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感悟手抄報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讀《在一個夏令營裡》感悟
我一口氣讀完了《在一個夏令營裡》這本書。
書中的主人公之一年輕的女教師齊霞和學生們再一起的各種各樣的生活,她的工作,她的一言一行是那樣強烈地吸引著我。她從自己的經歷中體會到:教師這條路真難走啊。同時她也清醒地認識到:學生是老師的答卷。所以在學生有了錯誤、缺點的時候,儘管她心中很不平靜,卻能平靜地看著勇士般的石玉鳴。不管同學們怎樣使齊霞傷心,她從沒發怒過。她知道,要想找一個沒缺點的孩子,那隻能讓天下父母都別生孩子。她看他們,都像埋在泥裡的金子,藏在石頭裡的白玉。而自己呢,像個匠人,既要慧眼識寶,把他們挖出來,還要千百遍地雕呀琢呀,讓他們成為寶物,放出光彩。但雕琢時千萬要小心,絕不可損傷了他,否則你就永遠損失一件珍貴的金玉作品了。當齊霞發現自己在金戈和蘇詠才之間已經產生了偏愛,便馬上意識到,這是教師最要不得的,於是,嚴厲地批評了金戈。
對照齊霞,我感到慚愧。我有一個壞毛病,就是感情用事。對平常比較聽話的學生有些偏愛,對平常不大好管理的學生就覺得他們是朽木,不可雕,因此就撒手不管,那他們去撞南牆,這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以後應該向齊霞學習,耐心、熱心、細心。
我的學生和齊霞的學生一樣,像一群壯馬駒,膽子大的敢和天上的雲彩賽跑。這群馬駒裡,有一匹赤紅馬,性子永烈、頑強,跑起來不顧命,什麼也擋不住;還有一匹五花馬,體態輕盈、矯健,跑起來善跳善躍,在燦爛的陽光下高聲嘶鳴……
儘管這群可愛的馬駒都跑的飛快,可是最快最快的,只能是其中的一匹。
誰將是那最神速的駿馬呢?暫時還看不出來。
圖一
圖二
圖三
2:小學生讀書感悟
文學是人文的一個主支,它包括散文、小說、詩歌、戲劇四大體裁,它和藝術、科技共同構成了文化的主題。各個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和審美傾向,不同愛好的人喜歡不同的作家和不同型別的作品,但是都讓我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讀書之美,美在感悟;讀書之美,美在積累;讀書之美,美在量變促質變;讀書之美,美在溫故知新讀了《人民論壇》雜誌“萬名幹部讀書調查”專題,深有感悟,借廣大讀者熱議和思考之機,談幾點個人體會。
高爾基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自人類文明文祕雜燴網史伊始,浩如煙海的書籍記載了人類艱苦求索、認識自然、保護自然、揭示自然界奧祕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絕大多數智慧。宋朝大學問家朱熹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他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學十分精通,開“程朱理學”之先河。其專心、專一和熟讀精思,讓後人備受啟迪和教益。巴金的“回憶式”讀書法、老舍的“三結合”式讀書法、魯迅的“隨便翻翻”讀書法等給後人以莫大的啟迪。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學生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裡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這是一代宗師苦讀詩書至登峰造極時的感悟,讓天下讀書人感慨良多。讀書之美,美在感悟;讀書之美,美在積累;讀書之美,美在量變促質變;讀書之美,美在溫故知新。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肩負黨和人民的重託和厚望,不斷提高理論修養、知識修養、品德修養,是一輩子的追求和目標。
讀書之美,美在感悟。“讀書不知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指引,同情也思正追尋。”唐宋詩人王貞白當年在千年古書院——廬山白鹿洞書院苦讀時留下的讀書詩,充溢著詩人的靈性與悟性,千百年來,淨化著億萬凡夫俗子的心靈。偉人毛澤東在廬山讀書、用書的動人故事被傳為美談。1959年、1961年、1970年,毛澤東曾三上廬山,共居住135天。他在廬山蘆林一號別墅、美廬別墅挑燈夜讀,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演繹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上一頁頁發人深思、令人難忘的輝煌篇章。
讀書之美,美在積累。季羨林大師說:“什麼叫學問?學問就是大量佔有資料,再對資料進行詳盡分析,就是學問。”南宋詩陸游深明“讀書與積累”關係的真理,他在《冬夜讀書示事津》詩中寫道:“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積累,才有一部部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書籍誕生;只有積累,才有書的傳詠和文脈的興旺,才有思想的昇華。只有積累,才能以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只有積累,才能“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厚積薄發,超越自我。
讀書之美,美在量變促質變。至今,人們仍銘記著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推動普通教育、培養優秀人才,建設強盛國家”的遠大理想。蔡元培先生十分謙遜,他說:“我的讀書的短處,第一是不能專心,第二是不能動筆。我已經經歷了許多不方便,特地寫出來望讀者鑑於我短處。”由量變到質變,關鍵是讀書者在人生程序中始終有緊迫感、責任感、負重感和自豪感。日積月累,“博學之、明辨之、慎思之”,終成碩果,才能最終實現量變到質變驚險的一跳。
讀書之美,美在溫故知新。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經史子集告訴我們:溫習舊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懷舊與創新,正是中華民族的秉性。溫故知新,讓我們可以在書中領略自然美、人文美、哲理美和創新美。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關鍵。讀書之美,美在延伸閱讀,美在人類文明史程序中妥善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
讀書,讓一個又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面前。讓黨員幹部於浮躁中追求寧靜致遠,喧囂裡體味至真至純。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