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營銷推廣案例分析
通過案例分析增加資訊量,對先驗概率進行修正,從而提高決策者對未來可能性的把握,達到降低決策風險的目的。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婭麗達移動電商的蛻變祕訣
婭麗達是一個成立了20年的金牌女褲品牌,在全國各地有專賣店和商場專櫃近2000個,這在過去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優勢和資本,但在移動電商來臨的時候,卻成為我們轉型中最大的痛點。
為什麼?我們做移動端會觸及線下店的業績,初始時公司內部因為體系大就很難達成一致方向。網際網路時代,時機又很重要,一旦錯過風口,再跟上腳步就會很難,而統一內部思想會花費很多時間。且原有的傳統電商想實現新增長很難雖然做天貓淘寶之類的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傳統電商,但是移動電商的迅速發展,亦不由得他們不承認了,天貓的流量都是用大筆的廣告費推出來的,運營成本實在過高。在現在整體消費力度下降的大環境下,真的不必要在傳統電商上投入過多了,所以我們決定進軍移動電商領域。
試水移動電商的迷茫
2013年農曆八月十五婭麗達開始做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用的有贊系統,有贊系統的營銷玩法挨個玩了一遍,而且是高管層帶頭和團隊全員一起參與到遊戲中。同時也做了很多親近粉絲的活動,然而並沒有什麼作用。當時作為一個傳統企業裡的新部門,在企業內部以各種眼光看結果的時候,可以想象當時電商部在中間所處的尷尬位置。2014年,一年的時間,我們都在做電商業務的基礎工作,做微信公眾號、做商城,但是帶來的轉化卻很少。當時很多粉絲微信還沒有繫結銀行卡,我們從教他們綁銀行卡開始,中間還會遇到很多不願意綁卡的情況,前期打基礎的時候真的很不容易,從內到外都很有壓力。沒有一個特別亮眼的玩法的時候,團隊的不停嘗試階段是很迷茫很痛苦的。
混沌中迎來曙光
起初的一年內沒有什麼起色,慶幸的是婭麗達的最高層一直認定移動社交電商是趨勢,不斷地給予人員、物質和精神的多方面支援。說到轉折呢,是在2015年“3·15”微商假貨,“三無”產品的大量曝光。這對於微商來說可謂是滅頂的災難,而對婭麗達這種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反而成了優勢,市場開始重新洗牌。藉助婭麗達20多年的品牌背書,我們開始做全員分銷,在線上開始招募代理,當月業績超過2014年一年的線上業績,出現了大爆發的喜人勢頭,一下子在網際網路同行圈裡傳開,先是河南區有幾十家代理一起培訓複製模式,隨後開始在西安等地進行復制。婭麗達在移動電商方面迎來了黑暗盡頭的耀眼曙光。
移動社交電商的三招必殺
借勢大風口建立分銷帝國。在全民創業的時代,我們的模式不同壓貨、投錢的微商模式。玩起了全員開店,首先從員工內部開始,只需要下載有贊微小店即可一鍵分銷商品。把廣告推廣的費用用於分銷商們的分銷利潤,大家雙贏誰會拒絕呢?現在我們已經有29萬分銷商。
成立婭麗達商學院。移動社交電商時代,每天都在變化,婭麗達女褲全員分銷模式成功了,但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除了給參與者直接的利益價值,還要為參與者輸出更多的價值,那就是學習,只有學習才會更好地持續發展,於是,婭麗達商學院成立了,並通過三個模組為所有的參與者輸出價值,讓大家與婭麗達一起成長:
1.內部員工培養計劃。做社交的裂變傳播,首批種子使用者應該是企業的員工以及加盟商,他們的分享與信任背書一定程度刺激著身邊的人。
2.分銷商全方位培養。給分銷商們培訓產品知識的同時,也要提升他們的營銷技能。他們通過商學院學到的知識不僅適用於婭麗達的分銷,對個人能力也是種提升。
3.分享模式,服務同行,共同發展。很多同行業的商家,也想學習婭麗達的移動社交電商模式,對於這些我們是不保留的,在網際網路時代就應該遵循這八個字:精進自己,分享他人。
粉絲員工化的深入參與。小米的參與感一度激發了很多企業的複製,婭麗達也是一樣,最初是策劃了一場關於時尚建議的互動玩法,結果很不理想。不痛不癢的建議無法使使用者真正感受到自己對產品帶來的影響,參與度很低,導致無分享慾望,發現了這個不足後立即改變策略:讓使用者參與深入產品的源頭來——女褲版型的設計。
我們的設計師在設計階段就會把小樣發給線上各級代理,由這批鐵桿粉絲根據他們在一線對市場需求的感知提出修改反饋意見。經過這麼一個過程,把我們和市場需求深度連結起來。
貨樣不再是高高的在設計室內,而是由設計室到粉絲再回到設計室完善,然後再投入大批量生產。對分銷代理來說,因為參與到了婭麗達的運營中,銷售的熱情一下子爆發出來,線上的業績也帶動起來了。
二
黃太吉:從“煎餅果子”到“外賣”,3年3變為哪般?
時間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領一族的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區12號樓一層較為偏僻的位置開了第一家“煎餅果子”店。
挑選較差位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線上引流。希圖借力網際網路工具解構餐飲居高不下場景成本的黃太吉,就這樣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網際網路餐飲風口,加上出身網際網路行業的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出手不凡,短短數月,就令黃太吉的“煎餅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讓紮根餐飲行業多年的眾多傳統餐飲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嘆弗如。
黃太吉的成功雖然短暫,但其在營銷模式和網際網路上的創新,都對傳統餐飲業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國八條”出臺後,傳統餐飲業舉步維艱的這幾年。而隨後聲名遠播的雕爺牛腩、西少爺們再一次震動了傳統餐飲業。
傳統餐飲人從不屑一顧,到按捺不住關注、學習、應用網際網路,甚而四處尋找“靈丹妙藥”,主動尋找網際網路的,餐飲業的競爭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逐漸走向立體化競爭。
餐飲業的主動求變,火了大眾點評、美團等團購平臺,也催熱了百度外賣、餓了麼、口碑、美團外賣,在百舸爭流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逐漸沉寂的黃太吉再次出擊,豎起“外賣”大旗,攜資本青睞以求一博。
煎餅果子
從“街邊攤”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正在被新浪改寫,一個叫“微博”的自媒體平臺顛覆了中國,所有人趨之若鶩。
這種點對面的開放模式,極具互動性的營銷價值,將微博推向高峰。
黃太吉能在微博時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於赫暢的從業經歷,使其對網際網路行業發展趨勢有著精準把握,以及對廣告設計的精通,對營銷的熟稔,給予了他藉助新媒體平臺,以創意的手法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
新奇的餐廳設計,持續不斷的話題製造,當然少不了眾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車、特斯拉……一步步將消費者帶入輿論的旋渦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著好玩的旗號,亦或與跨界的結合,還是對熱點的抓取,赫暢成功引爆了各種話題,各種新奇的手法,讓粉絲們自動在微博上轉發,赫暢更是身先士卒與每一個留言的粉絲互動……讓煎餅果子從“街邊攤”走進“環境優美的餐廳”成為現實,黃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國聲名鵲起。
從“產品矩陣”到“品牌矩陣”
黃太吉演繹了一個神話般的故事:從“煎餅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陣的佈局,黃太吉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這當然是一個神一樣的傳奇!我們拋開那些玩得極為花哨並被炒爛了的營銷手法,去重新審視它的品牌戰略。
“煎餅果子”是黃太吉的戰略大單品,承接的是產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資本的輸入,以創新的網際網路營銷得以快速品牌化。
從自身發展需求,以及市場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黃太吉開始圍繞煎餅果子打造產品矩陣:五花肉卷、風味捲餅、豆腐腦、豆漿、油條、自家祕製肉、涼麵、滷汁、蓮藕豬骨湯、南瓜羹、蓋世蘇泊湯、麻辣個燙等,酸甜苦辣可謂樣樣俱全,以此應對單一產品的功能和利潤侷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難以承載如此立體的產品佈局,消費者的體驗較差,相比麥當勞員工每人每小時5單的業務量,黃太吉員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時0.7單。
巨大的差距,想必讓赫暢吃驚得閉不上嘴。
關鍵是,黃太吉快速擴張的野心並不在此。
赫暢開始拋掉對標的麥當勞,喊出百麗來擋槍,為的就是品類多樣化下的多品牌運作,而這較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於是,黃太吉以類百麗模式為藉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圍剿的形式,將商圈人流一網打盡。
2014年6月,赫暢的眾多子品牌佈滿了商圈的各個角落:“從來”餃子館、川渝風味的“大黃瘋”小火鍋、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以及“叫個鴨子”“幸福小冒菜”……黃太吉神話繼續,短短一年多時間,連鎖發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幾個月後,餐飲形式突變,投資熱逐漸降溫,黃太吉也走在了關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與願違,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餐飲也不例外。為人類提供食物是餐飲的本質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鐵律就是“好吃”。
以網際網路切入餐飲並迅速成功的黃太吉,似乎忽略了這個常識,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力有不逮:打著產品主義旗號的黃太吉,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時,卻沒有去認真研究如何彌補自己在產品上的短板,而是繼續在自己擅於傳播的長板上不斷狂飆。
長板越長,短板越發顯短。知名度越來越高的黃太吉,使大家對其產品的心理期待也越來越高。然而,名不副實的結果是顧客下次不願意再買單,黃太吉慢慢從高峰跌向谷底。
黃太吉公佈投身“外賣”那天,宣告了它徹底走下神壇。
赫暢難解“多品牌矩陣”
下的困局
“我確實敗了。”赫暢曾公開承認之前的黃太吉已經成為過往。
黃太吉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並不能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蓋上了過度營銷的大簷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僅這一點,也不足以搞垮這個網際網路煎餅果子之王,有大量資金支撐的黃太吉,有的是時間和實力提升產品。
可惜的是,此時它卻又走向了多品牌運營之路。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餐飲品牌,選擇聚焦一個品類來實現競爭破局是不錯的戰略,黃太吉也得以快速實現品牌的成長。
但消費者對黃太吉的認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餅果子這一品類上,而多品牌的運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極大地稀釋了黃太吉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
從黃太吉的擴張角度看,多品牌戰略有著強大的強盜邏輯,這也許是黃太吉追逐資本的無奈選擇。邏輯沒錯,但選擇的時機可能錯了。在贏利能力上,開的店越多,邊際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營躍進,資金回籠速度緩慢,根本跟不上開店的步伐。
赫暢一直對外唸叨,“產品=製造+認知”,事實是,黃太吉眼花繚亂的營銷告訴我們,它一直遊離在產品製造之外來談認知。消費者不是傻子,短期會為你的營銷概念買單,時間長了呢?
如果將單店效率與規模發展速度進行有效結合,或許黃太吉不會這麼快倒下。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行平臺戰略的構思也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費者就一定會拋棄你。
平臺戰略:
“黃太吉外賣”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數月的黃太吉,突然對外宣佈獲得B輪融資1.8億元,它再次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但這次卻已面目全非,徹底與過往南轅北轍。
這次重生,黃太吉看到了自己的產品短板,選擇聯手產品生產方打造餐飲外賣平臺:開放中央廚房—吸引品牌餐飲產品合作—在黃太吉的中央廚房對各品牌的半成品產品進行加工—集中從中央廚房工廠店進行配送。
這種以供應鏈為的模式,背後的邏輯仍然是改變餐飲業居高不下的成本結構:利用外賣送餐,破解傳統餐飲成本結構中最大的一環—餐廳場景,以中餐品牌企業產品為核心,形成工廠集中生產模式,並以黃太吉自建的配送團隊,進行3公里以內的30分鐘快速配送。
相比百度、美團外賣等,黃太吉外賣在模式上有新意。百度、美團等外賣對合作餐飲企業的品質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較差,也解決不了餐飲企業場景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場景還在移動化過程中。
黃太吉模式則希望擊中這一痛點:品牌餐飲企業負責解決品質和口味問題,黃太吉負責解決銷售和配送問題。雖然都是幫助餐廳做增量,但黃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飲的剩餘產能,而百度外賣類則會與在餐廳就餐的顧客搶生意。
理論上,善於發現機會的赫暢又找到了一個市場風口,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加入黃太吉的外賣平臺上,如傳統早晚餐品牌“淨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黃太吉外賣還與百度外賣、餓了麼、美團外賣、口碑等達成合作,借用它們的平臺資源,形成立體的。
然而,另一個困難又擺在了赫暢面前,配送團隊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統、高度精密的運營體系,是不是擅長概念思維的赫暢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與他互補的合作團隊?
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但不管未來如何,赫暢與黃太吉的創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飲人學習。
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需要讓改變發生。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 知名品牌營銷推廣案例分析
- 小學教師入黨申請書怎麼寫
- 愛國主題黑板報素材
- 青春黑板報圖片資料
- 初三黑板報關於法律有創意設計圖
- 心中有間小木屋閱讀練習及答案
- 梁靜茹歌曲一路兩個人推薦
- 生肖猴幾日出生好
- 有關雪字的謎語及謎底答案解析
- 去黑頭的產品哪個好
- 如何寫簡單的求職信
- 腎虛吃什麼食物補腎的飲食方法
- 女人為什麼要用護膚品
- 初一應該怎樣學好英語語法
- 辦公室文員暑假報告範文
- 電腦瀏覽器怎麼開啟手機版網頁
- 生肖馬幾月幾日出生好命運
- 惡魔少爺別吻我什麼時候播出
- 秋天野河釣魚技巧
- 團代會領導開幕式講話稿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