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養老服務業調查報告範文

  養老保障是現代社會中人的一種基本需求,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為認真做好《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35號的貫徹落實工作,及早研究具體實施辦法,按照市政府領導批示精神,經市民政局研究決定,於20xx年11月6日啟動了對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狀況調研。本此調研採取普遍調研、抽樣調研和典型調研相結合的方法,採用入戶問卷,調查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進行。全市共抽查了10個縣區,24個城鎮社群,51個行政村,成功訪問了19048位老人。

  一、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經過逐村逐戶普查統計,全市60歲以上老人41.6166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13.73%,其中農村老人24.54萬人,城鎮老人17.06萬人,分別佔老年人總數的59%和41%。通過對比分析,我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呈現“一快二化三多”的狀況,一快就是增長快。年增長速度為3.2%,預計到2020年,將達47萬人,約佔總人口15%以上。二化是指高齡化和空巢化,我市70歲以上高齡老人19.25萬人,佔全市老年人口總數的46%;由於我市主要以勞務輸出為增收專案,農村“留守老人”達12萬人,城市“空巢老人”5萬人,分別佔到全市老年人口的29%和12%;三多就是貧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多。全市“三無”老人2525人、“五保”老人50633人、貧困老人41664人,三類人員共佔老年人總數的21%;失能老人12488人,半失能老人21626人,分別佔老年人總數3%和5%。

  二養老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堅持民生為本,積極構建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城鄉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全市已有50299位企業離退休職工和城鎮其他就業職工按月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47292位老人按月領取農村養老保險;城鎮醫療保險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70週歲以上高齡補貼有序發放,全市享受高齡補貼老人192514人;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更加規範,惠及全市8.5萬老年人口;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全面實施,18104位老人享受到了每年1200元的計劃生育獎勵扶持資金;“五保”和“三無”老人供養政策不斷完善,農村敬老院建設全省領先,全市已建成敬老院200個、社會福利院5個,共有床位25860張,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了61.5%;養老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已建XX縣級老年公寓4個,民辦老年公寓3個,社會化養老床位達到了1640張;居家養老服務、社群日間照料、農村幸福院建設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養老惠老、愛老助老等志願者服務活動進入常態;各職能部門都能從各自的職能出發,加大養老保障投入,老齡事業步入了良性發展態勢。

  三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基本規範

  目前,全市200所敬老院、5所社會福利院和7個社會化老年公寓,由機構編制部門批准為事業單位的144所,註冊為民辦非企業組織的6個,落實管理服務人員編制250人,聘用服務人員2198人,50%達到持證上崗;管理及服務工作人員工資逐年提高,達到了2300元/月;集中供養服務機構運轉經費每人達到1200元/年。同時,各級敬老院積極開展以院養院、以副補院工作,基本保障了入住院民的生活水平。

  二、全市養老服務需求現狀

  從調查問卷分析看,作為貧困地區,我市老年人整體經濟收入低,自我保障力差,全市有基本工資保障的老年人75646人,佔老年人總數的18.2%,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幹部25347人,企業離退休職工27090人,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3209人,81.8%的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勞動創收或子女供養。

  一服務需求多樣

  由於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居住地域、家庭情況不同,對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多種多樣。從問卷的19048位老年人回答的情況看,15619人選擇居家由子女養老,佔被訪問老人的82%;1905人選擇社群養老,佔被訪問老人的10%,1524人選擇機構養老,佔被訪問老年人的8%。因受傳統觀念影響,只要是身體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都習慣住在家裡由子女贍養,希望村社群能經常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文化體育健身活動;身體一般,子女又不在身邊的老年人,最需求的是村社群能提供上門送餐、日間託老、家政服務、服務熱線、文化娛樂和上門看病就醫服務;真正需要機構養老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家庭困難老人。從調查的1.9萬老年人的反饋情況看,老年人普遍對社群開展助餐、家政、醫療護理、日間託老、呼叫熱線等便民服務有需求;對社群文化體育健身活動場所、社群老年文化活動有渴盼。

  二能承擔養老費用不高

  從調查情況看,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能承受機構養老費用20xx元以上佔被訪問老年人10%,主要是本人有離退休工資或子女條件較好的老人;21%的老年人能承受的機構養老費用在1500元左右;69%的老年人只能承受1000左右的機構養老費用,特別是農村沒有固定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生活困難老人,承受費用均在1000元以下;對居家上門服務能接受的服務費用是10元/次。

  三、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我市41.6萬老年人口,僅有7所不足20xx張床位的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以安康城區為例,5.1萬老年人,僅有一所容納30人的低標準社群日間照料中心;而大量居家養老的老人需要社群為其提供上門送餐、醫療護理、家政料理,呼叫熱線等服務,而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才開始探索,投入方式、服務內容、執行模式、管理辦法還不成熟,能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十分有限。

  2、養老服務機構功能單一,覆蓋面窄。我市雖然建設了一大批容量大、高規格的敬老院,但敬老院對入住老人要求必須是生活自理的“五保”老人,且配套設施簡單,服務單一,以吃住為基本保障,而留守老人、貧困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等社會老人本身無條件入住,而另一方面敬老院配套功能也無條件滿足。當前最缺乏醫護結合的養老服務機構,滿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養老服務需求。失能、半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養老,生活狀況十分惡劣。一個家庭要有一名失能老人,就必須有一個勞動力專門在家照護,不但不能從事經濟創收,還要支出基本的醫療費用,給家庭也帶來了沉重負擔,這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十分突出。我市養老服務機構主要以政府投入建設為主,決定了我市只能建設保底兜底作用的低檔次養老機構,部分收入高的離退休幹部、條件優越的空巢老人想入住功能完備的高、中檔養老機構還相對較少。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通過建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吸引來安休閒養老、“候鳥式”養老、生態養老的老人越來越多,集休閒、養生、娛樂為一體的高檔次養老服務機構還沒有建立。

  3、養老服務機構自我保障力差。公辦養老服務機構供養標準低,醫療設施配備不到位,每個機構配備1-2名管理人員,聘請2—5名護理人員,管理和服務水平都在社會低狀態下運營,勉強維持。目前正在運營的3家民辦養老機構,因政府沒有給予任何政策優惠,全靠自己融資,主體房屋建成後,後期房屋裝修、防火、防滑、無障礙設施等配套裝置受資金或政策影響,無法一次性到位,需要入住機構養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因民辦養老機構醫療設施不配套,不能入住,而真正能掏出錢又願意在老年公寓頤養天年的老人,又嫌民辦養老機構條件差,不願意入住,這樣就造成了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低的尷尬境地。養老機構本來就是一個投入大、風險大、利潤低、週轉時間長的微利行業,這就造成了民辦養老機構負債大,執行艱難狀況。

  4、養老服務業發展缺乏剛性的政策支援。我市雖然出臺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意見》安政辦發【20xx】42號,但政策扶持粗線條,支援力度不強。如:民建老年公寓、康復中心、臨終關懷醫院、醫療保健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老年服務設施,對政府及相關部門土地供應、資金扶持、財政補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沒有明確規定,只是提出號召和意向,由於政策的彈性,到了具體專案就無法落實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由於缺乏剛性獎勵扶持政策,所以目前社會力量投入社會養老服務業積極性不高,全市僅有民辦老年公寓3所,且規模不大,配套不完善,不能滿足老年人迫在眉睫的養老服務需求。

  四、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目標

  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有利於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保障老年人權益,有利於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形成我市服務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根據我市區位優勢、生態環境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提出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目標是:以打造獨具陝南特色的生態養老基地為引領,構建公辦養老機構為支撐、社群居家養老為依託、民辦養老機構為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到2020年,使全市各類養老床位達到39250張,其中農村敬老院總床位達到33000張,集中供養率達到65%,淨增床位7500張;市、縣社會福利院總床位達到1100張,“三無”老人的集中供養率達到43.6%,淨增床位660張;公辦養老床位達到2150張,淨增床位1450張;民辦養老服務床位達到3000張,淨增床位2500張。100%的城鎮社群建設起日間照料中心,50%的村建立起幸福院互助院。

  篇2

  **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根據《**市老齡工作委員會關於做好曲靖市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前期調查的通知》要求,縣老齡辦結合工作實際,**年9月15日,老齡辦積極主動與縣民政局、縣人社局、縣國土局及縣規劃局聯絡,共同配合做好前期調查工作。現將**縣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前期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根據老齡部門的統計,截止**年底,**縣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7.1萬人,佔總人口的11.5%,其中80週歲至90週歲的老年人有9408人,10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有22人,與省、市同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預計到“十二五”末老年人口將增至7.97萬人,每年的增長速度達到3%以上。“五保”人員1868人,佔全縣老年人口的2.6%。全縣154個村居委會100%的成立了老年人協會。我縣和全國一樣,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呈現出了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以及老年人口基數大、農村老年人多、貧困面大,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特點,伴隨而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日益呈現,趨於社會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滿足廣大老年群體及社會的服務需求,已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和縣委政府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把我縣養老服務工作納入了政府工作議程,納入了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同時,為建設完善與老年人相關的文化、體育、健身、娛樂等活動場所,新建小區已規劃要求配套建設老年娛樂活動場所;已經建好的小區,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公共設施按規定為老年人文化學習、體育健身、醫療保健、法律諮詢等提供服務。**縣國土局在符合土地用地總體規劃下,根據土地功能分割槽,負責給予辦理相關用地手續。

  二、**縣養老機構現狀

  一政府主導促進政策實施。一是縣委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將老齡目標管理責任考核納入各年度科學發展觀綜合考核內容,縣政府連續兩年將養老服務工作任務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內並進行督促檢查。二是不斷完善老齡政策。20xx至**年,我縣出臺了《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及《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逐漸系統配套了與省、市、縣銜接緊密的政策性措施。三是通過對“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確定我縣“十二五"規劃主要預期目標,實現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二狠抓老年綜合性服務機構建設。通過近年來不懈努力,我縣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程序顯著加快,目前,我全縣有各類養老機構10家,總床位400張,佔全縣老年人口的0.6%,即全縣各類養老機構每千名擁有養老床位數6張。其中,全縣已建成8個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規模5600平方米,總投資525萬元,已培訓管理人員、護理人員共35人,將為老年人提供床位140張,為老年人服務的主要服務內容為日間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使老年人不出社群、不出家門,就能享受社群的照顧和服務。已列入**年計劃建設的專案4個;加快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已在板橋、鐘山建2所高標準的敬老院,建設規模5950平方米,專案總投資791.6萬元,床位數260張,實際入住老人數257人,管理人員3人,護理人員10人。阿崗敬老院已立項審批正在建設中。

  三健全完善高齡老年人津貼制度。進一步貫徹落實“一法一條例”和我縣對老年人的優待規定。**年,認真落實省級規定的高齡老年人補助津貼,80-99週歲的老年人的保健補助月人均45元,每人每年540元;10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的長壽補助由原來的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500元,每人每年6000元。今年上半年,享受保健長壽補助達9450人,比上年增加45人,百歲老人長壽補助,實行按月發放。我縣從2019年開始發放,並嚴格按照省、市規定高齡老年人保健長壽補助標準每年增長15%,已從2019年每人每年200元增加到每人每年540元,到**年上半年已累計發放49715人次,發放金額1593.616萬元,發放形式採用農村信用社“定活兩便儲蓄存單”發放。同時,組織人員對高齡老年人保健長壽補助資金髮放情況進行督查,確保縣委政府的惠老政策落到實處。20xx年我縣落實了60週歲以上老年人憑老年人優待證免費乘坐縣城內公交車優待政策。同時,切實維護老年人在家庭贍養和撫養、社會保障、參與社會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三、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足。由於我縣養老服務業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社會對養老服務業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還有差距,對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並不十分關注,還沒有感覺人口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對發展養老服務與經濟、社會和諧的關聯度也無清晰的認識,致使養老服務業工作推進速度慢,工作欠力度,基本處於啟動狀態。加之居民傳統2016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家庭式養老觀念依舊,機構養老的積極性不高。

  二投資渠道單一。從我縣目前養老機構開展的工作情況看,雖然依託省、市、縣政府投入資金建起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敬老院,組建了相應的服務工作組,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的服務只有文體娛樂活動,入住老人為空白。儘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設計了日間照料室、餐廳、廚房等功能,但絕大多數社群不具備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條件,原因是社會力量參與少,社群集體經濟欠缺,一些配套設施讓社群承擔資金投入困難較大,因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設施不完善、不齊全、無法滿足老年人的各項需求,難以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敬老院處於有空床但不能接收老人的狀態,目前“五保”老人還有1611人未進入敬老院,一方面對於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敬老院無專業人員進行護理,另一方面是老人思想觀念未能轉變以及資金原因,促使大部分“五保”老人達不到入住條件。

  三專業人員缺乏。目前我縣養老服務機構無編制,人員不足,一人身兼數職,基本是社群工作人員、志願者服務人員及老協會會員,多數未經過專業培訓,缺少養老護理知識。

  四政策扶持不完善。目前,我省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意見》等,但還未出臺配套扶持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敬老院發展的規範性檔案。

  五床位缺口大。目前,全縣各類養老機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6張,與國家、省有關要求“每千名老人擁有30張養老床位”的目標任務差距較大。

  六特色養老服務缺乏。目前,全縣沒有一所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公辦綜合性養老機構。

  四、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我縣養老服務機構是更新養老服務理念,創新養老服務方式,解決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的重要途徑。就我縣而言,人口老齡化加速,高齡化加劇,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加之老年人口80%的在農村,收入水平低,這就決定著老年人養老形式主要是家庭養老,讓老年人生活在社群,居住在家裡,既有子女的照顧,又可以參加社群老年文體活動,因此,大力開展養老服務業,滿足社群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是有利於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質量,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促進社群和諧穩定,現就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提如下建議:

  一發揮黨政主導作用。開展養老服務工作要認真貫徹“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要由政府主導,出臺《關於全面推進養老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組建養老服務工作機構,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各領導小組職責,落實專項工作經費,形成工作全力,組織推進養老服務工作,切實把養老服務場所建成功能齊全、管理規範、服務優良的養老場所,做到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務。

  二加大宣傳力度。養老服務業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政府、社會、社群、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因此,要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報刊、雜誌、電視等媒體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努力營造尊老、愛老、為老服務的濃厚氛圍,形成一個多方參與、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生動局面,使全社會更加了解居家養老、敬老院的服務,老年人樂於接受,同時引導老年人轉變消費觀念和養老觀念,接受新的養老方式,確保養老服務工作有力推進。

  三制定政策扶持。各級政府應結全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對養老服務機構的補助制度,省、市應提高對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投入的承擔比例,減少縣級財政的壓力,健全完善政策扶持機制,明確購買服務物件,實行購買服務;養老服務機構應設有公益崗位,以保證工作崗位及人員到位。研究制定“民辦公助”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業,貫徹落實國家現行關於養老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