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手抄報資料

  發展是勤儉節約的根本目的,增產節約是勤儉節約的核心任務,艱苦奮鬥是勤儉節約的根本精神,反貪汙、反浪費、反享樂主義與勤儉節約是一體兩面。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以低碳為標誌的新一輪能源革命已然興起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22日在江西南昌表示:“以低碳為標誌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智慧化、綠色化創新已然興起”。當天,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啟動大會在南昌舉行。今年6月,中國公佈了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地區,江西成為首批全境被列入的四個省份之一。
 

關於節約的手抄報圖片

  出席此次會議的解振華表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改革開放36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明顯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解振華說,在本次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許多發達國家將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推動綠色低碳增長作為突破口,加速轉型升級,搶佔未來科技和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一些國家還通過設定各種環境貿易壁壘,企圖打壓中國國際競爭力。

 

關於節約的手抄報圖片

  “以低碳為標誌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智慧化、綠色化創新已然興起。”解振華稱,未來15年,全球基礎設施投入預計達90萬億美元,其中綠色低碳方面的投入佔較大比重。可再生能源市場達7萬億美元,市場還會擴大。解振華表示,當前,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並舉的重要歷史階段,發展仍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中國必須轉變傳統粗放的發展模式,使發展建立在資源能支撐、環境能容納、生態受保護的基礎上,加快構建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佈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中國新聞網劉佔昆

  :勤儉節約的民間故事

  有這麼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捱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餘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捱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