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文化水平、社會身份,往往可以從他說話用詞、語調語氣中看出,往往這些都是注重早期語言教育的結果。3—6歲的幼兒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語言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語言環境,印度狼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綱要》認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有效的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實踐證明:家園及全社會共同為幼兒創設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良好環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兒園教育中教師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
  在幼兒園中教師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的應答。這樣,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得到健康地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1.引導幼兒開展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如:請幼兒來進行語言表演(朗誦兒歌、講故事)開展豐富的語言教學遊戲等,都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尤其在講故事活動中,不僅幼兒的興趣高,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幼兒聽得那麼認真,當請他們講述時,他們也可以會繪聲繪色地表演。
  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隨機教育。(1)戶外遊戲活動中的語言教育    戶外遊戲時請幼兒觀察幼兒園中的各種玩具時,可請幼兒說出玩具的名稱及自己最喜歡玩的玩具,並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為什麼喜歡它們,如王思暢小朋友說:“我喜歡玩圈,我可以用圈和小朋友們一起開火車等。這樣,孩子們在愉快的遊戲中大腦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也讓我們的活動器材增加了更多的玩法。(2)散步時的語言培養    散步時啟發幼兒講述觀察到的事物,鼓勵他們發問。如引導孩子們觀察戶外的故事牆,讓孩子們說一說小動物在幹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孩子們有的告訴我說:“小白兔請小猴去她的蘑菇房裡做客,還給小猴準備了好吃的呢。
”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看到的圖來想象描述簡單的故事情節。教師也可以隨意和幼兒個別或三三兩兩地進行交談,談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不僅能培養師生間感情,而且能使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
  3.注重日常談話,加強個別指導。小班幼兒由於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產生情緒不安,甚至變得“沉默寡言”,這時教師應善於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周圍,和他們親近,撫愛他們,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話語,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滿足,陌生感、膽怯就會逐漸消失,對新的環境、教師、夥伴發生興趣。這時幼兒也就逐漸產生了說話的願望。此時教師要抓住時機,發展孩子們的說話興趣,使他們有話願意說,有事願意講。因幼兒的認識能力與語言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善於與人交談,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不愛說話,說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們要掌握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不同情況,做好個別工作,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言交往任務,對於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不愛說話或以點頭、搖頭代替說話的幼兒,我們要主動親近和關心他們,有意識地與他們交談,解除他們說話的顧慮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鼓勵他們大膽說話。通過多講多練,使他們逐漸習慣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4.圖書角的妙用。班裡的圖書角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孩子們經常去看自己喜愛的書籍,不但擴大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有關大自然、社會生活的知識,培養優良品德,還促使孩子們觀察、分析、想象及講述能力的發展。小班幼兒模仿性強,往往喜歡與別人看相同的書,這時有可能會發生爭搶現象,此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幼兒想辦法用與人商量的語言,如我看看你拿的書好嗎?咱們一起看這本書可以嗎?你看完了給我看一看,好嗎?通過這種語言引導,可從中培養幼兒的與人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幼兒看書時,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幼兒互相談論和講述書中的內容,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並使幼兒更正確、深入地體會書中的內容。同時還可以鼓勵幼兒給同伴講述自己圖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其他內容。這樣,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講述,進一步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
二、家庭教育中家長為幼兒創設多元化的語言環境
  家庭是幼兒生命的搖籃,是孩子們最溫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樂的港灣,家庭成員的講話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
因此,作為家長,在家庭中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家長要做好榜樣,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幼兒正處在接受語言能力最強的時期,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普通話的教育與培養,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長以身作則與孩子用普通話交談,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樂意講普通話,特別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裡的學習與生活,談一些符合孩子語言特點的,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樂於說、樂於講,並時時要求她用普通話表達,從小培養幼兒學說普通話的興趣。同時家長應注意用規範的語言來與幼兒進行日常交談。   
  2.充分利用各種環境,激發幼兒想說的慾望    雙休日家長可帶孩子去公園、書店、遊樂園等地,充分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周圍的景物,在玩的過程中教幼兒認識事物,鼓勵幼兒勇於交談,如與小朋友、售貨員、管理員們進行對話。有時,也讓孩子與小動物們、植物談話。這樣家長可以從中瞭解孩子們的內心在想些什麼。孩子們的大腦中有了內容,自然會流露出想說的慾望,同時為幼兒的想象插上了美麗的翅膀。   
  3.利用睡前為幼兒講故事    對孩子們來說是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孩子依偎在媽媽、爸爸身邊,聽著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語言的薰陶,此時家長可適當的提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說來表達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從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讓幼兒接受語言資訊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強,有時看過一兩次廣告後也能流利地說出廣告語,這充分表現出孩子想學習語言的渴望,因此,選擇一些合適的電視節目讓幼兒欣賞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是很有益處的,特別是一些孩子較為喜愛的動畫片等。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們選擇配樂的優美的兒童詩讓幼兒欣賞,時間長了,幼兒自然會跟著讀;同時也可以利用錄音機、影碟機等電教手段,讓孩子在日積月累中學習語言,接受語言,加強對孩子的語言培養。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以幼兒為本,創設一個多元的、自由寬鬆的、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下交往、操練、擴充套件自己的語言經驗,促進語言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