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教學反思的有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代呼喚的是研究型、學者型甚至是專家型的教師,但是,絕大部分數學教師處於教學第一線,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工作。每天疲於應付,使教學變成了一種單調和常規性的工作,逐漸失去了數學的魅力。因為沒有新鮮血液的供給,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教師也逐漸演變成“操作型”教師——依賴經驗教學。因此,筆者試圖提出一種經濟有效的繼續教育——教學反思,使得我們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形成反思意識,提高對教學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敏感度。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
教學反思有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後反思。筆者這裡主要說說教後反思。“教,然後知不足”,教後反思會讓我們發現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它可以促使自己不斷學習,從而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教後反思包括以下環節:
一思“情景創設”:教完每節課後,應對教學情景創設進行回顧總結,考慮你所創設的情景是否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緊密?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
二思“上課效果”:備課的最終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一節課下來,我們應認真從每一位學生的上課表情、課堂作業、回答問題、演板以及教師的課堂觀察等環節反思本節課的實際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數。
三思“教法學法”:上完一節課,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
四思“評價體系”:每堂課後認真思考一下本節課的評價內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價值的數學任務、數學活動;評價的方式是否多樣、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價的主題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五思“疏漏之處”: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在所難免,如教學內容安排欠妥,教學方法設計不當,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方式單調等等。正確的面對這些問題,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我希望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做一個有心人,一節課下來,用心收集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教學得失,理性分析後記下來,一段時間後就能形成一套今後自己能得心應手的、適應教學變化的、駕馭課堂教學知識體系的方法,從而實現自己專業知識上的成長。
反思,能讓我們拒絕平庸;反思,能使我們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反思,使我們吐故納新;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經驗昇華。也許反思會讓你身陷沉思、迷惘困惑;也許反思使你輾轉難眠、挑燈夜戰;然而你會發現: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生命如東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新的。它一定會使你超越自我,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讓我用一首小詩作為最後的結束語吧 :
“課程改革沐春風,
觀念不與舊時同;
追求卓越為良訓,
反思教學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