禮之陋習,非聖人其孰能之。”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