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畢業論文的範文

  中國經濟的全面騰飛必將以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為先導,經濟決定金融,金融促進經濟。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的關係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作為我國第一產業的農業在生產效率和現代化水平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實踐證明,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農村金融有重要關聯,農村金融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反之則不然。因此我們要研究推動農村金融快速發展,以推動農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業經濟;增長;農村金融;探討

  1.引言

  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經濟基礎,在與工業相比,我國農業處於相對落後的地位。隨著經濟發展,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之間的關係問題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農村金融發展是農業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文從農業發展角度出發,探討了農業經濟與農村金融之間的發展關係。

  2.農村金融發展理論內涵

  在我國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而農村金融是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因素。隨著經濟發展,農村金融發展理論由之前的包括農村信貸補貼和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成為農村金融為一種新的信貸形式,且有完善的金融市場機制。新的農村金融理論可以在利率波動情況下,避免金融環境的惡化,防止通貨膨脹等市場危險。新的農村金融理論是立足市場,利用國家巨集觀調控,將通貨膨脹合理控制以達到引導市場健康發展的目的。

  3.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3.1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

  隨著經濟發展及我國金融業發展,國家在推動農村金融體系改革,雖然取得了定成效,但是還存在一定問題。一些主導農村金融發展的政策出臺後,雖然對農村金融發展有推動作用,但是隻停留在表面層面。一些銀行等金融機構因為在農村無法取得利益,逐漸淡出農村金融市場,導致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限制農村金融的發展。

  3.2農村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不匹配

  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村金融對資金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業在農村是主要發展力量,他們需要生產用的資金,而農民對資金的需求主要是生產及子女教育,這部分資金相對較少。而實際上目前農村信貸還不是特別規範,大部分金融機構對農村企業有投資卻忽略了農村基礎設施的開發。信貸分配的不合理導致農村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不匹配,阻礙農村經濟發展。

  3.3農村金融市場的限制問題

  農村金融市場與城市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的,雖然在發展中,但是還是無法達到資本融入農民生活的。很多時候人們對於金融的概念還是不完全瞭解的,對金融工具的利用更是談不上。長期以來,現代的金融利益在農村農民那是享受不到的,融資單一,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受到限制。

  4.農村金融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4.1金融規模的影響

  農村的供給與需求平衡是農業發展的促進因素。農村金融可以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更加合理,反之農業經濟增長使得農村金融的用處增多。目前的農村金融還達不到供給與需求平衡的狀態,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資金及農村金融的支援。農村金融規模小不能滿足農業經濟增長的信貸要求影響農業經濟增長。

  4.2金融結構的影響

  合理的金融結構可以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農業經濟增長,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金融投資者以在投資時以較低的費用獲得更多的利益資金,以生產提升生產。優化金融結構後,就可以滿足更多的農民的需求,再之後可以找更多的融資渠道,促進資金流轉,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3金融效率的影響

  金融效率主要表現在是否能提高儲蓄能力、提高投資轉化率和提高投資投向率。科學的利用金融手段,可以使資金利用更合理。在供給與需求關係影響下,投資是會先選擇收效較高成本較低的專案的,這符合資金合理調配的原則,為資金向更好的渠道流動創造了條件。

  5.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關係探究

  5.1建立模型

  通過建立VAR模型,可以探討模型係數的經濟分析。模型是以資料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可以將系統中的每一個變數都作為變數滯後值的函式來建立出模型,相對於傳統的以經濟理論為基礎的經濟計量方法更可靠。

  5.2指標挑選

  我們挑選人均GDP總值作為農村經濟增長的衡量指標,是因為它更精確。由於農村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緩慢,在我國大部分農村,農村金融工具就是存款和貸款,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作為農村金融的總資產,是相對準確的。農村金融投資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村經濟的開放程度取決於國際間農產品的流動量,我國加入世貿後對外開放程度在擴大,農產品在國際間的流動對農業經濟增長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5.3資料確定

  農產品進出口總和是進口和出口總額的相加。農村信貸總額是農村信用社貸款餘額和國家銀行貸款餘額的總和。想要獲得準確的資料就需要採取正確的變數處理分析法,主要是在VAR模型中採用考慮殘差項序列的單位根為先,因果檢驗法為後的檢驗手段來確保變數的變動,最終確定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的關係。

  篇2

  金融市場化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

  摘要:當前,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但我國現行金融體制與經濟發展趨勢存在脫節情況―民營企業一直受到嚴重的融資約束,而市場份額較少的國有經濟部門卻佔據絕對金融資源優勢。本文利用1999-2007年我國省級面板資料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金融市場化程度對民營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並且這一影響在民營經濟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比在東部地區更加顯著。全面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放寬民營企業的信貸限制,增加民營部門在金融市場中的參與程度,並適當向中西部地區進行政策傾斜,將有助於促進我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營經濟 金融市場化 地區差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作為實體經濟重要支撐的金融體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漸近式金融體制改革的進行,我國銀行體系和匯率、利率制度都有較大進步。但當前我國金融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金融與經濟發展長期脫節的狀態並無好轉。

  針對這一現象,本文以民營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客觀事實為依據,利用1999-2007年省級面板資料進行實證分析,驗證金融發展對民營經濟增長的影響,希望能夠在巨集觀層面上對金融改革的方向和必要性提供有益證據和政策參考。

  一、民營經濟融資現狀

  我國資本市場體系尚不健全,民營經濟的直接融資渠道不通暢。我國股票市場目前仍以主機板和中小企業板為主,難以有效滿足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並且仍主要面向國有企業,一些低效率的國有企業能夠不斷在股票市場上融資,而一些績效好、結構規範的民營企業卻難以獲取資金。另一方面,我國債券市場總體規模相對較小,發行人以政府和金融機構為主,公司債券比重明顯偏低,而企業債券發行也由國有大企業主導。

  我國的銀行貸款結構不均衡,難以滿足民營企業的貸款需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以國有經濟為服務物件,不適應具有貸款頻率高、數量少、時間緊等融資特點的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而民營企業信貸風險較大、貸款額度較小,導致銀行需要支付更高貸款成本,但銀行沒有貸款定價自主權又不能提高貸款價格,所以商業銀行缺少對民營企業放貸的積極性。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性金融機構的金融市場參與規模較小,很難滿足廣大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

  其他融資渠道缺少有效引導。與正規金融對應的是民間金融,它是指未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並從事資金融通活動的組織,主要包括民間借貸、民間集資、地下錢莊等。民間金融具有手續簡便、資金充沛、放貸效率較高等優勢,在支援和滿足中小企業、農村地區的資金需求以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正規金融機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對經濟發展也有很大負面影響。民間金融的存在會削弱政府的貨幣政策效果,以人際信任為基礎的民間金融也存在較高的風險性。

  民營企業正逐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我國金融發展水平與這一趨勢並不相符,民營經濟部門在融資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大量研究表明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要促進作用,金融發展越好,民營經濟越發達,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越強烈。為了進一步考察金融發展對民營經濟的影響,本文利用1999-2007年29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資料檢驗二者關係,並依據實證結果進行分析。

  二、金融市場化程度和民營經濟發展

  一中國金融市場化情況

  本文利用樊綱等2011計算的我國金融業市場化指數代表金融發展水平,這個指數包含對金融業競爭和信貸資金分配市場化兩方面的考察。其中,金融業競爭程度用民營金融機構吸收存款佔全部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的比例表示,信貸資金分配市場化程度用民營企業在銀行貸款中所佔份額來近似反映。

  1999-2007年中國平均金融市場化指數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這一時段內,中國金融市場化水平一直不斷提高。而分不同地區看如圖2所示,東部地區的平均金融市場化程度要高於中、西部省份,中部地區平均金融市場化程度要高於西部地區鄧偉,2011。2007年金融市場化指數前五名依次是:浙江、上海、廣東、遼寧、江蘇,均為東部省份。

  二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參照司政等2010的方法計算民營經濟發展指標,將民營經濟部門佔國民經濟總體的工業產值比重、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和就業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得到該指標,三者權重依次為0.288、0.377、0.335樊綱、王小魯,2003。

  圖3為民營經濟發展指標的總體變化趨勢,圖4為東中西部的指標差異。在民營經濟增長過程中,東部地區始終高於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又高於西部地區,而自2001年後,西部與中東部民營經濟發展的差距逐漸拉大。

  三、實證模型構建與分析

  一實證模型及資料

  關於金融發展水平影響民營經濟的計量模型設為以下形式:

  lnpd=α+β1lnfl+β2lnK+β3lnL+β4lngdp+ε

  其中,被解釋變數是民營經濟發展指標pd。解釋變數包括生產過程中所用到的資本K,勞動力L,以及體現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gdp和金融發展水平fl,fl採用上一小節的金融市場化指數,ε代表模型擾動項。

  資料主要來自《中國工業統計年鑑》、《中國市場化指數―各省區市場化相對程序報告》樊綱等,2011以及《新中國統計資料60年彙編》。

  二實證結果及分析

  根據hausman檢驗結果,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對面板資料進行估計,結果列示在表1第一列。該結果表明,金融市場化指數越高體現為民營金融機構吸收存款比重越大,和民營企業在銀行貸款份額越高,即金融市場發展越好,民營經濟就越發達。兩者的彈性係數為0.0483―金融市場化指數每增加1%,民營經濟發展指數就會增加0.0483%。這是符合現實情況的。國有商業銀行很多情況下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它們為了完成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行政任務,普遍存在“惜貸”現象,在發放貸款方面主要服務於國有企業,對中小及民營企業存在歧視,這種情況導致國有銀行的資金配置效率較低,對經濟增長不利。而民營金融機構和偏向民營企業業務的金融機構更加市場化,它們主要依據企業的盈利能力等因素髮放貸款,這些機構吸收的存款越多,效率越高、盈利多的民營企業就越可能獲得較多貸款從事生產經營,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以東部地區為參照組,中部地區金融市場化程度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更大,其彈性係數比東部地區大0.229,而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大0.206。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中西部地區金融市場化程度低於東部地區,所以與東部相比,中西部的發展潛力更大,同等程度的金融市場化指數提高在中西部地區會更多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另外,分析顯示東部地區金融市場化程度對民營經濟發展影響是負的,這可能是因為東部地區民間金融發展較快,融資不暢的民營企業更多依賴於民間融資機構和渠道,這導致本文基於正規金融的金融市場化指數對於東部地區來說不是一個完整的代表指標。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實證研究表明,金融市場化程度與民營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金融市場化程度越高,民營經濟就越發達。當前,民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升高,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轉型和實現科技創新的主要參與者。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民營經濟部門的信貸融資約束不僅阻礙了廣大民營企業的發展,也不利於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因此,逐步制定和實施一些保障中小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應該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點之一。

  從銀行體系方面來說,一是加快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通過明晰產權引導國有銀行的經營目標轉變為利潤最大化,從而促使國有銀行支援效益好的民營企業;二是可以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家針對民營企業貸款的國有政策性銀行,這是解決民營部門資金匱乏的最直接方式,是改革過渡時期的較好選擇。從其他金融機構方面來說,應該大力發展和規範民間金融機構,它們對地方民營企業情況更加熟悉,而且將這些現有的民間或地下機構納入管理,不僅能夠為我國金融體制補臺,也有助於防範地下金融風險。從企業自身來說,融資困難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中小民營企業風險大而貸款規模小,有悖於銀行的利潤目標,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徵信和信用評級工作,提供真實全面的企業資訊,是民營企業獲得金融市場支援,實現長期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偉.國有經濟、行政級別與中國城市的收入差距.經濟科學,20112

  2.樊綱等.中國市場化指數―各省區市場化相對程序2011年報告.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樊綱,王小魯.中國各地區市場化相對程序報告.經濟研究,20033

  4.高蘭根,王曉中.中國金融制度演進的邏輯與困境―兼論民營經濟融資困境的制度根源.金融研究,20066

  5.司政,龔六堂.財政分權與非國有部門經濟的發展.金融研究,20105

  6.王元京.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互補關係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453

  7.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