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勵志創業榜樣例項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今年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總體上,用人單位崗位供給量下降約15%,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卻增長了約5%,全國將近有70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被網友們稱為“最難就業年”。
南果北種顯奇功
●李麗芳
6月20 日,筆者走進一師十團苗木基地的南果北種園,看見穿著迷彩服的王利傑正在忙著給香蕉樹澆水。王利傑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園藝系,2010年7月來到十團苗木基地工作,主要負責南方果樹引種試驗栽培、設施果樹栽培等工作。十團苗木基地1 號智慧溫室建成後,王利傑主動申請負責南方果樹栽培區。王利傑憑著堅毅與執著,加上對南方水果栽培的興趣,開始試種南方水果。
在新疆種植南方水果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有人甚至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種植南方果樹,整地是最重要的。新疆的氣候環境和土壤環境與南方的不一樣,最明顯的就是新疆少雨乾燥,土壤呈鹼性。廣州多雨潮溼,土壤呈酸性。王利傑通過看書和網路查詢香蕉、番木瓜和火龍果的生長習性,包括溫室溼度、光照強度、土壤等。王利傑剛到新疆,對新疆的土壤性質也不清楚,在領導的指導和同事的幫助下,王利傑用大水壓鹼,施入充分發酵過的油渣、牛糞和秸稈來調整土壤PH 值和改良土壤的透氣性。地整好了後,王利傑也不敢輕易定植果樹,怕存在人為的不可預料的因素,會導致果樹苗全軍覆滅。在查閱相關資料和多方考證後,王利傑決定先試種幾棵南方果樹。在果樹剛種下的那段時間,王利傑幾乎沒有好好休息過,無論上班、下班,只要有時間便一頭鑽在溫室大棚裡測量土地的酸鹼度、空氣的溼度、溫度等指標。半個月後,果樹苗長勢良好,王利傑那顆懸著的心才算穩定下來。果樹苗定植下去後,王利傑每天精心管理,嚴格按照書中南方果樹所要求的環境去調控,猶如一位母親呵護嬰兒般照看那些果樹。
南果北種,果樹的管理是關鍵。在管理中溫室內的溫度、溼度、光照比較容易管理,但在澆水、施肥上有一定的難度。有一次,王利傑不小心,給果樹澆水澆多了,地裡水一個小時都沒滲完。王利傑很著急,擔心時間長,會爛根,就用桶把多餘的水一瓢一瓢地舀了出去。後來發現浸泡兩個小時,對植物也沒影響,王利傑才放下心來。王利傑管理果樹一段時間之後,自認為對果樹的習性有了一定的瞭解,觀察就有點鬆懈了。有一天,在給果樹澆水施肥時,王利傑發現一個番木瓜葉子萎蔫了,心裡很著急,趕緊對這株樹進行全面、徹底地檢查,才發現根系完全腐爛了。他擔心其他的植株也有問題,就對所有的果樹進行仔細的觀察,發現還有一棵果樹的根也爛了一半。王利傑不敢怠慢,趕緊查資料,打電話向老師諮詢,查明原因,立即採取措施,終於把這些果樹保住。從那以後王利傑不敢有半點的疏忽,每天都到南果北種園仔細觀察果樹的生長、變化情況。
辛勤的汗水得到豐碩的回報,經過一年多的試種及精心管理,在2010年9月,十團苗木基地的南果北種成功了,王利傑種植的南方水果開始掛果。他種植的香蕉、番木瓜、火龍果等果形大、口感鮮美、含糖量高、營養豐富。訊息傳出,阿克蘇及周圍團場的遊客們紛擁而至,要求親手體驗採摘南方水果的感覺,儘管明碼標價香蕉每個10元,火龍果每個30元,但採摘的遊客還是絡繹不絕,有的遊客一下子就採摘了價值幾百元的香蕉帶回去。外地遊客們邊採摘邊品嚐,都說這裡的香蕉好吃。
十團苗木基地南方果樹試種成功後,各級領導十分重視,紛紛到十團苗木基地考察,看到果樹後讚不絕口,詢問了王利傑果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情況,對他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面對眾人的稱讚,王利傑只是平淡地說:“我是一位現代軍墾科研工作者,有義務也有責任改變團場人的生活質量,讓他們也吃上新鮮的南方水果。”
只要懷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腳踏實地幹好實際工作,最終都能通向成功的彼岸。
自主創業避開“最難就業年”
●劉小功
6月9 日,袁小波的父親一大清早就趕到二師三十三團團部,買了一大塊豬肉和兩公斤排骨,因為袁小波要回家過端午節了。
袁小波在石河子上大學,這幾年,他幾乎就沒好好在家呆過。如今,馬上要畢業了,他給父親說要回來過端午節,父親一下子就樂了起來。
筆者在袁小波家的菜園子裡見到他時,他正在母親種的一壟豌豆叢裡摘豌豆。“我在網上,都說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差不多在700 萬人,可是招聘崗位卻比往年下降15%,因此今年被網友們稱為‘最難就業年’,我的很多同學簡歷投出去了十幾份,可是到現在依然沒簽約。”聊起就業,袁小波說他根本沒有到外面找工作的打算,他倒是有一個回家創業的夢想。袁小波的父親是團裡的馬鹿養殖戶,養殖馬鹿已經有12年了。近幾年,市場不景氣,父親養殖馬鹿的效益一路下滑,幾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可是袁小波卻從養殖行業看到了希望,他想回到家鄉自己搞養殖業,這樣既可以不用與近700 萬名畢業生擠人才市場,又可以為家鄉作一些貢獻。
近幾年,受食品安全和各種疫病氾濫的影響,內地的養殖市場空間變化很大,很多地方的“放心肉”供應遠遠小於市場需求。袁小波所看到的希望,就是想以生態養殖牛羊,加工生產安全可靠的“放心肉”。他曾在這方面作過一些調查,認為這個機會可以抓住。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並決定試一試。
袁小波是家裡的獨子,他的想法讓父母又喜又憂,喜的是兒子可以不用遠離他們到外地去工作,憂的是連養殖馬鹿都不出效益的地方,養牛養羊就能出效益嗎?好在袁小波的父母都是很開明的人,孩子有想法,他們一致支援。
“我雖然學的是機電專業,但是在學校我選修過養殖方面的課程,再說還可以邊幹邊學嘛。”袁小波一點也不為專業不對口而擔憂。他的思路其實很清晰,瞄準的是小尾寒羊的養殖,而且是種羊和育肥同步發展,這樣可以在產業上實現互補,降低風險,同時為擴大規模降低成本。現在他發愁的就是資金問題,父母辛苦存下來的幾萬塊錢,他不到萬不得已,捨不得花。他希望回到團場後,能得到政策扶持。
當筆者即將離開的時候,袁小波談到了自己馬上要做的事情,回到學校後會先去考一本駕照。他覺得這很重要,會對自己今後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學完駕照後他想去山東、甘肅等地觀摩一下目前小尾寒羊的基本養殖情況,然後再有的放矢。從袁小波的言談中,筆者感覺到了一種濃烈的青春氣息。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相信袁小波會在自己實踐夢想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我是一位現代軍墾科研工作者,有義務也有責任改變團場人的生活質量,讓他們也吃上新鮮的南方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