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威信是教育的潛動力

     教師的威信,是指教師具有使學生感到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可以理解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威信與威嚴不同,威嚴往往是靠冷漠、訓斥、懲罰樹立起來的。如果一個老師只有威嚴,學生就會成為“兩面派”:即老師在時規規矩矩,這是壓抑出來的;老師不在時翻天覆地,那是渲洩出來的。而威信是靠言行傳達的,是一種潛移默化卻深入人心的喜歡、敬愛或崇拜。
    在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同一種要求由有威信的教師提出,學生就容易接受;相反,由威信不高的教師提出,學生就不易接受。實踐證明,教師要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完美地實現預期的目標,其威信之高低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由此可見,教師的威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保證,同時,教師的威信還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具有非常大的教育力量。因為,只有有威信的教師才會讓學生喜歡,而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歡老師教的學科。根據呂昌順先生研究的結果,學生喜歡教師與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相關很密切,一致律達95%以上;而學生對不滿意的教師和對該教師所教的學科都不喜歡的程度也一致律達80%。師生關係良好,學生感到安全、輕鬆、愉快,教學效果才會明顯,才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樹立自己的威信。
    教師要正確樹立自己的威信,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
    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者型教師。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高度熟練、真才實學、有本領、有技術、手藝高超、實事求是、不辭勞苦——這才是最吸引孩子們的東西。”“學高為師”,學生最佩服的是知識淵博的老師。要樹立威信,“學識”兩字須牢記在心。當然,學識的獲得不是一勞永逸的。每一位教師都接受過多年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知識是無止境的。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來豐富和充實自己,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做一位合格教師。
    第二,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能作到這一點的老師首先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而教師能以身作則是樹立威信的決定因素。孟子說:“以德服人者,心中悅而誠服也。”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樂於奉獻,有健康的價值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身正為範”,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首先做到。
    第三,要關心和愛護學生
    “愛”是成功教育的祕訣。有些教師誤以為要樹立威信必須“嚴”字當頭,有人甚至認為鞭打的威脅是唯一制止學生搗亂的前提。其結果是,不但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威信,反而損傷學生的人格和心靈。另外,有些人主張在一團和氣中求得威信,他們討好學生,遷就學生,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姑息縱容,懶得進行深層管理,這樣的教師雖然和學生的關係也可能是融洽的,但這種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不能有真正的威信。
    第四,要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係
    一個好的教師,他應不僅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是學生的益友。因此,教師要真正從對學生的愛出發,關心他們,嚴格要求他們,做生活上、精神上的朋友。這樣在自己的教學中才能創造出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內在需要。在教學管理中,對學生要一視同仁,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後進生,不忽略中間生,也不溺愛優等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信服你、敬佩你。
    做一個善管理的有心人,做一個懂學生的貼心人,做一個會教學的能幹人,充分挖掘教育潛力,你的教育將會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