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勤儉節約手抄報資料
我們從小就聽老一輩的人講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要浪費。古語說得好,“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列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生勤儉節約手抄報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1: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樸,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樸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餵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佈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嚥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捱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豔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樸,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穀糠、雜草來餵養。
圖一
圖二
圖三
2:勤儉節約的民間故事
有這麼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捱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餘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穫的糧食就不多。儘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捱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