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就業前景
政治經濟學專業是一門研究特定經濟制度下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學科,該科目研究對把握現實經濟執行的規律,理解國家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的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小編整理了,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分析
該專業要求學生熟悉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瞭解經濟學、政治學與哲學的基本法律法規,瞭解相應學科的發展動態,且該專業畢業生可以到政府機關、社會管理部門、財富創造部門和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從事相關學術研究、教學、銷售經營、管理、諮詢策劃服務等工作。
本學科是一個受歡迎的跨學科本科和研究學位,課程內容由三個學科組成。首家提供PPE學位的高等院校是牛津大學,而這個科目更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畢業生,如澳大利亞託尼·阿博特、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和英國反對黨領袖艾德·米利班德。在1980年代,約克大學根據牛津的模式創立了自己的PPE學位;隨後,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以及其他英國大學也爭相仿效。目前本專業為2010年新增專業,現國內只有北京大學10001元培學院開設了此專業。北京大學的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是北大為滿足中國高層次領導型人才的需要而設定的招生新專業,專業不對高考學生招生,只在北大元培學院內設立。
政治經濟學入門書籍推薦
1、 曼昆《經濟學原理》上下冊,88元。樑小民教授翻譯。曼昆為哈佛高才生,天才橫溢,屬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範圍偏重巨集觀經濟分析。
該書為大學一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介面相當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諸如美聯儲為何存在,如何運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應付經濟低迷等措施背後的經濟學道理。該書幾乎沒有用到數學,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10大原理”,為初學者解說,極其便利完全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學此書,可瞭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用於看待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可知經濟學之功用及有趣,遠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薦入門首選閱讀。目前國內已經有某些教授依據此書編著《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書中出現“經濟學10大原理”一詞,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襲而來。
2、 薩繆爾森《經濟學》Economics
薩繆爾森,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研究範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目前經濟學理論數學化大行其道,此翁實始作俑者。
《經濟學》由美國麥格勞——希爾圖公司1948年初版。現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國內50年代由高鴻業教授根據英文第10版翻譯,商務印書館於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諾德豪斯合寫,由蕭深教授翻譯,並拆為《巨集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單行本出版。
全書結構巨集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滲透老薩數十年經濟學見解。字裡行間,三言兩語,每有深意。其中諸如“熱情的心,冷靜的頭腦”、“相關未必因果”等言語,可謂經濟學之《老子》。讀完該書,可瞭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儘管該框架在巨集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此書國內有機工版發行之英文版。建議直接閱讀英文版。
3、 斯蒂格利姿《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
斯蒂格利姿在資訊經濟學成就甚高,此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資訊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儘管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體現凱恩斯主義的特徵稍多一點,總體上講,教材相當客觀和公允。很適宜做入門教材。
4、 《經濟學、原理、問題與政策》及《經濟學原理與問題》、〈經濟學案例〉、〈經濟學小品〉、《經濟學悖論》、〈社會問題經濟學〉等。此類書之特點是先提問題,再論原理,主要是針對社會習見問題,逐步解釋原理,水平、內容大多較好,唯缺乏體系與框架,適宜略懂經濟學者補充學習。
5、 國內老師自行編寫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目前國內各大學自己編寫的直接冠以《西方經濟學》或〈經濟學原理〉均屬入門教材。如高鴻業、歷以寧、宋承先、樑小民、朱錫慶、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遠遜外國教材。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經濟學》教材,竟用黑體加插一段馬克思論地租之說法,以說明所傳授學問之錯誤,實為極可笑者。
政治經濟學考研院校排名
政治經濟學專業考研學校排名 | 學校排名 |
1 | 南開大學 |
2 | 北京大學 |
3 | 中國人民大學 |
4 | 復旦大學 |
5 | 武漢大學 |
6 | 廈門大學 |
7 | 西南財經大學 |
8 | 四川大學 |
9 | 中央財經大學 |
10 | 西北大學 |
11 | 南京大學 |
12 | 山東大學 |
13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14 | 遼寧大學 |
15 | 福建師範大學 |
16 | 山西財經大學 |
17 | 安徽大學 |
18 | 北京師範大學 |
19 | 清華大學 |
20 | 暨南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