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發展專業論文範文

  將養殖技術推廣應用於農村畜牧業的發展,有利於養殖戶的增產增收,有利於農村畜牧業的快速發展,進而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提升社會的發展速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生態豬養殖技術發展 》

  生態豬是國內廣泛推行的養殖方式,採用先進技術養殖,使豬肉在口感、品質及質量安全上都有明顯提升,不只保證了消費者飲食上面的安全,也大大減少了養殖發展造成的環境汙染,養殖業的生態效益明顯提升。

  1生態豬養殖的意義

  1.1有利於促進豬肉品質的提升

  傳統養殖技術中,飼料當中添加了過多的銅、鋅等金屬元素以及抗生素藥物,對豬肉品質產生嚴重影響,同時危害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有的養殖場受到規模化養殖模式的影響,盲目追求豬的生長速度以及瘦肉指標,從而忽略了豬肉的味道、色澤。生態豬養殖避免了這些問題,避免了豬肉中有害物質殘留,提升豬肉品質。

  1.2實現更好的環境效益

  每年養殖場都要產生汙染物,如果得不到有效處理,周圍的環境就會受到嚴重汙染。而發展生態養殖技術就可以利用沼氣池能源對豬糞便進行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以為農民提供生活燃料,經過發酵處理過的沼液還可以作為澆灌植物的肥料,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不僅解決環境的汙染問題,而且還促進了能源和資源充分利用。

  1.3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生態豬的養殖成為了養殖市場的重要趨勢,生態豬的養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向著專業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有利的促進了豬肉品質提升,同時也有利的促進了市場的競爭力,有利於我國豬肉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2生態豬養殖技術

  2.1遺傳改良技術

  我國在當前生態豬的養殖方面引進了國外優質品種,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但在風味和口感方面不完全符合我國群眾的需求;而國內的某些地區生態豬養殖在風味和口感方面很好,但瘦肉率和生長速度卻較低,所以需要優質選育和雜交技術,讓優質品種有效結合,從而為我國持續發展的生態豬養殖提供遺傳基礎。

  2.2生態飼養技術

  生態豬養殖過程中要考慮養殖場周圍環境和氣候,利用早期斷奶隔離分段飼養技術,科學的隔離母豬和仔豬,根據生長階段不同實施不同的飼養。同時,對生態豬要適當放養,在豬舍附近草地或山坡上放養,保證豬肉品質。

  2.3遠端監控技術

  生態豬養殖過程中在豬舍安裝自動監測控制器,設定生態豬養殖的相關引數,對豬舍內的溫溼度等環境因素全天候監控,每隔10min將監測到的資料傳送到資料庫中。養殖人員通過資料庫技術,對豬舍內環境進行監控,並及時調整,從而保證豬舍內環境最佳狀態。同時也可將生態豬相關資訊,例如品種、免疫狀況、健康狀況等資訊相結合,如果有疫情可以快速追溯到源頭,從而降低損失。

  2.4沼氣綜合利用

  生態豬養殖場所應選擇地勢較高,通風條件好的地區,建設沼氣池應相對較低,這樣有助於豬舍中汙染物排放到沼氣池當中。經過沼氣池發酵殺滅汙染物中大量細菌,生成的沼氣為農戶提供煮飯等能源,沼液可以做有機肥料澆灌農作物,減少化肥用量,間接增加了經濟效益。

  3我國生態養豬養殖的發展趨勢

  3.1公司+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

  這種養殖模式在生態養殖產業中應用的較多,在供料、採購和防疫等方面按統一要求和規定,由公司向農戶提供原料以及品種。但此模式也有弊端,雖然保證了豬肉品質,但是沒有完全實現生產的規模化,這跟真正的生態養殖有一定差距,同時養殖戶福利和效益方面缺乏完善管理體制。

  3.2自然放牧與種養相結合的模式

  這種養殖模式利用自然資源充分,生態豬有更寬的活動場地,餵養方式方面應該用較多的自然食物,此模式能最大限度保留生態養殖原始性,同時動物糞便等汙染物澆灌了周圍植物,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用量,養殖環境的生態性得到保障。

  3.3立體養殖模式

  這種養殖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養殖空間,用飼料為引線,科學的串聯不同的動物群體,形成人為的一個生物鏈,其目的主要在於充分利用資源,保證豬肉品質。通常所採用的迴圈鏈為“雞-豬-氣-蚯蚓-雞”、“雞-豬-蛆-雞”模式“、雞-豬-魚”模式等。目前還有很多正在嘗試的生態養殖模式,包括以果樹為紐帶的生態養殖模式、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養殖模式等等。

  作者:樑祿華

  篇二

  《 高寒地區藏羊養殖技術 》

  由於該地氣候特點是晝夜的溫差較大,屬於十分典型高原大陸性的氣候,由於環境十分惡劣導致養殖的難度增加,而該地區養殖藏羊在養殖產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還是牧民經濟收人主要的來源之一。由於目前該地區養殖藏羊的死亡率較高,因此,應該極力倡導科學的進行養殖。

  1推廣肉羊經濟雜交

  從別的地區引進優良品種父系的肉羊,並且使其和當地的羊去雜交,能夠將地區雜種的優勢擴大,發揮雜交一代產生雜種優勢是目前我國所推行的先進的經驗,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肉羊產業進行發展主要的趨勢。由於陶賽特及其雜交後代比較適應該地區。並且,這一品種的羊可以自行遊走進行採食,且發育正常。另外,陶賽特羔羊其增重以及發育速度相對與其他羔羊快,其平均日增重量可以達到110g,同時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

  2育肥羔羊的技術

  羔羊的育肥可以選擇放牧加上補飼這兩種方法,在羔羊出生後的一個月左右,其對於營養方面的需求急速增大,並且母羊的泌乳量已經不能滿足羔羊地需求,這一階段屬於羔羊開食關鍵的階段。一般情況下,羔羊在出生之後的15 ̄20d之內,應該給羔羊提供一些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這種優質的飼料,可以選用胡蘿蔔進行飼餵。在25d之後可以混合飼料餵食。使羔羊消化器官能夠正常的發育。其顆粒配方是:16%麩皮和14%小麥以及46%玉米和5%棉粕,還有10%菜粕和5%大豆與4%預混料。

  3高產飼料的種植技術

  養殖藏羊必須要有優質的飼料作為重要的支撐,只有把人工草地和草地集約化的經營相結合,並且對飼料進行處理並加工,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飼料的質量,使羊的養殖更加向現代化的養殖發展,從而才可以從根本上使養殖業優質和高產以及高效,這一產業化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可以選擇箭笞豌豆與高產燕麥混播這種飼料種植的技術,由於這一飼料種植的技術較為理想,能夠滿足養殖戶對於飼料的種種需求,因此應該選擇並大力推廣該技術,使每一個養殖戶都能通過該種技術養殖好高寒地區的藏羊,使其更加高效。通過相關的試驗能夠證實,這種方式產鮮草的量能夠達到80050kg/hm2,而單一燕麥和鮮草產量22500kg/hm2,相當於每公頃高出了 57550kg。

  4寒冷季節暖棚保溫技術?

  在高寒地區,其冬季大約會持續五個月左右的時間,冬季不僅漫長而且還十分寒冷,並且氣候極為惡劣,其平均氣溫只有零下6T左右,最低溫甚至會達到零下20T以下,枯草期大概長達6 ̄7個月左右。而這種條件下,如果在保暖措施方面做的不夠到位,將會使羊只快速的掉膘,進而大大地降低了存活率,因此,必須要做好棚舍保暖的工作。在高寒地區,其寒冷的季節主要是在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一共150d左右。

  應該選擇在十月份下旬的時候搭建棚舍,也就是在氣溫降到的時候進行搭建棚舍的工作。由於羊只比較喜歡乾燥且涼爽的地區,所以,在冬季也要適當使暖棚通風換氣,這樣使暖棚內溫與溼度可以保持最佳狀態。由於中午氣溫一般較高,可以選擇開窗放氣的方法,使棚舍內通風。而冬季在進行放牧之前應該提前半小時把排氣孔開啟,這樣能夠使棚內溫度逐漸地下降,直到棚裡溫度和棚外的溫度接近方可出牧,這樣能夠避免因為過大溫度與溼度差異所導致的應激反應。

  通過本文對高寒地區藏羊高速養殖技術的詳細敘述使我們瞭解到,想要在高寒地區養好藏羊需要推廣肉羊經濟雜交,掌握育肥蓋羊的技術,推廣高產飼料的種植以及加工調製的技術示範,並做好暖棚處理的工作,才能在獲得養羊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高寒地區養羊業的發展。

  作者:英木德

有關推薦: