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手抄報圖

  數學是人類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孫悟空巧解比例

  話說唐僧和三個徒弟為普渡眾生去西天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困難重重,關卡層層,是常人很難辦到的。師徒四人走了一天,覺得累了,便休息一下。八戒把釘耙一丟,倒地便睡,唐僧與沙僧打坐,悟空舞動金箍棒。

  只見悟空一聲“變”,金箍棒由原來的“繡花針”變成了高聳入雲的“大柱子”。悟空叫道:“八戒,你猜我的金箍棒現在有多長?”八戒懶懶地說:“能有多長,不過10米罷了。”悟空說:“俺這金箍棒可神了,5秒能變10米。”“那25秒能變15米”的八戒隨口說道。沙僧說:“這肯定算錯了,5秒比10米小,25秒比15米大……”八戒說:“扯淡,這個理由一點也不充分。”悟空說:“那我就說說理由,讓你們心服口服。”八戒說:“願聞其詳。”悟空說:“用解比例的方法,設25秒能變x米,比例是5:10=25:x,5x=250,x=50,答案應該是50米啊!”“這……這……”八戒啞口無言,“還有一種方法”,沙僧補充道:“5秒能變10米,10÷5=2米,意思是1秒能變2米長,25秒就能變25×2=50米長。”八戒如醍醐灌頂,連連稱是。

  唐僧在一旁聽著,說道:“你們都很聰明,用不同的方法解開了這道題。凡事要深思熟慮,八戒,你以後可不能瞎掰了,要用理由說明問題。”

  “一定,一定,徒兒謹記師父教誨,今後要學好數學……”哈哈哈,師徒四人伴著笑聲又啟程了。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2:走向成功的“三”

  中國古人認為,“二三”是一個成功的數字。史記雲:“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老子》則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亞里士多德說:“人類所需要的知識有三:理論、使用、鑑別。”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說:“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力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業之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盡頭是成功。”法國天文學家戴布勞格林總結自己經驗有三大原則:廣見聞,多閱讀,勤實踐。法國文學家盧梭把讀書分為三個步驟:儲存、比較、批判。陳景潤說:“學習要有三心:—是信心,二是決心,三是恆心。”郭沫若期望青年必須具有“三大基礎”即思想基礎、科學基礎和語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