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關於民生的論文
民生建設是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和挑戰,對於認識民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搞好民生越來越引起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黨的民生建設的幾點思考》
[摘要]民生建設是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和挑戰,對於認識民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搞好民生越來越引起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回顧歷史,總結規律。立足現實,紮實推進。展望未來,勾畫藍圖。使黨的先進性在民生建設不斷取得實效的過程中不斷彰顯活力。
[關鍵詞]民生建設;發展
民生建設是近些年來我黨和國家歷次重大會議中所提到的頻率較高的詞彙之一,表明我黨對民生建設已經上升到新的理論高度,其實,我黨改善民生的實踐自從建黨之日起就一直存在於革命與建設的每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正是改善民生這條貫穿其中不變的靈魂與主線成為我黨在近90年的奮鬥歷程中永葆先進性,走在時代前列,領導中國人民走向獨立,富強的重要原因。回顧這一歷程,總結和探索黨的民生建設的經驗和規律,對於我黨在當前和今後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面下的民生建設具有重大的借鑑與指導作用。
第一,民生建設是黨的先進性最具體、最直接的表現,是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在建黨的“一大”的綱領中就明確提出了黨的奮鬥目標是消滅剝削,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實現按需分配。這就旗幟鮮明的提出了中共為大多數的中國人謀利益,改善民生的強大願望。蘊含著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和改善民生的歷史責任,在以後的民主革命中,黨的人民政權建設一直堅持與民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1934年,毛澤東就明確指出:“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1]基於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行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的土地所有制度,真正解決了當時民生問題中的最重要環節――土地問題,這就為在中國推翻一切反動勢力,建立新中國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並且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國後特別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程,新中國的民生建設經歷了恢復發展、進一步深入、開拓創新三個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黨對民生建設的定位與認識也越來越清晰,民生建設不斷地得以推進,並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就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只有不斷破解民生難題,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援,只有人民信任和支援,黨的執政地位才能穩如泰山。因此,我們必須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構建和諧社會落實到人民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問題之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落實到一系列具體的惠民政策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踐行黨的根本宗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第二,民生建設必須讓法治護航,要從法治高度認識和推進這一事業。黨的民生建設必須以依法治國來保障,必須使依法治國成為民生建設的指導思想,同時加強法律與制度建設應加快民生事業的預演算法、巨集觀調控法、行政法、與監督法建設。我們黨從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努力加強制度建設,從而保證了民生建設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民生制度建設的力度之大,出臺的制度之多,令人振奮。比如,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以憲法為依據,完善了保障人權、保護生命財產和人格尊嚴的法律法規。2007年通過的《物權法》,明確了公民享有的物權,規定了享有物權的範圍; 2009年通過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立法目的是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同年還頒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等等。這一系列法規與制度的創新和實施,使我國的民生建設與發展獲得了有效的制度保證,也從根本上促進了民生建設的健康發展。今後,應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轉化為一種穩定的制度功能,加快和完善教育、就業、分配、社保、醫療等重大民生領域的制度建設,切實做好解決民生問題的制度安排,將民生建設納入規範化、制度化和程式化的軌道,以相互配套、相互銜接的制度體系來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建立起相應的監督機制和問責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以使民生建設進一步發展。
第三,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在發展中解決民生問題。鄧小平深刻地強調:“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2]民生問題實質上是發展問題,解決民生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發展。如果我們的生產力水平低,社會物質財富匱乏,人民群眾的生存需求就無法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特別是社會福利水平就難以提高,民生問題就不能有效地解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民生建設能夠健康發展關鍵在於我們黨真正實現了工作重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而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社會物質財富,為民生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民生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須更加註重社會的整體發展。這就需要我們轉變和更新發展的理念,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人的自身發展,把不斷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在加快發展中不斷解決民生問題。
總之,關注和改善民生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課題。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群眾利益高於一切,把群眾是否滿意當作衡量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紮紮實實推進民生問題的解決。
註釋:
[1]毛澤東著作選讀: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蘇鳳超,男,1978年――,中共衡水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助教。井貴珍,女,1971年――,中共衡水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助教。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