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終點站觀後感

  《幸福終點站》自上映以來一直受到觀眾的好評,對於該影片的評論也可謂不勝列舉。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一

  這是一篇情與理並融的電影。

  它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貫穿於整個電影,我們一直可以看到的這個維克多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另一部分就是情的線索,維克多遵守父親的一個承諾,印度老人毅然攔下飛機的時候,結尾維克多終於可以告別這一段流離生活的時候,這些都讓我比較感動。

  維克多的經歷讓我看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處境會相當困難。面對這些,應該學會維克多的隨欲而安,去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

  人是複雜的,人生是充滿變數的。或許這便是生活的本身。面對種種的變數,提高我們的心裡的抗壓能力,這樣我們會變得堅強。當我們迷茫的時候,不要感到絕望,樂觀的看待所有的一切,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

  影片中的維可多靠擺放推車維持生計,最後又被一個工程師看中成了建築工人等等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是積極的去面對生活的,而且毫不埋怨,完全接受現實!

  過去無論後悔也好,懷念也罷,我們我法倒回。將來誰都無法預測,能夠把握的只有現在,要塌實充實的扮演好現在的角色,要過得真實。

  影片開頭就是機場,機場雖然只是個小小的物理空間,但在這裡,每天都上演著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各式各樣的人在這裡演繹著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這個機場或許正是整個美國社會的縮影。

  當電影演到維克多救那個可憐人時,我很受感動,他可以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形下救助從不相識的人,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這讓我突然想到這樣一句,是金子總要發光,而我要是讓光輝照耀每一個人!

  通過印度老人的經歷我看到了,美國表面的波瀾不驚,而實質上卻如沸騰的開水。人是有情的,制度是冰冷無情的。

  一個制度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格,卻不能代表所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或許維克多的第二份工作是一筆交易,但同樣能體現他的樂觀和樂於助人。正是因為如此讓他和在機場的很多人都成為了不錯的朋友!這也告訴我們幫助周圍的需要幫助的人,在我們需要幫助時,就不會孤獨無助!

  維克多是執著的他為了父親的承諾去紐約,可以去全心全意的去等一個電話,等一個人。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幸福。

  這片電影只是生活中的的一部分,生活不會因為電影的結束而結束。本篇的結局或許是比較圓滿的,但更讓我滿足的是,維克多通過不斷的努力,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篇二

  這是一個沒有國籍的人,在一個不被人留意的地方發生的故事。雖然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其中不乏動人、精彩、歡愉之處。想想,我們在不經意的時候,奔波在這個人頭攢動的大學校園裡,我們得到了什麼,兩個字——空虛。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忙,不知道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只不過好不吝嗇的把自己的時間交給了很多無意義的事務。

  有時,我們確實需要停下來,靜靜想一想我們需要什麼。

  高中時候,修為頗深的語文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沒有信仰的社會是一個瘋狂的社會。多門的貼切。21世紀雖然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卻大打折扣,可以說這也是付出的一種代價吧。返回來問一下,人到底是物質重要,還是精神重要;是肉體重要。還是靈魂重要。以本人的觀點看,人最重要的就是靈魂的純潔,說的俗點就是一個字“爽”,一切的物質就是為了這個東西而做鋪墊,一切行為都是實現它的過程,不是嗎?一顆高貴的心靈遠遠比金山銀山更重要。

  請適時的停下追求功名利祿的心,讓那顆疲憊的心放慢腳步,欣賞沿途的風景吧。它不需要被那樣的束縛,它更需要的是用一種純潔的執著來驅動它,並且可以在途中吸收更充足的養分。

  篇三

  初看到《幸福終點站》這部電影的名字,一直在猜測故事情節。以為是一個悲傷的結局,畢竟“幸福”到了“終點”了,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呢?而真正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原來所謂的“終點”就是幸福來臨了。起初對於名字的誤解或許就是思維慣式導致的吧。

  這部電影開篇就涉及到了一些敏感的問題,比如說指責中國遊客製作了假的證件來矇混過關。這樣指名道姓的言論似乎欠缺考慮吧?劇本作者應該知道這樣的敏感問題不能這麼公開發表吧?但是為什麼還是義無反顧的播出了?我想在這點上應該有生活中的原型,在這裡我們就不過多的說這個問題了。

  拋開這些稍顯敏感的話題,我只是想大致的談談主角維克多的經歷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感受。

  電影一開始是比較搞笑的。由於維克多對英語只是粗略的瞭解,在與機場管理人員對話時,他幽默感十足。那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因為戰爭已經內亂,在政治意義上他的祖國已經消失了。管理人員在與他解釋的時候,他還蒙然不知。

  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他在返回機場候車廳的時候,看到機場電視裡關於他的國家的報道,即使他聽不懂英語,但從影象上看到的一切也足以讓他明白自己的國家發生了戰爭,那一刻,他就像失去靈魂一般,那種焦急和恐懼狠狠地向他席捲而來,他不停的奔跑於機場之中,想證明什麼,在我看來,這樣或許能減輕一點他的不安。終於,他的心靈還是崩潰了,他接受了一事實。可想而知,當時他有多麼的無助,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語言不通,寸步難行,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是個問題。

  剛開始,機場的任何人都沒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就連政府都不曾想要接受這個“麻煩”,他沒有辦法,他只能等,等自己的國家結束戰爭,等自己恢復身份,等有一天可以完成自己的諾言。

  片中的好多情節都深深地打動著我:第一,當機場管理員需要維克多回答對自己的國家恐懼的時候,他毅然決然的說不,“這是我的祖國,我的家,我為什麼要怕”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可以看出維克多對於祖國的熱愛是有多麼的執著,沒有什麼能改變祖國在心中的地位,戰爭也好,政變內亂也好,祖國永遠是祖國,永遠是家。這種執念的力量是巨大的,沒有什麼可以改變。

  第二,就是機場裡面的工作人員,也就是打掃衛生的老人以及其他兩位,他們一開始也是對維克多不待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慢慢接受了他,並和他一起相處,漸漸生出友誼之情。他幫助其中一位小夥子追求安檢的女孩,最終使他們兩個走到一起。這也是他的善良之處,雖然與他自己的利益相掛鉤。

  第三,他的工作技能還是不錯的,無意間的展示倒是讓建築工人發現了他,解決了他的經濟問題。他不必在機場做服務,也不必求著機場裡那些店主來給自己一份工作。他靠著自己的能力,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問題。這份精神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第四,由於“山羊”一詞,他徹底被機場裡的人所接受。他的“山羊”救了一個兒子的孝心,他的“山羊”成就了他被人接受的資本,他的壯舉深深烙印在機場各種工作人員的心裡。我們可以看到,對於這個社會,並不是完全的冷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是很溫暖的。

  第五,當維克多被機場高官威脅時,將要對他最初認識的三個夥伴進行懲罰的時候,他為了保護自己的朋友,寧願放棄自己的承諾。他不願他們受到傷害,更不要說因為他。所以他放棄了,但是他的朋友卻為他犧牲了。只因為他的等待和承諾。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諾言。

  直到後來,我們才知道維克多等待的只是一個諾言,他承諾過他死去的父親的諾言。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最終完成了自己的承諾。

  其中動人的情節很多,觸動人心的東西也不少。我只是簡單的說說我的看法,也許並不深刻,但這就是我初次看這部影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