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技術淺議

    論文關鍵詞:馬鈴薯;常見病害;症狀;發生規律;防治;青海互助 
    論文摘要:互助縣馬鈴薯易受早疫病、晚疫病、黑莖病危害,對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影響。針對這些常見病害的症狀及發生規律,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馬鈴薯是青海省第三大經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達8.67萬公頃。青海省海拔高,日照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於塊莖類作物的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種薯生產條件。青海的種薯生產在農業生產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除可以滿足本地馬鈴薯種薯需要外,還作為國內種薯源大量供給省外。互助縣由於土壤質地、氣候環境有利於馬鈴薯的生產,生產出的馬鈴薯品種下寨65,澱粉含量高,口味好深受到市場和群眾好評。但是下寨65品種容易在8月多雨天氣受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不進行有效防治會造成很大損失。尤其近幾年引進的大西洋、夏波蒂等早熟馬鈴薯品種更容易受到馬鈴薯黑脛病、早疫病、晚疫病的侵害,從而對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須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現針對常見病害的症狀及發生規律,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導互助縣馬鈴薯生產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1馬鈴薯早疫病 
    1.1症狀及發生規律 
    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屬半知菌類。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殘體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溼的情況下降雨、灌溉、長時間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產生孢子,其存活溫度範圍廣,並由風力傳播。早疫病產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發生早,但其生長傳播卻更少地依賴於葉片表面的長時間潮溼而且發展速度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狀是有角的黑色小斑點,隨著受害部位的擴大成熟,病斑逐漸變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圓,在葉緣處有褪色的枯黃組織。 
    馬鈴薯早疫病的症狀通常在植株處於逆境時期易發生,而這些逆境經常來自於缺肥如缺氮及其他營養、氣溫偏高、植株缺水、生長衰弱。 
    1.2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要儘可能減少馬鈴薯在逆境狀況下生長,保證植株需要的水肥條件,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穫後深耕滅茬,減少翌年初侵染源。 
    3馬鈴薯封壟後,植株生長穩定期開始,每隔10d噴施1次保護性殺菌劑——百菌清75%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在田間發現早疫病症狀時及時噴施治療性殺菌劑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7d噴1次,共噴3次。
    2馬鈴薯晚疫病 
    2.1症狀及發生規律 
    馬鈴薯晚疫病在馬鈴薯生長的各個時期均可發生,青海省大多在馬鈴薯開花前後發生危害嚴重。病原以菌絲體的形式在田間殘留的塊莖、有機體,或儲藏的種薯中越冬。 
    馬鈴薯晚疫病易在涼爽、潮溼的氣候條件下發生,但如果灌溉、潮溼狀況和涼爽的溫度持續,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期發生,即使在較熱、較乾燥的地區或季節,受到雨水沖刷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葉冠底下形成一個潮溼涼爽的微環境,該病也會發生。病原能夠在葉片中迅速傳播,侵入健康的葉片組織,產生新生孢子。一旦植株受到感染,感染部位很快會產生可由空氣和水傳播的孢子,進行再度傳染。 
    馬鈴薯晚疫病的症狀在不同地區及氣候條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初的症狀是暗綠色圓形浸水的小斑點,經常出現在較底層的植株葉片上以及圍繞在葉尖和葉緣上,然後再向整個葉面擴散。在潮溼的環境中,葉片的背面可能會有白色絨毛出現在病斑的邊緣。受侵染的塊莖表面會呈現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區域。 
    2.2防治措施
    1播種健康種子,種薯最好單收、單存、單藏。 
    2監控天氣狀況,尤其是8月,以便在需要時採取預防措施。
    3開花前後定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百菌清75%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當環境有利於病害發生時,使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系統性防治,每隔7d噴1次。尤其在植株快速生長期,植株每隔幾天會成倍地生長,所以關鍵在於預防新生葉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3馬鈴薯黑脛病 
    3.1危害症狀及發生規律 
    屬細菌性軟腐病害,侵染莖和塊莖,種薯從發芽到生長後期均可被侵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顯的症狀是病株明顯矮小,心葉黃化、變小、捲曲,莖基部及根部變黑、腐爛。腐爛處有臭味。病株極易從土中拔出,多半死亡。病薯從臍部開始變黑,向髓部呈放射狀擴充套件,併產生黏液,有臭味。 
    馬鈴薯黑脛病主要依靠帶菌種薯傳播,通過傷口侵入。其發病與溫度和溼度有密切關係,高溫利於發病,土壤過溼時也易引起薯塊大批腐爛,造成嚴重的侵染。 
    3.2防治措施 
    1選用無病種薯或幼壯薯整薯播種。 
    2催芽或晒種,淘汰病薯。 
    3切薯播種時,用55%敵克鬆按種子量的0.1%拌種,拌種時先將敵克鬆與少量乾土或草木灰拌勻,再加10kg左右的乾土拌勻,然後與種薯拌勻,必須隨拌隨播。或者將55%敵克鬆350g與15~20kg乾土拌勻後直接撒施在馬鈴薯播種溝內。田間發現發病病株時,及時拔除,或用55%敵克鬆稀釋500~800液灌根,或在莖基部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